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巧家 654600)
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猪患病被称作为猪囊虫病,人患病称作为钩绦虫病。该病在全球各地都有病例出现,发达国家目前病例较少,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患病率也随着养殖规模化而大幅度降低。猪囊虫在寄生人和猪体内后会间歇性的通过粪便向体外排出孕卵节片和虫卵,若未做出及时的治疗,患病期可高达20年。猪囊虫病主要的患病原因是人畜的粪便管理不当,从而形成的交叉感染[1]。
猪囊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不仅仅对猪有影响,同时也危害到人,使人患病,所以在检疫过程需要格外注意。
猪囊虫病严重的影响患病猪的生长发育。对感染初期的患病猪,症状不明显,但增重减缓,影响生产速度。对感染后期的患病猪症状较为明显,四肢无力、走路摇晃;视力退化,影响正常生活;食欲减退,采食量降低,生长缓慢,体重有减退现象;部分患病猪可能发生癫痫、甚至猝死。但是因为猪囊虫的寄生位置的变换,临床症状也会发生变化。临床症状无法诊断,仅在检疫和屠宰中可以确诊。
人食用了感染猪囊虫的病猪后,幼虫寄生在人体的肌肉组织和其他器官,引起疾病。人在患有钩绦虫病后的主要症状为:四肢无力、身体虚弱;便秘频率增加;消化不良等。若猪囊虫的幼虫寄生在脑部,其危害大幅度增高,会引起头晕炫目、间歇性头痛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癫痫甚至死亡。
随着时代的进步,养猪已经从家庭养殖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化养殖。在规模化养殖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情况,有效的预防猪囊虫病。首先应定期、及时的处理猪的粪便,并避免猪与人的粪便发生接触,防止猪通过人的粪便感染。对猪舍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定期投放丙硫咪唑进行杀虫处理,降低猪舍内的病虫数量。提高养殖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及时发现患病猪,并及时进行处理,避免感染猪肉的流通[2]。
定期对猪囊虫病与人绦虫病进行普查,提前做好防控,避免患病的人和畜将病虫通过粪便进行传播,对其他未患病的人畜进行感染。将病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对猪舍进行定期杀毒和驱虫处理。从仔猪开始每季度应做到至少驱虫一次,确保猪只在生长的过程中没有猪囊虫的危害。杀虫可以选用丙硫咪唑进行定期投放。
针对屠宰过后的猪肉,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的标准进行严格的检疫处理,对咬肌、深腰肌以及膈肌等部位进行检验,对疑似患病猪需要检查股部内侧肌、心肌等其他部位。猪囊虫寄生在猪的肌肉中,多为乳白色、半透明的黄豆状囊体,囊包的直径平均在8 mm。根据患病时间的长短,猪囊虫在猪体内的发育阶段可能不同。对患病时间不长的病猪,猪囊虫尚未成熟,但也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危害。检验过程中,若肌肉的横截面内发现猪囊虫,则不可对猪肉进行直接售卖。肌肉的横截面内40 cm2内3个以下的猪囊虫,可以通过煮熟或其他无害加工后进行售卖,超过3个不可进行食用销售。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若发现不可食用销售的患病猪,需要对患病猪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多数选择焚烧后、进行深埋,并且对患病猪的饲养场内进行严格的消毒、检疫,防止更多猪患病,同时避免患病猪肉在市场上流通[3]。
因为猪囊虫病给生产带来巨大危害的同时,也会影响到人的身体健康。需要让生产养殖的工作人员和检疫人员意识到猪囊虫病的危害,也要让广大的市民了解如何分辨患病猪猪肉,避免误食。
首先买卖猪肉的双方应确保猪肉经过国家的检疫,并合格允许售卖,若发现没有国家检疫合格标志的猪肉应不进行买卖、并第一时间与相关单位联系、举报。对已检疫合格的猪肉可以生食,但最好在煮熟、杀菌后食用。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模式的推广,猪囊虫病的患病猪直线降低,但偶尔也有猪只被发现患有猪囊虫病。猪囊虫病的防治措施,主要以预防为主,在系统化、科学化的饲养管理下,猪囊虫病会得到有效的预防,所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养殖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饲养,定期的杀虫、清洁、消毒、饲喂等。在紧抓生产的同时,也需要严格的检疫流程。通过严格的检验流程,将患病猪的猪肉拦截在销售市场的前端,确保猪肉市场中销售的猪肉都经过检验,可以让市民安心食用。提高市民对猪囊虫病的认识,避免误食的情况发生,从而从生产、检验最后到买卖,3个方面进行把控,做到将猪囊虫病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黄双林.猪囊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J].畜禽业,2014(9):59.
[2] 黄超,林家辉,何金麟.猪囊虫病的检疫及防治措施研究[J].甘肃畜牧兽医,2016,46(17):47-48.
[3] 杨梅花.猪囊虫病的检疫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