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
摘要:2018年5月31日,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青岛峰会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的专访。此次专访意义重大,获得了两国媒体以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文章旨在从口语传播的角度对专访进行分析,探究在国际传播中更好地运用专访的方法。
关键词:口语传播 人际传播 非语言传播 专访
口语传播是一门人与人沟通的艺术,此次专访普京的活动中,虽然存在语言的障碍,但是从充分展现两人个人魅力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口语传播的力量。人与人的沟通互动离不开口语传播,而此次的专访是面对外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不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互动,而更多被看作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互动。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此次专访中体现的口语传播,从而深入探究两国关系。
对口语传播的解读
口语传播是关于“人”的一门学科,以研究人与人之间的话语沟通互动为核心。正如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信息”理论,他认为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而口语正是人类生活非常重要的媒介之一。因此,口语传播学应该回归到以“人”为媒介的研究。①
口语传播最初在罗马时期是“雄辩”的艺术,是“说服”人的艺术。现在的口语传播是人表情达意、建构世界的手段,是人们在不同境况下沟通互动方法,为人们的沟通互动提供前提。口语传播包括语言传播和非语言传播,语言传播在口语传播中发挥主要作用,而非语言传播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包括眼神、表情、手势等。两种方式相互补充,构成口语传播的基础。②
对专访普京中口语传播运用的分析
一、语言传播的应用。在口语传播中语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专访就是语言的沟通与博弈,是语言艺术的体现。在访谈中,语言节奏的掌握非常重要,要松弛有度进行引导。专访中提到了政治经济问题,除此之外也提到了一些比较轻松的话题,转变访谈严肃的氛围,同时在提出问题时注意对被采访者的引导。在提到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理事会在青岛举行时,慎海雄问道:“您有兴趣去品尝一下青岛的海鲜和啤酒吗?”将话题转移到美食上,自然而然拉近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增加了话题的趣味性。包括慎海雄在后面问到关于世界杯的问题,以及征集的网民问题,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被访问者的情绪,使得访谈整体氛围较为欢快。专访结束时,慎海雄赠送普京两盒龙井茶作为礼物,“总统先生,我的老家是浙江杭州,2016年你拿一箱冰激凌,我今天送您两盒杭州的龙井茶。”在赠送礼物时特意提到了普京2016年访华时带来的冰激凌礼物,营造一种一来一回的互动感,使赠送礼物这个环节更加赋有意义。
在整个访问过程中,由于双方使用不同语言,需要在访问时进行同声传译。在提问时,慎海雄会尽量放慢语速,降低翻译难度,以减少翻译时发生错误的可能。在整个访问过程中,双方均使用本国语言。语言符号是国家的象征,因此在跨国政治性访问中,用本国语言进行交流共同意义重大。
二、非语言传播的应用。非语言传播作为语言传播的补充,是口语传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跨国专访中会面临语言障碍,在交流中更多会使用非语言传播,比如眼神交流、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在口语传播中发挥着辅助作用。在访谈中这些都可以通过双方的表情和身体行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从而对访谈氛围氛围及进程产生影响。
在跨文化语境中,了解对方的文化有利于进行有效沟通。在西方,注视讲话者眼睛是一种表示倾听的礼貌行为,因此在采访中,慎海雄总是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通过眼神的互动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同时在倾听中始终保持着微笑,在听到认同的回答时会频频点头表示赞同。微笑和点头表现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信号,向被访者传达出一种积极肯定的态度,当被访者收到赞同的信号时,会增加交谈的欲望。通过眼神、表情、姿势的互动,可以提升双方沟通的有效性。在跨文化语境下进行沟通,非语言传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普京在赠书签名之后,转身走了又回过神将装书的袋子亲手递给慎海雄,这种身体行为不仅体现出良好的素养,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访谈时间相处较为愉快,建立了一个很好的互动模式。”可见像身体语言这样的非语言传播的形式含义深刻,尽管两人语言不通,但是通过各种非语言符号的呈现,完成了双方的互动互通的沟通模式。
