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让高中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2018-02-18 01:29薛伟
关键词:持续发展语文素养改革

薛伟

摘 要: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的内涵与艺术之美,这就需要让当前的语文教学回归本真,教师要通过精心地设计真实的语文课堂,采用语文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感受语文、接触语文、体验语文,让学生能够徜徉在语文文字和文学中,快乐的品味,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改革;语文素养;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077-1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为表象的综合学科,它集知识、思想、艺术为一体,但时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高考的原因,过于侧重它的知识性,从而置它的本真于不顾,功利性目的太强,因此,要想让语文回归本真,教师需用充满诗性与理性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语文教学是从物质的、符号的、工具的层面上深入到文化的、心灵的精神层面,具备情性、感性、童性、活性。无论语文课堂的形式无论怎么变,教师都应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课堂上,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或是带着成长的经历,或是带着成长的思考,但无不彰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自然呈现。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时,我便放开手脚,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文中的情感历来多有争论,学生自主阅读期间也对情感多有疑虑,通过互相之间交流、合作不仅对文章内容有了深刻的了解,更是加深了对情感的理解,同时也让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起来。一位同学读了荷塘、月色两段景色描写后说道,“景美让人的心情变得美妙”,此言一出,立马遭到另一位同学的反驳,“我曾经去探访过清华园里的那方荷塘,看去也只是尔尔,没有先生写的那般美好”。有人是依着文中景色想象而得,有人是亲身经历,无论是哪种声音,恰是都说出了情与景的关联,终究是景愉了情,还是情染了景,都是对情感的深入体会。正是有了学生的参与,才能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让语文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能力,获得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的媒介。

二、以持续发展为原则

“生态语文”是时下谈论最多的一个新名词,“生态”一词应是从环境保护中而来。生态环境中的各個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是一个和谐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个学科的学习应该是连续性的,从课程设置上来看,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开设语文课,而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更是贯穿于我们的整个生活,即使如此,也需要我们能坚持阅读,长长久久地坚持语文学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圣人早已言明学与思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这是学习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学习《劝学》篇时,我与同学们一起了解了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荀子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将深刻的道理阐明清楚,即便是今天看来也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但道理是摆在纸上的,却不能扎根于学生的心。于是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学习方法、学习意义重要性的体现。张敏同学思索之后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鸡蛋,说:“大家都知道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这个鸡蛋并不难画,大家看我画的,看着也很像,可是我能画出绝世美女蒙娜丽莎么?当然不能,那是因为我没有经过学习,更是没有绘画的技巧。当然,若我也能够坚持不懈地去学习绘画,钻研绘画,我也可以成为达芬奇!”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张敏同学精巧作答的赞美,更是对她的鼓励。学中有思,思中有学,才能让学习永远保持活力,焕发出青春。

三、以情感体验为手段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情感教学是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的重要方式。摒弃花架子,追求语文教学本真,成为现代课堂教学最需要反省的内容。“以人为本”,以情入,以情归。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真情,用情感染学生;学生在学习中将文中之情与教师赋予之情融与个人情感之中,形成新的情感体验。

朱自清说,“这个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我说,孤寂之心,至于尘世之中,唯有孤寂。便如许多归隐之士,置身于热闹的市井之中却依旧清心。听我说前半句,学生们还如“身在云中”一般,但有了后半句,学生们也能云中一鄙,但终究还是无法完全体会到情感的精髓所在。我想,还是要用更能打动学生们的语言,“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我又说。“对……”,网络上的解说倒是更适合孩子们的心意。“这就好比是火锅和麻辣烫,看似一个热闹一个孤单,但真正的孤单属于哪一个,就在于吃客的心情了。”我再一次用生活的例子来做比拟。生活中,学生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而且他们对网络语言的亲近也是本来的,我用这样的例子都是更加贴近了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对“孤寂”情感的体会更加深入。教师将自己与学生们放在同一个位次上才能同等的对话,学生与文本也应有同等的位次,形成教师、学生与文本统一和谐的关系。唯有这样,情感的交融才能更加和谐。

从教育改革推动至今,语文教学究竟该走向一条怎样的路,一直是语文教师苦苦探寻的。特别是到了如今的大分时代,从学生到家长到整个社会对语文改革的关注甚高,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让最有活力与灵性的语文课堂回归自然,求得本真,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与心理状态,让他们能用心体会语文的魅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翠花.努力打造生态语文课[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9(02).

[2]仇媛媛.构建生态语文课堂[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6(04).

[3]姜祖芳.删繁就简,打造生态语文[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09).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语文素养改革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