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衍志
【摘 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的诊治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6月--2018年06月,实验对象;本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25例,对其进行常规的诊断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经常规诊断后实施有效的治疗,低钠血症患者15例,未伴低钠血症患者10例,心力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11例,心力衰竭未伴低钾血症患者14例,心力衰竭伴低镁血症患者10例,心力衰竭不伴低镁血症患者15例。结论: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经常规诊断后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关键词】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诊治;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1
研究显示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疾病终末阶段的一种临床表现,属于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综合性疾病,其主要是心脏功能和结构异常后对心室造成损伤,致使其处于一种充盈的状态下,对心脏的射血能力产生影响。电解质紊乱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下或饮食结构出现异常等原因,其在临床发病后多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致使其被原发疾病掩盖,降低临床检出率,增加原发病的治疗难度。若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合并出现,对机体危害较大,应及早实施针对性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其心功能的恢复。本次研究随机选择25例我院(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接收的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给予其诊断后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观察其恢复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5例我院(2017年06月--2018年06月)接收的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質紊乱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42-88岁,平均年龄:64.5±20.5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5.2±4.5年;42-52岁患7例,53-63岁患者6例,64-74岁例患者7例,75-88岁患者5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4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4例,符合临床规定的研究标准。
1.2 临床表现 25例患者中,呼吸困难患者20(80.00%)例,乏力患者23(92.00%)例,水肿患者25(50.00%)例,肺部啰音患者25(50.00%)例,心率大于120次/分患者10(40.00%)例,心律失常患者23(92.00%)例,恶心呕吐患者例,嗜睡患者22(88.00%)例,昏迷患者5(10.00%)例。
1.3 临床电解质紊乱检测结果 低钠血症:(1)轻度范围:130-134mmol/L(2)中度范围:120-129mmol/L(3)重度范围:小于120mmol/L;低钾血症:(1)轻度范围:3.0-3.5mmol/L(2)中度范围:2.5-2.9mmol/L(3)重度范围:小于2.5mmol/L;低镁血症:(1)轻度范围:0.5-0.75mmol/L(2)重度范围:小于0.5mmol/L[1]。
1.4 治疗方法 对本次纳入研究的25例患者,均指导其卧床休息,根据其具体的身体情况。对饮水量进行控制,并给予扩张血管药物、拮抗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并对电解质紊乱情况进行有效的调整。(1)低钠血症,较轻的患者使用食物进行补充,5.0-8.0g/天,对于中重度患者则给予氯化钠溶液补充,滴速:0.6mmol/L/h。(2)低钾血症,较轻的患者使用食物或口服补充,氯化钾溶液,对于中重度患者则给予静脉补钾,氯化钾溶液,滴速:10-20mmol/L/h。(3)低镁血症,较轻的患者使用食物后口服进行补充,氢氧化镁口服液,对于中重度患者则给予硫酸镁溶液稀释后滴注,剂量:10mL/天。
2 结果
25例患者中,心力衰竭伴低钠血症患者15(60.00%)例,治愈8(32.00%)例,好转6(24.00%)例,无效1(4.00%)例;未伴低钠血症患者10(40.00%)例,治愈6(24.00%)例,好转4(16.00%)例;心力衰竭伴低钾血症患者11(44.00%)例,治愈5(20.00%)例,好转5(20.00%)例,无效1(4.00%)例;心力衰竭未伴低钾血症患者14(56.00%)例,治愈7(28.00%)例,好转6(24.00%)例,无效1(4.00%)例;心力衰竭伴低镁血症患者10(40.00%)例,治愈5(20.00%)例,好转4(20.00%)例,无效1(4.00%)例;心力衰竭不伴低镁血症患者15(60.00%)例,治愈10(40.00%)例,好转4(16.00%)例,无效1(4.00%)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的产生与心脏组织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下,致使其出现心功能收缩障碍,出现全身血流灌注不足现象,增加对心功能的损伤,临床上多使用血管扩张类药物进行治疗,但其进行相关治疗后随可改善临床电解质紊乱症状,但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致使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太显著[2]。
临床研究显示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的主要原因是机体血流动力学的改善,加之收到心力衰竭的影响,钠离子和钾离子受到一定的程度的抑制,致使机体正常活动下的离子交换出现异常。本次研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其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电解质紊乱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其电解质变化情况,避免其加重对肾功能造成损害,增加临床治疗难度。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好发于老年患者,其胃肠功能逐渐减退,加之慢性疾病的不断发展,明显增加机体出现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在对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建议减少利尿类药物的使用,且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必要时可使用镇静类药物,促进其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症状的缓解[3]。
综合上述,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患者经常规诊断后实施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纠正机体电解质紊乱状况,又可改善心功能症状他,提高救治效果,值得临床治疗借鉴。
参考文献
陈源,尤海玲,臧清华. 大株红景天治疗房颤合并心衰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4):85-86.
张敬.心力衰竭合并电解质紊乱的诊治[J].中国医刊,2013,48(02):7-10.
祖秀光,郑五强,郝玉明.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电解质紊乱[J]. 临床荟萃,2017,32(3):19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