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活动对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2018-02-16 08:29尤小红
文教资料 2018年33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志愿服务

尤小红

摘    要: 女大学生是我国高等院校珍贵的人才资源,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进步的要求。志愿服务活动具有思想性、参与性、培养性等特点。女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我们要回答好志愿服务活动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一问题。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能力    志愿服务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的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在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时,习近平审议部署了志愿服务工作;他还多次给青年志愿者回信,勉励青年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1]。

育人始终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志愿服务是高校育人工作的有效载体,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进一步明确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学校工作的定位。创新大学生志愿服务模式,找到学生的公益需求,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高参与感,增强收获感,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女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及社会对她们的看法、要求等方面与男大学生相比有所差别。在就业过程、就业机会、薪资水平、就业声望、就业待遇、退休时间等多方面比较中,女大学生居于劣势。

女大学生在校期间普遍学习刻苦,有着“寒窗苦读,一举功成”的心态,对就业的期待较高。加之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女生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城市、机关工作,而不愿到工作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的行业和地区。这一择业、就业时的观念误区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阻碍。

在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就业成本高;(2)就业期望高。大城市、轻松工作成为一些女生的选择;(3)就业依赖性强,更依赖他人而不是自己获取工作。与此对应,不难理解女大学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男生相比有不足之处。女大学生在就业心态、团队合作、就业技巧、就业观等方面的不足,可以通过参加一定的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思想引导,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加以改善。

女大学生要利用接触社会、学习社会的契机,理性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结合自身所处的环境和时代条件,及早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提升个人素质,符合职场需要。理想的彼岸和现实的此岸必然会有差距,及时调整,快速反应,理性地自我定位,调整就业心态,把握好就业机会。

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沟通社会、培养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渠道。用志愿服务动员和凝聚学生,把投身公益作为学生修身的重要途径,建设学生共有的精神家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不仅凭借学生热情和爱心奉献力量,更强调专业化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寻求跨界资源整合;倡导快乐公益、人人公益;倡导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强化公益热情,锻炼各方面的能力。

二、志愿服务的理念和运行机制

1.志愿服务的基本理念

用理想信念统领青年。志愿服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动遵循,从志愿活动、志愿活动成果、成果推广等细微处让核心价值观落实。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受到教育,使思想理论的活力被进一步激活,青年在实践中见证理论价值,并通过不断实践实现对核心价值观认识的再次提升。

用社会责任教育青年。通过女生适合的志愿服务活动或者组织,如红十字会、青春健康协会、环保社等。女大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群众、发挥特长、奉献爱心,提高实践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用人人公益引导青年。公益从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即使每人捐助一块钱,积少成多,也会汇集一片大爱。特别是新媒体时代,公益的方式及路径已经发生变化,正向着“人人公益、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发展。女大学生要克服依赖性强、自主性差的不足,努力融入社会,融入各类活动和组织中。

用丰富的活动组织青年。活动是完成志愿服务的内核,是奉献社会的内在动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向上的爱心支教活动、法律援助活动、禁毒防艾活动、赛事服务活动、帮扶便民等活动,为志愿者提供广泛的施展平台,促进志愿者个体的道德水平提高和成长发展。

2.志愿服务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

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成熟的运作机制,具有相对稳定性。我校志愿服务的蓬勃开展离不开管理体系和机制建设的支持。青年志愿者行动的管理要有“分级管理、项目化管理”的特点。校团委负责全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指导、考核,对于全校志愿服务的品牌活动进行项目化管理,有一整套完整的招募、培训、选拔、评价办法。在机制建设上主要包括运作机制、激励机制、标准化机制、长效化机制四个方面。

运行机制。其核心理念是实行有效的和有限的目标管理,项目管理环节包含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项目过程的实施与监督、项目评估等。

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志愿服务,以精神激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

标准化机制。将志愿服务分成不同的服务类别,制定相应的服务标准。“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的操作标准、效果标准和管理标准”[2]。将原本零碎的事项更加具体化、细致化、规范化,并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对外交流能力、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长效机制。志愿服务只有持续不断地开展,才会对某一特定人群产生良好效果,形成規模效应。同一个项目开展的次数越多,运作环境越好,运作阻力和运作成本越低,有利于资源效应的最大化。

三、参与志愿服务对于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通过志愿服务工作立体化。全员之力共同参与。志愿服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引领,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行动遵循。对志愿服务工作要从志愿活动准备、组队方式、活动内容及要求、指导老师基本条件及职责等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与标准。形成总体规划自上而下、具体工作自下而上的立体化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往学生志愿活动零散、无序、相互冲突,缺乏统筹规划、合理引导的现象普遍存在。要发挥好志愿服务的示范效应,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社会责任教育。

1.增强独立性和自信心

女性大学生在就业中缺乏一定的独立能力和自信能力,属于内向型。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尤其是一些交流性较强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周围都是有着共同理想的同龄人,只有大家一起合作助人,互帮互助,才能把事情做得漂亮。在毕业后进行面试时,求职者大多利用语言来展现自己,所以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在此时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内向型的志愿者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很多内向型的志愿者通过志愿服务变得更加愿意与人交流,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2.增强女性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践能力方面,女性大学生与男性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的不足,陈旧的教育体系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是在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下完成的,学生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志愿活动多种多样,有些会涉及一些专业领域,这就给女大学生带来了机会,一个可以将课堂所学实际应用的机会。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只有在实践中体会,在实践中改良与精进。不仅如此,在实践已学的知识之外,我们还能互相学习其他技能,学以致用,丰富知识储备。这样既巩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实践能力,又在学习实践中得到了提升与发展。

3.增强女性大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

在校期间,大学生普遍缺少对于活动的组织策划和统筹协调机会。根据研究发现,在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关注的今天,组织策划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显得很重要,比如组织策划一场年会、组织策划一个交友联谊的活动等,即使是企业里的普通员工,假如具备优秀的组织策划能力,很容易在这些活动中脱颖而出,得到领导和员工的认可。研究发现,参与志愿服务尤其是承担着项目负责人这样举足轻重的角色的大学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和组织策划能力。要使社会发展目标和学生自由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达成某种平衡。个人选择只有在和社会紧密结合之后,对自己负责,遵守社会游戏规则,承担相应社会责任于义务,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目标,体现人生价值。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培养学生交际力、洞察力、决策分析力、创造性、对不确定环境适应等一系列综合素养的有效方式。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青年大学生正以饱满的服务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智慧的服务方式,承担起他们应尽的社会责任。随着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新时代大学生必将绽放出浓郁时代气息和传统美德色彩的灿烂光芒,必将用自己澎湃的激情奏响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

参考文献:

[1]姜華.把“中国梦”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主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73.

[2]刘俊彦.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机制建设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10(1):8.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就业能力志愿服务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