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北京市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改革

2018-02-16 05:18马凌樊伟李忠诚田晶
体育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改革北京市核心素养

马凌 樊伟 李忠诚 田晶

摘  要: 面对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问题,面对学校教育、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小学体育教研室立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课程教材建设是改善青少年健康现状的载体、课堂教学研究是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主阵地、学业评价是检验青少年健康狀况的坐标尺等观点并采取了具体举措。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北京市冷静思考、展望未来,明确了下阶段的研究目标与努力方向。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教学改革;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8)12-0004-0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健康是世界人民追求的永恒主题,但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对健康的促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其他学科所发挥的作用。面对“健康”主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现状,重新审视北京市学校体育现状。

一、面对“健康”主题,重新审视北京市青少年“健康”现状

《北京市2016-2017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为16.8%,比2015-2016学年度上升3.1%。由2010-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肥胖检出率总体趋势图可知,男生高于女生,郊区高于城区(图1、图2)。

《北京市2016-2017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市中小学生不良视力检出率为58.6%,与2015-2016学年度基本持平。与2010-2011学年度相比,小学不良视力检出率下降了3.6个百分点,初中上升了3.7个百分点,高中上升了2.5个百分点(图3)。总体来看,不良视力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城区高于郊区(图4、图5)。

二、面对“健康”主题,重新审视学校体育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就学生体质问题下发的中央文件,给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7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由此可见,学校体育受到升学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严重不足、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极大限制了学校体育发展的空间。

文件下发已有11载,今天的学校体育现状又当如何呢?

目前,在学校教育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现象。一些学校管理者在思想认识上,根本不重视体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体育工作被边缘化;在学校体育实际工作中,重竞技、轻教学的现象也相当普遍,这导致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体育成了为少数人服务的事情。在体育教学实际工作中,重展示、轻常态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严重侵害了大多数学生接受良好体育教育的权利。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部分,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部分,这两个“一部分”限制了体育教学的发展空间。重智育、轻体育;重竞技、轻教学;重展示、轻常态,“三重三轻”压缩了体育教学的宝贵时间。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改革的压力与阻力依然较大。

三、立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思考责任与担当

面对北京市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问题,面对学校教育、学校体育、体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小学体育教研室立足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思考责任与担当。从师资队伍、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开展深入研究,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一)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

1.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配齐配强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北京市始终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学校体育质量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2007年中央7号文件、2008年市委6号文件下发后,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高度重视,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有效补充了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不足。

2006年,北京中小学在职体育教师6649人,2017年增至9233人,11年间增加2584人。目前,小学体育教师5602人,中学体育教师3631人(图6)。男教师占71%,女教师占29%。5年以下教龄的体育教师占总人数的29%。可看出体育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趋势(图7、图8)。

2.狠抓两支队伍建设,确保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和体育教研员队伍质量稳步提升

(1)市区两级体育教学研究部门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不断提升体育教研员队伍整体素质与水平

体育教研团队是做好体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核心力量。体育教研员的教学研究水准、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或影响着一个地区的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成长速度。

针对中小学体育教研员队伍,北京市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规范管理。2008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京教体美〔2008〕13号)文件明确要求“各级体育教学研究部门要充分发挥‘研究、指导、服务职能,关注学校、关注教学,认真研究总结课堂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体育教学研究部门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的同时,要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和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创新建议”。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启动年有关工作的通知》(京教函〔2016〕253号)明确要求“建立体育教研员听课及报告制度”。北京从2016年起,除集体视导外,建立了市、区体育教研人员日常听课制度,多听推门课、常态课。每一名市教研员年听课量不低于50节,涵盖学校数量不低于20所;每一名区教研员年听课量不低于100节,涵盖学校数量不低于负责学段学校总数的20%。每年向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市级教研部门提交调研报告。

(2)解决底线、选拔人才,推动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质量整体提升

在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北京市围绕“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开展工作。积极搭建平台,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体育教师队伍,为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体育教师基本功技能考核工作,解决教学底线问题。2006年~2012年,每年坚持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考核工作。以教育部制定的《体育课程标准(1-6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7-12年级)》以及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内容为考核内容,考核体育教师必需掌握的教学讲解、示范、保护与帮助等教学基本功,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学基本功的底线问题。7年累计5500余名适龄教师(男教师45岁以下,女教师40岁以下)参加了市级考核。

搭建体育教学技能展示平台,选拔尖子,培养人才。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连续3年开展中小学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展示活动。16个区经过层层选拔,各区选派12名选手参加市级层面的比赛。比赛内容涉及田径、体操、球类、武术、健美操等7大类内容。每位教师均需要参加运动技能和微格教学等比赛。3年来,累计482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市级比赛,目前这482颗种子正在中小学校萌芽并茁壮成长,终将成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的中流砥柱。