三、专访中体现的传播理念。访谈是一种社会交往过程,访谈中访谈者和被访谈者之间形成一种社会互动关系,双方同时既是传者也是受者,访谈资料则为这种社会互动的结果。口语传播注重传播的互动性、过程性與情境性,突显人与人之间有效地沟通交流。人际传播作为口语传播学中的研究方向之一,指两个人之间的传播,强调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有效性。在专访普京中,只有采访者慎海雄和采访对象普京两个人呈现在画面中,进行直接的对话,两个人可以看做是进行了一次短暂的人际传播。尽管是两人之间的人际传播,但由于是采访国外领导人,作为一件政治活动更像是一种组织传播,体现着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形象。最终在专访中呈现的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使用,从而达成传播者意图的互动过程的图景。
专访尤其是国际间专访,对于国外最高领导人的访问,一定是存在传播意图的。这次专访是普京就任新一届总统后首次接受国外媒体专访,也是普京首次在克里姆林宫接受中国媒体专访,对于巩固加深两国关系意义重大,因此中国采访团队非常重视。在专访之前,慎海雄带领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做了很多事前准备,从收集网民提问到设计提问问题,既包括宏观上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也穿插趣闻、受众关注的生活兴趣和网民问答,充分体现了其专业记者出身的职业素养与口语传播能力。
口语传播在专访中的突出作用
一、展现风采,渲染融洽氛围。此次专访意义重大,时值普京就任新一届总统且首次在克里姆莱宫接受中国媒体专访。2018年6月9日,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在山东青岛召开,采访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普京的时间非常合适。在专访中,作为访谈者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长慎海雄有着丰富的专业记者经验,并且采访前准备充分,对于问题设计以及整个采访流程心中有数,严肃又不缺乏趣味。在采访中表现镇定,使采访进行得有条不紊。作为受访者的普京,面对外国媒体的专访泰然自若,对于提问的问题回答得既严谨又幽默。在被提问到对习近平主席的印象时,普京说道“也许习主席是唯一一位和我庆祝生日的国家领导人……他对我而言,是位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可靠的好朋友。”俄罗斯最高领导人与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问题,但是普京却用轻松幽默的口吻化解了这个“难题”,既体现了与习近平一起过生日的交情,同时也体现了两国友好合作的伙伴关系。由此可见,普京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好。口语传播在此次专访中亮点很多,展现了两人突出的个人风采。两人友好的互动沟通,使专访氛围更融洽,内容更充实丰富。
二、搭建桥梁,加深两国情谊。中俄两国国家关系素来友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此次专访起到桥梁作用,对于中国和俄罗斯公众来说,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两国逐渐加深的友好关系。通过访问,解答了一些公众想要来了解的问题。关于政治方面,提到了普京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看法,中国与俄罗斯在哪些方面可以展开深层次合作,如何让上合组织更具“行动力”以及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走向如何等问题。其中还提到了“俄罗斯梦想”与“中国梦”之间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通过以上问题的访问,公众可以直观了解到两国之间相互认同以及相互需要的感情以及紧密合作的必要性。普京作为在中国的“网红”,在中国公众心中的形象较为正面。而此次专访中的普京直观展示了自身各种形象,谈论政治时的严谨认真以及回答问题时的平易近人、风趣幽默,在中国公众心中建立起除“硬汉”之外更加亲切的形象。此次专访,俄罗斯方面的媒体也非常重视,主流媒体记录专访活动并通过不同渠道在向俄罗斯公众传播。在俄罗斯公众心中也会建立起关于中国、关注习近平亲切的国家形象,对于增强两国的合作与情谊奠定了基础。
注释:①李亚铭,王 群:《口语传播学:一个亟待建构的新学科》,《编辑之友》,2014(7)。
②秦琍琍,李佩雯,蔡鸿滨:《口语传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