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路径:论慕课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中的实践

2018-02-19 06:00耿小艳
西藏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师生民族院校

耿小艳

(西藏民族大学教育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慕课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成分,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影响功不可没。对此,慕课对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深入分析研究。

1 慕课认识与发展

1.1 慕课及认识

慕课,即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英文首字母缩写MOOC的音译。中国教育界对慕课概念也做过解释,北京大学李晓明对此下过如下定义:慕课是指主讲教师负责的,通过互联网开放支持大规模人群参与的,以讲课短视频、作业练习、论坛活动、通告邮件、测验考试等要素交织,有一定时长的教学过程。从诸类概念中可以发现慕课的种种优势。主要体现在慕课的优质性、课程的大规模、自身开放性、技术性等方面。慕课应用的历史固然短暂,可是它却有一个很长的孕育发展历程。高等教育领域的世界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EdX相继成立,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开始呈现井喷和蔓延之势。[2]2013年7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加盟大学慕课三大平台之一的在线课程联盟Coursera,成为加入Coursera的第一所中国内地高校,和美国的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共建共享全球最大在线课程。目前国内有很多慕课平台具备很大影响力,如顶你学堂,中国第一个纯粹的中文慕课平台,由“过来人”(一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和咨询的公司)于2012年10月成立。此外,还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网易云课堂、智慧树、积学堂、华文慕课等。民族地区高校理当顺应慕课潮流,建设自身慕课平台并加以有效使用。

1.2 慕课在民族院校中的使用及发展

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民族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及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慕课正属于公共教育资源的组成部分,它的出现对我国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民族院校必须加紧脚步,利用其优势进行教学等相关活动。目前国内众多慕课平台上都可以查询到民族教育相关课程,而其中大部分是民族院校的慕课平台上发布的,如民族歌曲、民族舞蹈及民族文化课程等。如广西民族大学有其自己的慕课网络平台,它的平台上不仅有大众的文学、哲学、物理等课程,而且开设有学校的特色课程,如民族理论与政策主题相关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已经有四门,与此主题相关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也有一门。另外,大连民族大学也有自己的慕课平台,其中包括英语、计算机、文学、创业等课程,也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欣赏》、《民族理论与政策》等体现民族特色的诸多本校自建课程,在其网站首页上清晰看到。此外,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方民族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有慕课网络平台及民族特色课程。如西藏民族大学通过慕课进行选修课的学习,学校新引进的“易班”这一平台进行相关消息的发布推送和学习相关课程。不难发现,民族地区高校不仅注重利用慕课平台的优势,更会主动探索寻求发展,这对于我们潜心研究慕课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中的使用尤为重要。

2 慕课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中的应用必要性及价值

2.1 必要性

2.1.1 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比起内地的生活条件还远远不够,民族地区对于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倍受重视。民族高校正是实现培养各类人才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最佳途径。高校应用慕课有利于培养人才及满足民族地区发展的需要,民族院校必须利用其优势加以合理使用。如1991年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第一次向国内外宣传了内蒙古自治区蕴藏的经济实力和有待开发的潜力。[3]诸如此类事件便可通过慕课的建设使其宣传效果更佳,人们通过慕课慕名而来,推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促进消费的同时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1.2 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发展的需求。中国的民族高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教育问题而创办的,是中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经过多年发展,民族院校已为民族地区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2.1.3 适应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发展的需求。民族院校作为少数民族高等人才的培养基地,其生源主要来自民族地区。对慕课加以应用能够满足少数民族学生多方面的需求。首先,满足提高学生自信心的需求。学生通过慕课接触到广泛学科知识,开阔眼界的同时提高了自信心。其次,满足提高学生竞争力的需求。在“互联网+”、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迫切需要各种优秀人才,在民族地区,这种需求更为强烈。学生通过在慕课中的学习,掌握到广泛全面的实用知识,再加上学校开展的实习活动,自身能力得到锻炼,市场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不管是留下来还是走出去,定有一定的能力服务社会。最后,学生可以在平台与学习同伴在线交流自己对于课程的创新想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双向交流的效果。

2.2 应用价值

2.2.1 促进民族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民族高校承担着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慕课不分种族、地区的开放性特点,使得少数民族师生可以在线注册学习。通过在慕课平台中学习对转变目前大多学生存在的上学就是为了考公务员的固性思维起到一定帮助,教师的教学理念亦得到相应转变,从而对于转变民族地区高校教学理念,转变民族地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民族高校培养人才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2.2.2 增强民族院校科研水平。高校科研水平从内容上来说,主要包括教师科研水平与学生科研水平两方面。与内地高校相比,很多民族地区高校教学资源缺乏,尚存在高校优秀教师队伍缺乏、先进教学设备、教学理念不足等现象。慕课在民族地区高校的运用则有助于改善这一现状,师生通过慕课网络在线课程的学习,接触到国内外各类名师授课,不仅可以学到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甚至可以通过一些视频,学习科研能力提升的方法,再加上慕课授课视频碎片化、时间短、内容精简,授课内容丰富多样,授课方式多元化等特点,师生掌握知识会更加便捷。再之,慕课自身可以充当锻炼师生科研能力的一大优势平台,师生对其合理应用,何尝不是在摸索中锻炼自己的科研水平。

