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青 钱华 李严
摘要:通过在“为防水痘全班停课”、“去外地借班上课”等特殊情形下的微课运用,以及师生协作共同制作微课等,将微课和常规课堂进行特殊整合,通过实践探究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途径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课;教学实践;化学核心素养;皂化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4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8.12.013
在知网上搜索关键词“微课”,从“计量可视化分析—检索结果”中,可以看出最近三年一线教师关于微课方面理论、实践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主题也逐步从微课制作向课堂应用方面转变。而广大教师对于微课的认识和使用也日趋理智,从课堂中为了微课而盲目地改变教学模式到追求微课在教学中的适切应用,微课在教学中越来越接地气。南京市这几年每年都进行中小学微课竞赛,笔者也数次参加,并均获得一等奖。但是自己边做也边反思,微课的使用是为了让教学资源多元化,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用的并不是很多,甚至很难插到课堂中,这也曾经让我迷茫过。而过去的两年中,几次突发事情让我感受到微课的价值和别样魅力,也促成我和学生的多次合作。
一、微课使教学更自由
1.“痘”争中的隔空交流——微课搭建教与学的桥梁
2017年秋季,江苏省不少地区的中小学都在和水痘作斗争,我教的一个班级也加入到队伍中,由于五人先后得水痘,根据卫生部门最新要求全班不得不紧急停课。高中学生停课两周,下面还要面临期末考试,家长及学生顿时都陷入万分焦急的状态当中。年级组每天都会接到无数家长焦虑的咨询电话,询问孩子在家怎么办,何时能返校。学校从未遇到这种突发情况,如何在短时间里让学生在家也能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和教师进行互动,经过讨论,鉴于同步视频系统还不稳定,年级组优先考虑微课和QQ群联合教学。全体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微课制作培训,并按课时制作微课,有经验的老师提前制作。我们运用“心意答-微课宝”制作。事先准备好上课需要的PPT,然后插入软件边播放PPT边配音讲解。
第二天,各个学科的微课按照正常课程时间开始上传至班级群中,顿时家长和孩子的焦虑状况缓解很多,学生看完视频纷纷留言和教师互动,各个班级群中讨论声不断,平时不发言的学生竟然也踊跃提问。有的学生后来告诉我们,他们觉得很好奇,老师做的微课内容甚至微课中老师的声音都让他们感到很有趣,有的禁不住还多看几遍。这种状况持续了一周,虽然后来改用同步视频上课,但是微课在“危难时刻”缓解了教学压力,让学生在家中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至于“荒废”时间。后来的期末考试,该班学生化学均分竟然高出同层次其他班级,也让我非常惊讶。回顾前期微课网络教学,授课模式比较简单,具体如下:
通过这次突发事件,年级组的教师们普遍认为微课对于家校合作方面作用很大,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教育中,微课是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上的一种有力的补充,使教学的空间更宽广,教学形式更自由。制作PPT的难度不大,主要是配上讲解的过程,由于教师的口误或者讲解顺序有误都得重新录制。如果微课再精美些,再制作些视频插入,则制作一个微课所耗时间是平时备课时间的多倍以上,这也是大多数教师尤其是高中教师平时不愿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的原因之一。
2.化解地域困惑——微课变身现场直播
2018年4月,我要前往泗阳县并在江苏省首届“化学文化观照下的教师学科素养发展研讨会”中开设“西气东输的主角——甲烷”展示课。甲烷是有机化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有机物,也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对其他有机物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课堂从二十世纪初我国重大工程“西气东输”的发展入手引入甲烷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学习。整节课以“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为主线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的学习思想,同时认识到化学是一门讲究证据推理的创造性的学科。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离开实验,一节新授的展示课便显得没有灵魂,因此我想在课堂中演示有关甲烷的稳定性、甲烷和氯气光照下的取代反应的实验。可是教室没有天然气管道,从南京到泗阳,路途较远,携带小型燃气瓶也无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现场制备不仅有安全隐患而且时间又不够,多重困难让我感觉压力很大。这时突然想起可以录制微课视频,把实验通过微视频搬到上课现场,就如现场直播一般。我请了几位学生来录制视频,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经过反复实验,不断改进,圆满完成任务。虽然缺少制作技巧,但从后面的课堂效果来看总体令人满意。
3.化整为零,见缝插针——微课在高三复习中的尝试
高三复习课中课堂容量和试题难度往往很大,一节习题课讲评下来,有部分学生依然存在困难,有时前后课程衔接较紧,没有时间答疑。学生来问问题,我也不一定有空,但是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困惑,便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点或试题的理解。如何让学生能够及时解惑且不受时间限制,我想到了微课。当然由于高三的备课量也很大,如果每道试题都要做成PPT然后再配音制作微课视频,对于技术不是娴熟的我来说就很困难,于是我把手机固定好位置,调成摄像模式,对照试题进行讲解,一道试题讲解时间大约6-8min。我把视频从手机拷到班级电脑中,这样学生可以利用空余时间在电脑上自行观看视频,重温试题的解题过程。虽然是小小的举动,但是很受学生欢迎。
上面所尝试的微课制作形式一般是PPT演示结合录屏软件(心意达软件)录制讲解配音、演示实驗结合摄像仪器摄制、纸笔讲解结合摄像仪器摄制等三种 [1]。特殊时期,让我邂逅不同教学情境下不同形式的微课,感觉重新认识了一位老朋友,在困难时期给予我教学上帮助和支持。
二、微课促师生共成长
