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红
根据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安排,笔者所在学校参与了全国试教试用新教材的活动,笔者试教了《生活适应》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我的家》。与笔者以前使用的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生活》教材相比,部编版新教材画面情境更真实、丰富,因为文字偏少,只是块面引领,所以教师教学自由,再加工空间大。而要将生活适应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实,必须要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为指导,在发挥教师引领作用的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家长的积极性,扎实做好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遵循个别化教育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基础与现状,确定教学目标,为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其一,熟悉学情。试教班级共有8名学生,4女4男,其中6名为自闭症学生、2名为多重障碍学生,3名学生有语言障碍。虽然全班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总体来说,上课注意力涣散,自我管理能力弱,情绪障碍严重,自控能力弱,共同特点是对于多媒体情境、游戏特别感兴趣。
其二,确定内容。《我的家》包括两大知识点:知道“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书房、阳台、餐厅”的名称;了解各居室功能。笔者依据学情,将《我的家》设计成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认识客厅、卧室、厨房,第二课时为认识卫生间,第三课时为认识书房、阳台、餐厅,第四课时为向客人介绍“我”的家。下文主要就第一课时教学进行分析。
其三,制订目标。依据新课标与学生情况,遵循“弹性化”原则,制订试教活动认知、技能、情感三维分层目标。新课标低年级“居家安全”总要求为:知道家庭居室的名称和用途。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认知目标为重点,因此将《我的家》第一课时认知目标确定为:A类学生,能够依据各居室的主要特征说对名称——这是客厅(卧室、厨房),用儿歌“客人来了坐客厅”“我们做饭在厨房”“我们睡觉在卧室”表明居室功能;B类学生,能够看着自己家庭的情境,说对居室名称——客厅(卧室、厨房),初步了解1—2个居室的功能,填空式表达居室功能,如“客人来了坐(客厅)”“我们做饭在(厨房)”“我们睡觉在(卧室)”;C 类学生,能够看着自己家庭三个居室的情境,在语言、动作等提示下,指认居室——客厅(厨房、卧室),用动作表现其中一个居室的功能。
其四,制作字卡、图片、微课等教学具。教师以家长用手机拍摄的微视频为基础,进行后期处理和编辑,使之成为有效的教学辅具。
接到试教任务后,教师第一时间将新教材发给家长,同时通过微信群商讨,明确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放学回家,便进入家庭教室——一种更为宽松的学习环境,家长此刻成为最亲切、最包容的老师,且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重点的先学活动。这次试教活动,从家庭体验开始,为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案例描述】
(1)家长陪同孩子逐个找对家庭中的客厅、卧室、厨房,并学说名称。
(2)家长带着孩子开展三个居室功能操作体验活动,如在客厅坐沙发、看电视等,在卧室的床上躺一躺,在厨房里一起做饭做菜等。
(3)家长将孩子认识每个居室以及了解功能的体验过程拍成微视频,并发送至教师邮箱。
新课标中提出,在培智学校集体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分析将学生个体教学内容统整到集体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表演式导入、多样式导学、分层式探究等环节,分组分层落实学习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目标达成的情况,反思及改进教学。
【案例描述】
(1)教师播放动画《我爱我的家》,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唱歌、表演。
(2)教师说:“小朋友,刚才我们听了、唱了、表演了《我爱我的家》,你喜欢你的家吗?”学生答:“喜欢。”
《我的家》
(3)教师说:“这是李老师的家,我爱我的家。今天,老师带大家到我家做客,认识‘我的家’。”同时出示新教材中《我的家》图片,学生跟读词语“我的家”。
【分析】
培智学校一年级学生较为好动、情绪管理能力较弱,较难融入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以表演式导入,能满足智障儿童身心需求,激发学习的兴趣与动机,引领智障学生愉快地走进教学活动情境。
【案例描述】(以认识“客厅”为例)
(1)认名称
①教师播放PPT,呈现新教材“客厅”图片,学生跟着李老师一起参观“客厅”。教师问:“这是哪里?”A类学生指文字答:这是客厅。B类学生跟着答:客厅。C类学生指认教科书图片“客厅”。
②教师播放李老师家的客厅视频,带学生“参观”客厅,再次问:“这是哪里?”A类学生指视频答:这是客厅。B类学生跟着答:客厅。C类学生指认自己家视频情境中的客厅。
③教师播放PPT,呈现新教材“客厅”图片,问“客厅里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沙发、电视机、桌子、椅子等。
④教师重点播放一个设施齐全的学生家的客厅视频,按需停或播,问:“客厅有什么?”A类学生说出客厅有沙发、电视机、桌子、椅子等。B类学生在提示下说出沙发、电视机、桌子、椅子等。C类学生在语言、动作提示下指认熟悉的个别生活设施。
(2)知功能
①教师播放李老师在客厅接待客人的视频,问:“客厅有什么用呀?”学生答:“客厅是招待客人的。”教师问:“客人来了干什么?”学生答:“请客人坐、喝茶。”教师读儿歌:招待客人在客厅。
②教师播放学生家中客厅的视频,问:“客厅有什么用呀?”学生答:“客厅是招待客人的。”教师问:“客人来了干什么?”学生答:“看电视、吃水果……”学生跟着教师说儿歌:招待客人在客厅。
③教师随机播放学生家庭的客厅视频,放到哪个学生家,就请这个学生介绍,也可以邀请同学帮忙介绍功能。学生用固定句式表达:招待客人在客厅。
④教师播放学生家中客厅活动的视频,问:“你和爸爸妈妈平时在客厅做什么?”学生答看电视、玩玩具等。
【分析】
当下,以融合为核心的培智学校的教学设计需遵循通用教学设计原则,使课程信息呈现方式多样化、学习参与方式多样化,将学生学习的障碍降低到最小,实现对所有学生的“通用性”。将具情境化、可视化、趣味性、可重复性优势的“微课”引入教学,能为智障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环境支持,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灵活有趣,学习形式更利于“小步子多循环”,彰显了因人而异的个别化教学特色,针对性更强,弥补了时空缺陷,满足了生活适应教学的多样化需求,提升了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描述】
教师带着学生来到学校生活居室区,开展分组分层的“找对居室”操作活动:A类学生,随机摸一张字卡(客厅、厨房、卧室),读对,并将表示居室的卡片贴到对应的居室门上;B类学生,随机摸一张图片(客厅、厨房、卧室),说对,并将表示居室的卡片贴到对应的居室门上;C类学生,听老师的口令(客厅、厨房、卧室),把老师领到相应居室。
秋章范生(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指导老师:李 红
【分析】
当下,对于差异性越来越明显的培智学校学生来说,分组分层的实践活动无疑是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适合教学形式,既能提升学生的适应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标中提出,要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将教学空间从课堂向家庭和社区扩展,提高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能力。
【案例描述】
(1)教师将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转交家长,以供其在家庭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参考,同时发送当天教学视频。
(2)在家庭中,家长带领孩子复习教科书内容,陪伴学生再次学习教学视频(老师家的、该学生家的),说设施名称或指认,了解功能;同时,记录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以供教师教学时参考。
【分析】
培智学校的教育教学尤其需要家庭的全力支持。家长协同实施教育教学内容,能无缝衔接课堂教学、有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对智障学生知识的巩固和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