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摘 要】教师应珍视学生的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创造发展学生个性的空间。阅读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阅读评价等,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发展个性贯穿在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在阅读评价中,要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提倡多角度、创造性地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以形成最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个性发展;阅读评价;自主性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呢?
一、把学生看成是完整的、独特的个体,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要发展学生个性,首先要摒弃那种以统一规格去制造“标准件”的教育模式,而应从研究学生的差异性入手,把学生看成完整的、独特的人。珍视学生的特性,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创造发展学生个性的空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师生互动中形成良了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让他们享有平等参与对话的机会,不能使一小部分学习好的学生成为对话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成为听众;另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为学生建立广阔的“智力背景”,要求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这样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民主,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二、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阅读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延伸、阅读评价等,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将发展个性贯穿在阅读教学的每个环节。
1.课前预习中遵循学生的个性
有效的预习起着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比如:我让学生预习《每逢佳节倍思亲》一课,给他们提供了预习单:(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3)通过查资料了解诗人王维,重阳节的习俗,思乡的诗句……那么每个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利用工具书、图书、报刊、网络等多种方式对课文进行预习。有的同学对诗人比较喜欢,他就查阅了大量王维的资料;有的同学对思乡诗句比较感兴趣,就积累一些诗句;还有的对重阳节产生好奇,就搜集一些重阳节的习俗及图片……无论学生热衷于哪一方面,深入预习的是哪一方面,即便是他没有过多地搜集资料,只是通过查字典理解了几个生词,都是他个人预习所得。学生的自主预习,为他们精读文本打下了基础,为他们深入理解文本做好了铺垫,更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阅读得到了充分发展。
2.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1)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辨别的能力,消除盲目“从师”“从众”的心理。课堂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珍视学生的独创精神,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直抒己见。当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独特的见解时,要及时给予肯定,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对话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倡导学生自主选择与理解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就是人的经验、知识、思想、能力、情感、思维方式等个性因素所引起的阅读理解和感受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给予每个学生理解和表达阅读材料的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已见,把自己独特的见解、感受尽情表达出来,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千万不能把学生的理解往一种标准、一种答案上套。在教学三年级《三袋麦子》这篇课文时要学生说说自己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绝大多数同学都说喜欢小猴:“因为小猴聪明能干把一口袋麦子全种下了地,收获了一囤麦子。”这些同学说的不错。
但也有的同学说喜欢小牛:“因为他做事有计划,勤俭节约。还知道经常把麦子搬出去通通风、晒晒太阳,防止发霉。他多么精明呀。”
还有的就很顽皮地说喜欢小猪:“因为他不仅憨厚可爱还是个厨艺高手呢,它会做各种各样的食品。”
这些孩子已经置身于文中,已经在感受文中小动物的特点,体验他们的角色。面对不同的见解,我们绝不能简单地去肯定或否定,孩子是单纯的、真实的、脆弱的。在这一片段的教学中充分表现了学生思维的新和活,他们绝不人云亦云,善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我们教师要充分珍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即使课堂上学生出现对话离题现象,教师也要彻底摒弃自己的“权威”“小朝廷”,尊重、爱惜每个学生发表的见解。教师要保护学生对文本的多样化理解,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3)课后延伸中发展学生的个性
这学期教学的第二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一组课文都是描写景色的美好。学完本单元,我就抓住时机设计了一道课后延伸题: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一下对家乡景色的赞美,来表达对家乡的喜爱之情。交上来的作业可以说是“丰富多彩”:有的学生用彩笔绘画出一处美丽的景色;有的学生上网下载了有关介绍家乡物产的图文;有的同学几人一小组制作了手抄报表达心中的情感。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情感,通过教学过程空间的拓展,时间的延伸,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尽情的张扬。
三、阅读评价体系,弘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任何人都无法替代阅读主体的阅读感受。个体的禀赋、素养,时代文化的差异,在阅读过程中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评价者,要做到“三重三轻”。
1.重过程轻结论,重视学生独特体验
学生的阅读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个过程是一个人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有的学生认为《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无名战士是个塑造得很失败的形象,理由是既然“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那他为什么不动用一根火柴让自己的生命得以保全?学生对课文多元化的解读,也许有偏差,但它凸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而这些正是语文教学所要追求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创新的火花,独特的体验,富有灵性的解读。
2.重肯定轻否定,发现每个学生闪光点
激励赏识是学生不断积极向上的催化剂。一个心理和生理尚未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时时企盼的就是对自己在阅读中体验、收获的肯定。在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不断地向上探求。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而准确地发现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灵性,并给予适当的肯定,而不能无视,甚至鄙视这些对于学生弥足珍贵的希望。
3.重发展轻静止,动态评价学生的阅读体验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在阅读中看问题或许有些片面、偏激,得出的结论可能有悖于真理。但是个性化阅读体验是无法复制的体验,是个体的,是独特的。所以静止、绝对地看问题,会抹杀学生的个性。教师应相信学生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对每一个学生充满着信心。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滿生命力、创造力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名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表达。同时教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当学生在书山跌倒时,我们能及时给他们递过一根拐杖,让他们继续前进;当学生在学海迷途时,我们能迅速亮起一盏明灯,指引他们前进的方向,促使他们到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