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教授宣布论文作废

2018-02-18 15:57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8年38期
关键词:古文字河口铭文

前不久,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官网刊出知名学者裘锡圭先生一篇名为《大河口西周墓地2002号墓出土盤盉铭文解释》的文章,宣布自己于2012年发表的论文《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出土鸟形盉铭文解释》“所论全误”,“拙文可谓毫无是处,自应作废,以后编文集也不收入”。

裘锡圭先生已是耄耋之年,曾先后独立或参与著述的书籍有《文字学概要》《古文字论集》等,是国内古文字方面的专家。对于这样一位学术造诣颇深的学者来说,主动承认错误会被认为是自打耳光、自己给自己难看的行为。因此,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裘锡圭的这种做法显得有些“另类”,却是学术界理应保有的气场。

2018年4月,中国科学院道德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在学术论文署名中常见问题或错误的诚信提醒》指出,“在论文发表后,如果发现文章的缺陷或相关研究过程中有违背科研规范的行为,作者应主动声明更正或要求撤回稿件”。或许,这正是对当下“自我纠错”“主动认错”学术氛围不太浓厚的回应。

(选自《新京报》2018年7月26日)

素材解读

1.严谨的治学精神。学术研究是一项科学、严谨的工作,在特定条件下与事实产生偏差,也是正常的现象。考古研究工作也要奉行严谨之风,依据事实严格检验学术成果,使之保持科学的精神。

2.敢于承认错误。“人非圣賢,孰能无过。”犯错误不要紧,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症结,及时改正。回头再来看裘锡圭先生,他不因自己在学术圈中的显赫地位,而回避自己的问题,当发现自己的文章有误时,敢于当面认错,这一举动令人钦佩。

适用话题

科研 认错 严谨 态度

猜你喜欢
古文字河口铭文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古文字中“口”部件的作用研究
新视野下的文字学教学研究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古文字讹变问题研究回顾与再探
他们为什么选择河口
河口,我们的家
特殊的河口水
河口
读中山王铭文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