2.2.3 加快民族地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社会服务已经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职能,民族地区高校对该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目前部分学校对此项职能落实到位,如一些学校通过对指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实施扶贫政策,给予他们物质及精神方面的帮助。但仍存在部分学校对此敷衍了事,这对于民族院校培养人才,培养师生服务意识存在严峻挑战。而对慕课中许多类似《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学习,一定程度上有助师生认识其重要性,提升师生服务意识。

2.2.4 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实现。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使命,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事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民族地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极其重要,慕课便可以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目前诸多民族院校慕课中开设有自身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师生针对性掌握学习,不仅了解自身民族文化,认识到自身文化的宝贵,而且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利于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实现。

3 慕课在民族地区高等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慕课给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

3.1.1 教育资源两极分化。现如今教育仍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是选拔人才较公平的方式。正因为高考,决定了学生在哪所高校就读,更直接决定了学生接受教育资源的优劣。因地域差异等因素,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资源相比内地高校较欠缺,师资力量的缺乏及学生水平的差距使得他们在使用慕课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现有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易导致学校优者越优,差者越差的情况,这一挑战迫使民族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应对。

3.1.2 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不成正比。目前很多高校存在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不成正比的现状,民族地区高校这一情况更为严重。尽管国家对民族院校教育实施一定的倾斜政策,即使这样,一些学校仍因自身不具竞争力、地区环境恶劣等因素,吸纳不到更多优秀的教师与学生,导致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质量普遍得不到提升。当前许多高校使用慕课,对于民族院校来说,我们如何在各类高校中脱颖而出,如何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充分应用慕课,使教育质量提高成为我们不得不深思解决的问题。

3.1.3 冲击师生的教与学。一直以来,很多高校培养学生仍然存在从行业的实际出发,培养出能胜任社会工作的人才的这种传统理念,没有真正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也被这一理念影响。众所周知,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中,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式学习,这种现象在民族地区高校中屡见不鲜。而慕课教学模式中学习者自由地安排时间、选择地点、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参与学习。[4]其中,师生均为学习主体,这种双方在线互动交流方式一度受到追捧。这种现象不仅让我们深思,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否需要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是否需要转变,而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3.2 慕课在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实践对策

3.2.1 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民族地区高校要明确自身定位,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紧跟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慕课冲击下,提升自身办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高质量人才。对民族地区高等院校而言,慕课的发展不仅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引领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向先进的教学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方法靠近,促进民族地区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3.2.2 加强国内外慕课平台合作。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主动接受还是被动学习,民族院校师生相对于内地高校师生来说,掌握的知识类型和渠道尚未完善,师生科研能力得不到快速发展,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以规模扩张为特征的外延式发展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5]高校科研能力发展正是这种内涵式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科研能力要发展,民族高校就必须向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平台借鉴学习,利用慕课规模大、科技性等优势建设契机搭建课程共享平台,提升竞争实力,弥补自己的短板,以此来提升师生的科研知识与能力,从而提升其科研发展水平。在“互联网+”趋势的盛行与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大力支持下,民族院校理当抓紧机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大学信息化、民主化、本土化,将开放性资源和慕课纳入教育规划,积极投身到慕课中去。

3.2.3 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德里克·博克就在其著作《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中明确提出:“高校提供的社会服务应对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的管理层也应参与到社会服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协调工作中,以确保高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6]民族地区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与其紧密相关,民族高校应当立足于服务型大学的理念实现该职能。如慕课中应当包含双语教学的课程供学生学习,必要的是,对该课程学习须有严格的环节加以规范,比如考勤、作业、考试等形式。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参与实践,运用慕课机制对其实行考评,有利于对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发现不足加以完善。慕课中除安排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后,适当安排进入企业实习,校企合作的锻炼使学生专业水平提升,科研能力提高,积极服务社会。

3.2.4 建立民族特色文化课程。实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就必须以所在地域的文化为基础,形成自身优势,提高高校就业率和社会服务水平,扩大院校影响,传承地方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并难以替代的优势课程,使民族院校慕课课程有一席之地。因此,学校务必对慕课进行引进和深入研究,开设有关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课程。从教师来讲,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使课程更具吸引力;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大多数土生土长在民族地区,了解民族文化风俗,熟悉当地实际情况,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参与该制作。少数民族教育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符合自身特色文化课程有利于学生认识民族文化的宝贵,达到传播文化的效果。

总之,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借助信息技术改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受到了不少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的高度关注。慕课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信息化网络教育的主流模式,同时也给民族高等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机遇与挑战。高校要把握机会,主动应对挑战,积极投身到建设慕课平台的潮流中,提升民族高等教育质量,发挥高校的职能服务社会,使民族院校能够立足于国内甚至世界高校之林。

猜你喜欢
师生民族院校
我们的民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