微课在特殊时期的使用让我感受到其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激发我想进一步研究微课的兴趣,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让学生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自行拍摄微课,比如一些时间较长不便在课堂上操作的实验、趣味实验、社会小调查等,对于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良好的契机。我们利用中午时间,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时间,和学生一起制作微课。学生积极性很高,由于受时间限制,做的较好的作品数量还不多,但是这对于我们而言是一次很大的进步。下面是我们共同制作的一个微课课例。微课的标题是“皂化反应”,其中有一段关于皂化反应的实验微课视频就是由学生独立拍摄录制而成,微课获得南京市微课比赛一等奖。课例如下: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1:情景引入——肥皂的起源
一个“传说”再加上疑问“肥皂怎么制备出来的?油脂在这过程中又是什么角色?”引起学生的思考,增加化学学习的趣味性,为引出肥皂的制备原理皂化反应做好铺垫。
环节2:实验探究——肥皂的实验室制备。
微课视频由学生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制出(资料查询、实验操作、录像、配音、剪辑、合成等工作都有明确分工)。
在此环节中,学生自己寻找制作肥皂的资料,组员分工,有的摄像,有的实验操作,有的解说。在实验和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也自主建构油脂皂化反应这一知识点,突破教学难点。油脂的皂化反应是油脂的重要反应,通过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油脂结构的认知,体会到化学学习的基本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在学生制作微课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推进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等基本观念的形成,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
环节3:原理分析——皂化反应
【思考】结合微课视频中的实验,请思考以下问题:
(1)油脂在溶液的 上层 (上层/下层)。
(2)实验中加入酒精的作用:
NaOH和油脂均可溶解在乙醇中,乙醇能保证油脂和氢氧化钠充分接触而加快反应。
(3)如何判断油脂皂化反应已经基本完成?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混合溶液于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若反应液不分层,则证明油脂的皂化反应已完成。
(4)加入食盐的目的是什么?
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使之与甘油、水分离,浮在液面,便于分离。
在此环节中,借助结构简式、化学反应方程式进一步表征皂化反应原理,同时指出“肥皂的有效成分就是高级脂肪酸盐”,揭开前面故事的“神秘面纱”:沾有油脂的炭灰块饼中含有碳酸钾,水解呈碱性,促进油污中的油脂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盐。前后呼应,让故事完整,学生释疑。观看完视频,还要对其中的实验进行深度剖析,如油脂水解前后的变化、加入酒精和氯化钠的作用、如何判断水解完成等,让学生了解实验中每个环节和所加物质存在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化学原理在实验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宏观表征、微观表征以及符号表征最后建构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
环节4:服务生活——油脂的用途
【问题】
(1)在本反应中,有一种副产物甘油,你知道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2)为什么可以用食用纯碱(Na2CO3)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如果要增强其去污效果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反应中除了目标产物外往往还会存在副产物,充分利用产物资源,使之共同服务社会,服务生活,体会到化学学科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所学知识融入到学生的“骨子里”,为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思维和知识建构的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环节5:评价反馈
【课后调查】回家后,请到附近的超市里根据包裝说明调查不同品牌不同功能肥皂的原料成分,分析核心原料成分结构的共性,查找资料分析原料优劣差异、功能差异,小组汇总后全班进行交流,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此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提高生活品质,通过汇总交流锻炼其小组合作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师生都可以通过反馈对课堂所学进行评价。
王竹立老师提到微课的定义既可以包含教学视频切片,也包含专门制作的一小段教学视频 [2]。赵兴龙、詹伟华等根据课堂听讲(集体)情景和非课堂听讲(集体)情景将微课分为微视频和微课程两种 [3]。专家们对微课概念的界定虽然表述角度不一样,但都提出微课一定要用在刀刃上,用在恰当的教学环境中。微课和常规课堂特殊时期特殊整合的经历以及师生协作共同制作微课的形式激发了我继续制作微课并开发更多教学资源的愿望,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渴望探究的热情,对培养其良好的化学学习方法和化学核心素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钱华.微课与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整合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2-3
[2] 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3] 赵兴龙,詹伟华.“微课”再解:回归应用价值的认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4):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