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2018-02-18 08:49李彦霞
甘肃教育 2018年24期
关键词:观察能力引导作文教学

李彦霞

【关键词】 作文教学;观察能力;重要性;方法;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24—0055—01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万物的一项基本技能,同时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是认知万物的源泉,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作用,指引学生正确观察,并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在思考当中找寻答案。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培養学生的感知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一、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虽说观察能力是人类天生具备的一种能力,看上去不需要教导,人人都会,但是要没有正确的引导,会影响到其应用效果。要是把观察能力当作一种学习手段来说,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认知社会的启蒙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仿佛时时刻刻都在观察,学生自身往往并没意识到这一点,也没觉得观察有多么重要,也不知道怎样利用这种学习手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了。对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掌控课文细节,让学生从中找出观察规律,学会通过观察来认知世界、感知事物,学会利用观察来积累素材,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观察能力是没有办法教给学生的,然而,教师可以教学生怎样去正确观察事物,授之以方法。在日常学生们需要学会的观察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观察事物的外在,主要是观察事物的形态特征,比如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人物的音容笑貌等等。二是观察事物的内在,就是把观察力从外在向内部逐渐延伸,把握事物内在的发展规律,比如事物的内涵、功能等等。三是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动态特征,这种观察就更深一步了,这个要求对小学生来说更加高了,这种观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通过联想、对比等方法,观察事物发展规律、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趋势,并能够观察到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正确主动学习,在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方面,教师更应该如此。新教育体制下,教师应该转变思想,改变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作为一名引导者,参与到教学当中,清楚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点拨者、引导者,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一名指导者,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学会怎样正确观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

四、勤于观察和善于观察

小学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多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聆听者,教师采用填鸭式教给学生知识,使学生没有自己的看法,观察对象也仅限于教师和课本,对外面广阔的天地并没有认真观察、认真思考,也没对世态万象有更深一步的认知,就不要谈什么培养观察能力了。新理程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思想,主动提供更多的观察机会,让学生们走入大自然,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尽量多组织一下课文活动,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生们要学会观察日常周围常见的现象与事物,提高观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长期观察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学生主动、长期、自觉地观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与日常生活都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课堂,在观察中学生们可以发现植物的生长发育、气候变化等等,这是需要长期观察才行的。长期耐心地观察事物,才能够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看到事物的内在,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制定观察计划,记录观察中所见所闻,并由教师对其整个观察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能力的最终目的就是积累写作素材,通过长期观察,学生们会变得勤于观察,也更加善于观察,并且还会积累许多素材,学会许多知识,在今后写作的过程中,这些素材与知识就会被加以应用,进而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质量。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正确观察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观察能力引导作文教学
例谈美术教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