宋代城市发展带来的小说普及与兴盛

2018-02-19 08:04王艳华
当代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宋代城市小说

王艳华

摘要: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生重要变化的时代,中国的小说随着时代变化也进入了普及繁荣时期。本文就从宋代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出发,探讨小说在宋代的发展与兴盛。

关键词:宋代;城市;小说;发展

当中国历史的长河流泻到宋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呈现出了与传统封建社会相异的精神面貌。根植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中国小说艺术,也随着这变化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从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及其平民意识的兴起的角度入手,探讨宋代城市、市民的崛起给中国小说发展带来的重要转机和变化。

一、社会发展变迁条件下城市的兴起和市民文化的兴盛

宋采取了一系列“修养生息”的政策,促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各部门和商业在宋代也有了長足的进步,城市商品经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一个重要表现特征就是“坊市合一”。坊与市合为一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

城市经济的繁荣导致了大量市民的出现,而社会结构的变迁又使得贵族阶层市民化和市民阶层知识化。再加上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官刻、私刻、坊刻的各类书籍盛行一时,这大大增进了一般人的求知欲望,从而缩短了平民阶层与知识阶层之间的距离。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了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具有野俗活力的市民文化,导引着宋代文化向着俗文化的方向。小说当然也不可避免地俗化、普及。

二、市民的崛起带来的小说繁荣及文学领域地位的确立

新兴的市民阶层为宋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听众和读者,这是促使宋代小说走向普及和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宋代起以市民为代表的世俗文化作为一个重要角色登台表演。诗歌、散文等传统高雅文学被改装或解构,而佐侑酒筵的词和流行于市井间的说话、杂剧等娱乐文化的表现形式则方兴未艾。孕育出了小说、戏剧等通俗文化载体,并逐渐开始占据文学领域的主导地位。小说这一体裁以其取自现世生活的复杂而鲜活的内容,迎合了市民的复杂心智而蓬勃兴起,其曲折离奇、可惊可愕的情节不但满足了市民的好奇心理,也扩大了他们的经验,丰富了他们的生活,赢得了市民阶层的喜好。

最为显著的就是话本的兴起。“说话”本是在唐朝寺庙里盛行的变文,是一种讲唱的准文学形式。和尚配乐讲唱佛经故事。当佛经故事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和尚们便增加一些人间和历史的故事。到了宋代,皇帝感到和尚庙里讲恋爱故事,有伤风化,于是就下令加以禁止。和尚们不能在庙里讲故事了,于是就到游戏场所里去讲唱。下层的文人们看到这一行当既可以满足创作欲望,又有一定的收入,也加入到了说唱的行列。这种讲唱即所谓的“讲话”或“平话”,印出来的底本就是“话本”。话本小说从一开始就是一种产生于市井间的文艺形式。

小说的作者也由传统文士向市井艺人、文人扩展,使创作队伍不断扩大,作品大量增加。从事说话艺术的民间艺人生活在社会下层人物中间,他们或是将史传故事通俗化,或是以文人小说为本事进行加工改造,或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演绎成说,成为宋代小说创作的最重要创作队伍之一。

小说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作为一种文学欣赏的对象,开始在文学领域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城市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的基础上,白话通俗小说的繁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宋代小说的辉煌篇章,也是整个中国小说史上的闪光的一页。

三、城市、市民的崛起带来的小说艺术自身的改变

首先是小说人物的变化和题材的拓宽。思想意识上更接近下层大众和现实生活。宋代小说的生命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虚幻的奇遇或苍白的绣楼馆阁之中,小说与现实社会血脉相连,市井小民和他们日常平庸的生活、人情世态等等都成为了描写对象。

以现存的话本为例,人物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靠技艺劳力谋生者,如《碾玉观音》中的崔宁就是一个碾玉维生的手工艺匠人;做小买卖的商人,如《错斩崔宁》中的崔宁就是进城卖些丝帐;小官吏,如押番、殿直等。譬如《三现身》中的孙文是县府的一名押司,《金鳗记》里的计安,则是名押番;落第书生,如《西山一窟鬼》里的吴洪,应举不第,流落临安;小户人家妇女,如《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是裱褚铺的女儿;社会寄生者,如《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中的宋四公、赵正等是惯偷,《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的韩金奴是名私娼。这些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欲望,为宋话本勾勒出了市井现实而琐碎的生活情调,在鄙俗的步履之间,演出戏谑调笑的喜剧、盲昧凄惨的悲剧或鬼神灵怪的荒诞剧。

以市井小民和他们的精神意趣为描述对象,扩大了小说的取材范围,使小说的生命不再局限于虚幻的奇遇或苍白的绣楼馆阁之中,而开辟出一片广阔无边的天地。

其次是小说形式的世俗化日渐趋俗,雅俗共融。

(一)小说的语言。通俗易懂逐渐成为自然而起码的要求,以白话叙述故事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唐代许多变文体的通俗文学中虽兼有俗语,但仍以浅近的文言为主。而宋代描写市民情感的白话小说,则一改过去文学作品中众口一词的典雅语言, 虽然与日常口语仍有一定的差距,但市井俗语大量掺杂其中,通篇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进行叙述, 已经使小说面貌基本改观。开创了以口语化的民间通俗语言进行小说创作的先河。

(二)小说对娱乐作用的重视。包括滑稽的人物、幽默的语言、真实的细节、巧妙的情节等诸多娱乐因素。宋人喜欢“说话”首先因为它是一种娱乐方式,而不是其附带的教化功能。许多话本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娱乐,所以以纯趣味为主,从而呈现出一种喜剧的结构和特有幽默的风格。为了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吸引听众和读者,在细节描写的真实性上往往非常突出,这也是宋代小说的一个重要进步。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也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例如《简帖和尚》,一开头就说一个官人托卖的僧儿送简帖给杨氏小娘子,可却不明说他是什么人,为什么要这样做,最后到杨氏小娘子重遇故夫,洪和尚才吐露真情:原来是他设下圈套,故意教僧儿送简帖来愚弄她丈夫的。采用追叙的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叙述故事的发展。此类故事往往故布疑阵,结构巧妙,可见作者的匠心。

宋代是小说艺术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逐渐作为一种重要文体走上文学主体地位的时期。随着城市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小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群众基础,其内容和形式都出现了重要转变和创新,走上了通俗、普及的道路。在宋代小说中,我们已经可以隐隐看到近代小说的曙光。

参考文献:

[1]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

[2]朱瑞熙.宋代社会研究[M].中州书画社,1983.

猜你喜欢
宋代城市小说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倾斜(小说)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宋代工笔花鸟用线
宋代浦城吴氏家族与王安石新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