(二)课程教材是改善青少年健康现状的载体

课改以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何种程度?成为众多专家、学者、教研人员、一线教师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教材”作为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载体和媒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材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广大体育教师“教什么”的困惑。但是,在多种版本教材并存的背景下,学校、教师该如何选择教材?如何使用教材?又成为新问题。北京市始终坚持依法依规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明确要求教学内容进教材、体育器材进目录。具体措施如下:

1.规范管理,把好教材使用关

2017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基本标准(试行)》规定:学校要依据国家课程标准,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教材。这一要求完全符合《教育部教材局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教材检查工作的通知》(教材局函[2018]51号)的规定: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应当选用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教材。

2.教材培训,把好教材实操关

2001~2007年,本学科根据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按照“不培训、不上岗,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以教师培训作为课程改革的抓手,加强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目前,北京市接受市级教材培训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累计5000余人次。

3.研究教材,把好教材拓展关

教材具有科学性、前瞻性、丰富性、延展性、趣味性等特点,为广大体育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由此,北京市为广大体育教师搭建了教學评优、教学展示、教学设计大赛等各种平台,鼓励教师在实践中研究教材,在坚持学科性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材拓展方向既做到与国际接轨,又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课堂教学是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的主阵地

1.找准定位,明确任务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基本内容,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阵地,是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北京市始终把体育教学作为中心任务来抓。

2.聚焦问题,指明方向

面对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中的凸显问题,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关注常态教学、回归真实教学、实施有效教学,这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心声与诉求,同时也为他们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3.重点举措,狠抓落实

第一,健全制度,抓实管理。

1988年、1994年、2008年和2017年,4个时期的体育教学管理文件,始终强调教育行政部门是体育教学的管理主体和责任主体。特别是2008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意见》,这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市教委下发的第一个加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意见。《意见》专门就加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体育课程教学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时规定,确保开齐开足,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随意占用中小学体育课时。初中阶段要实行男女生分班教学,高中阶段必须按照北京市高中课程改革的整体要求,实施模块教学等。2017年12月,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基本标准(试行)》。该文件从教学目标、教学管理、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24条具体要求。上述文件的制定和落实,为推进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也确保有关改革措施真正落实到位。

第二,专题研究,直击问题。

课改以来,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凸显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室会同高等院校的体育专家,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中的正高级、特级、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等成员构成的专家团队,围绕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与探讨。例如,围绕教学方式(“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德育实效性、运动认知、学科核心能力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目前,部分研究专题已取得丰硕成果,并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第三,资源共享,解决困惑。

2012年,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名师同步课程资源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中小学共录制同步体育课程427节,其中,小学录制241节,初中96节,高中90节。2014年,为“北京数字学校”平台录制体育微课。中小学共录制120节,其中小学60节,初中20节,高中40节。2015~2018年,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录制《北京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教学指南》共三套系列光盘。其中,包括微视频、微课、游戏等内容,共计600分钟的视频资源。目前光盘已免费下发至984所小学(包括农村校的完小)、345所初中校以及304所普通高中校。自2001年课改以来,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每年举办“北京市中小学优秀教学设计征集与答辩”活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每年征集80余节案例,累计征集教学设计案例近1500例。择优上传至“北京数字学校”和“京版云”网站,实现资源共享。力图通过上述多种途径,实现资源共享,帮助不同层次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解决“怎么教”的困惑。

第四,搭建平台,引领辐射。

从1987年开始,北京市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评优工作,后更名为“北京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案例征集与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经举办了15届。每一届活动均由北京市教委主辦,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承办。以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正式文件的形式,明确政府责任,加强教学管理,促进日常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2005年以来,此项工作在评审方法、交流展示、教学内容、参赛资格等方面不断改革,但始终坚持其示范、引领和导向作用。评审方法的改变,明确了体育教学评优的基本原则,即坚持标准、择优选拔、兼顾均衡、适度倾斜。交流方式的改变,明确了教学评优的作用,即扩大优质课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教学内容的改变,引导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努力探索多种教材改革路径。例如从2018年起,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办好冬奥会的战略部署,增加了冰雪和奥林匹克教育的课例征集与交流展示。参赛资格的变化,力图实现机会均等、质量优先、兼顾均衡,为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体育教师提供公平的成长机会。

