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及策略初探

2018-02-18 01:28马冬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28期
关键词: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马冬梅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教育工作是目前各地区学校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而要想让每一位在公办小学中隨班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都能够像本地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和谐发展,首先就要解决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052

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中,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心理上明显存在的焦虑、畏难等心理;自我意识上的自卑、胆小、敏感的弱势心理;交往情况方面的孤僻、压抑、敌对等弱势心理;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表现出来的失望、不安和孤立感。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学前教育的缺失、家庭生活环境的劣势、家庭教育的不当与他人的歧视。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采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坚持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层面上有意识地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转变观念和行为,塑造健康的心理与完美的人格。

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良心理问题的成因调查

1. 自卑与不平等感

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因为自己是农村人而感到被城里学生看不起,觉得城里学生嫌弃他们,在心理上很难融入城市生活,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为自己的父母从事最脏、最累的职业而自卑;家乡农村贫穷、落后,让城里人瞧不起,使得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总是感觉低人一等,他们时时为自己是农村人而自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刚到城市,往往有很多不适应。语言、穿着都担心同学笑话,总觉得城里孩子见多识广,自己孤陋寡闻,就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自身成绩较差,他们为自己各方面不如城市孩子而自卑。

2. 缺乏学习动机

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随意性大,随时插班跟班就读,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加之这部分学生在原有学校所用的教材不同、教育教学方法各异、课程开设不齐及学习态度不同、学习习惯不适应等原因,在行为习惯、卫生意识、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懒散不听话。这些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家庭教育,致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而父母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教育子女,导致成绩不太理想。

3. 行为习惯不良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吃苦耐劳,也更懂事明理。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在本地从事着最苦最脏最累最危险的工作,而且常常要加班加点,因此他们的孩子早早就拥有了一颗体谅父母的孝心,从小就学会了帮助父母照顾弟妹、干洗衣做饭等各种家务活。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出来的养成问题较多。进城务工人员由于受工作时间的限制,对孩子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孩子普遍存在着自由散漫的特点,他们在品德行为习惯方面,在家里不听长辈教导,在学校他们往往不太愿意接受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约束,常有迟到、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特别是帮助学校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

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 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的居住环境可能不是那么好,在学校就应给他们提供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场所,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和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要不断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积极感染。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设者,还要做学生的观察者和引路人。

2. 加强师生、生生、家校之间的沟通

首先要加强个体疏导。学校不但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且注重个案研究,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应给予特别关爱,特别是心理障碍型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更是特殊关爱的对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造成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温情;其次引导学生进行生生协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缺乏归属感,而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能缓解他们心中的忧虑,因此,教师应发动全体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协作,共同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创建心灵港湾。给予集体的温暖。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时常会有孤独感,会有莫名其妙的烦恼。因此要创设宽松和谐的班集体,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再次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社会有密切联系,教师要努力整合家庭和社会资源,打造适宜学生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如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平台等定期与家长沟通探讨。形成家校合力,可以更及时了解家庭、孩子心理状况,及时疏导,指导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使学校内外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健康、和谐发展。

3.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档案,开展心理辅导。在开展调查分析基础上,教师应该把问题学生按学习、行为、心理等三大类标准建立个案研究档案,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的变化情况记录下来,落实重点对象的帮“困”措施,开展个案研究。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明白:对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他可以是贫穷的,也可以是文盲,但他一定要是心理健康的人。使他们学会正确地调适自我,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我,使自己拥有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作为少年儿童中一个特殊群体,较之于农村义务教育中的辍学问题,更不容忽视,更应引起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重视农村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和行为调适,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滨江学校    746000)

猜你喜欢
教育策略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弱势群体与特殊家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及教育策略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