30年来,借助北京市体育教学评优这个平台,已涌现出数以千计的体育人才和骨干力量,目前正活跃在市、区、校三级教学管理战线以及学校教学的第一线。

(四)学业评价是检验青少年健康状况的坐标尺

1.北京市多次进行体育考试改革,力图客观公正地检验九年和十二年学生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等

北京市多次进行体育考试改革。1992年,北京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北京市初中毕业生升学实行考试体育的通知》。1993年,北京市开展试点,1994年正式建立中考体育制度。北京市从1994年开始,正式实施中考体育和高中会考,至今坚持24年从未间断,不断探索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2009年,提出了“四统一”的体育考试原则:统一考试项目、统一成绩评定标准、统一考试规程和统一考试时间。2010年,体育考试由30分增加为40分(10分为过程性考试)。2015年,耐久跑全市统一采用智能仪器设备测试。2016年,增加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两个项目,考生可从足篮排项目中任选一项进行考试;现场体育考试量评全部使用仪器设备。

每年,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教研室会同学科专家团队,坚持到各区中考体育现场和高中会考体育现场进行巡视和调研,发现体育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与成绩,为考试改革准备鲜活的一手资料。问题出在考场上,根源在教学中,因此,利用体育考试这一评价手段,发现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加以修正。

2.借助北京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控与评价项目,检验五年级和八年级学生体育学业水平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003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控结果发现,中小学体育办学条件标准严重滞后,与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不符。经建议,市教委于2005年下拨2000万元专项经费,专门用于郊区中小学校体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共为全市10个郊区县的680余所中小学配备、补充了体育器材,有效改善了体育办学条件。

2007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控调研发现,器械体操日渐淡出体育课堂。为引导教师关注体操教学,在当年的监测项目中增加了单杠、双杠测试项目,为体操教学重新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了科学的验证,为体操项目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名。

2011年,北京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控测试结果显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与学生的学业水平存在显著相关。这一数据为2006年以来,北京市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体育教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学生在国家监测工作中,体育学科成绩名列前茅

2015年,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对全国各省四年级和八年级数学、体育与健康学科检测结果显示,北京市体育学科23项监测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不良视力检出率和肥胖检出率依然较高,问题不容忽视。

(二)教师参加全国展示、交流和比赛活动成绩斐然

2011年、2013年,北京市参加了两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均获得了团体一等奖。其中,在第二届的比赛中,获得了团体总分一等奖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充分反映了北京市在中小学体育师资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

五、新时代背景下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思考与展望

(一)“一万小时定律”,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学校体育的定位,更加坚定了保证有效锻炼时间,是学校体育坚守的底线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英国神经学家Daniel Levitin认为,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顶尖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让我们计算一下一至十二年级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校时间共计12年。如果每年按照36个教学周计算,12年共计432个教学周。如果按照每天体育锻炼1小时计算,每周体育锻炼5小时,学生12年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共计为2160小时。

由此可见,2160小时决定了我们学校体育的定位应该是:培养兴趣、打好基础、保证基本、追求创新。我们深知,仅仅靠2160小时,不奢望能够培养出体育方面的顶尖人才,但为了青少年健康成长,2160小时的有效体育锻炼时间,一定是学校体育坚守的底线。

(二)课内打好基础,课外拓展延伸,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体育与健康教学既要着眼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更要着眼于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形成。課内要培养兴趣、打好基础、保证基本;课外要形成特色、发展专长、全面提升。只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提升青少年的健康水平。

(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整体规划,遵循规律,相互衔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小学阶段:以“趣”促“趣”,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小学阶段以丰富内容、有趣方法、多样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点燃学生关注生命、关注健康的火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重在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

2.初中阶段:以“趣”促“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阶段以多种选择、多样方式、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自我锻炼的潜能,初步形成自我锻炼的意识,获得运动带来的快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重在关注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高中阶段:以“趣”促“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高中阶段自主选择、形成能力、养成习惯,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重在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真正成为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

(四)树立“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

学校体育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提出了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目标。要构建大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即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和形式联合的课程体系。探索体育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推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五)克服困难、提高时效、勇于创新,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面对目前的机遇和挑战,勇于担当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勇气与表现。追求时效、勇于创新,方可创出一片新天地。

我们应有的状态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着眼点,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学校体育工作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要具有“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精神追求和职业操守。

(六)学校、家庭、社会,共担责任,同心协力,形成关注“健康”的社会氛围,为“健康中国”点燃火种,为“健康中国”奠稳基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身体是人生一切奋斗成功的本钱,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少年儿童增强体魄创造条件。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全市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大会精神的今天,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尤其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切实保障每一位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改革北京市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