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占胜,刘占霞
(1.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杨庄镇农业科技文化综合服务中心,莱芜 271123;2.山东省莱芜市畜牧兽医局,莱芜 271123)
猪瘟疾病能否蔓延和泛滥,跟猪本身的抵抗能力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通过加强对饲料的管理,搞好猪舍内部清洁卫生,强化猪本身的健康能力和抵御外界病原的抵抗力,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条件。
近几年来,猪瘟疾病有了新的特征,不但呈现出急性发作的现象,而且变化为繁殖障碍型和非典型性两种猪瘟疾病形式。繁殖障碍型猪瘟疾病多发病于生产时期的母猪,其本身早期呈现出隐性感染,临床症状不明显。非典型性猪瘟大部分都会呈现出散发流行,该疾病呈现出病程和潜伏期较长,疾病扩散的速度相对较慢。更严重的是猪瘟疾病可以突破胎盘这一安全屏障给任何一个时期的胚胎进行感染和致病。
不具备最为典型的全身出血性的差别就是非典型性猪瘟,不断高烧温度达到41度左右,猪的身上大部分会出现腹下轻度瘀血[1],耳朵尖多会呈紫黑色。得病的猪食量开始下降,精神状态不佳。这个病猪的有腹泻皮肤有点渗血的现象,血管还会出现出血,因为药效的原因常规的抗生素药物已经无法治疗。障碍性猪瘟是主要传播的形式是通过母猪的传播,母猪肉如果生产出弱子和死胎等现象的发生,一般会在2~3 d内死亡,在2~3 d内死亡,死亡率较高,其发病率的大小与带毒母猪的数量有很大的关系。
猪瘟发生的条件和传播的途径主要通过病原体易感染猪群和传播途径三个必要的条件[2]。换句话说,也就是生猪养殖场内部存在了病原体或者该病毒的入侵,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病原体得到了迅速的增长和扩散,猪瘟疫情就会因此而突然爆发。下面介绍几个猪瘟疾病发生的缘由。
很多养猪场为了节约自己的养猪成本,引进的种猪没有经过系统的检查和筛查,从技术条件差、防疫措施不充分和环境落后的供应商那里低价购买,这种无证的种猪造成了疾病发生的安全隐患[3]。
很多养猪场为了节约成本,再加上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很难短时间实现科学化养殖的模式。在猪场地点的选择和建设上不尽合理,导致采光通风能力差、猪舍间距小等问题的存在,一旦猪瘟疾病爆发就快速蔓延。另外加上平时的管理不够合理,猪场防疫工作不科学和不规范,共同造成了猪瘟发生的缘由。
疾病免疫的不成功主要体现在疫苗质量免疫程序和注射剂量和操作过程几个方面来体现。一是疫苗的不正规和质量差导致了猪本身的免疫能力较差。二是特别养猪场接种过猪瘟疫苗一星期之后又接种了猪瘟三联疫苗,然而中国疫苗一般要5 d~1周的时间才能产生抗体,再进行三联疫苗的注射,这样就会使抗体和抗原会发生中和反应,对疫苗弱病毒复制产生了极大的不利,这是造成免疫不成功的主要因素。三是有些工作人员跟猪注射疫苗时,随意增减疫苗的剂量,免疫效果达不到预期。四是盲目接种,没有考虑接种生猪的健康情况,当病毒接种后就会起到免疫抑制,导致免疫接种失败。
在给生猪接种时,要提前几天准备好,避免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致使接种失败。
生长状况健康的猪群,通过人工免疫之后,猪群的免疫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强。不过营养不良、体质较弱和有病的猪群免疫能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差[4]。所以我们应保证喂养过程中的质量和数量,尽可能的利用安全的方法,防止其他病原体入侵,对养殖区进行隔离消毒,并及时采取防检防疫正确措施,为猪群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安全环境,提高整个猪群的健康水平。
一是选择疫苗。首先确定该猪群是否真的需要该种疫苗,还要选择适当的血清型疫苗,所选所用的疫苗必须要符合GMP标准,确保疫苗的质量可靠、有效。二是剂量和操作[5]。在给动物防疫时要注意防御的对象和疫苗的剂量,还要注意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执行。在注射疫苗时选用合适的量和实施的时间,对症进行防疫。三是防止疫苗污染。疫苗稍微保存不当就会使其受到污染。与注射的针头和密封的橡皮塞子接触,都有可能使疫苗受到污染。这些污染的疫苗如果在保存不当,就会使病菌大量的繁殖,在注射到猪的体内就会使猪出现败血症而死亡。四是用适当的稀释液稀释疫苗。部分疫苗是由厂家供给稀释剂的,有的稀释剂还有增强的功能,故而,我们需要根据疫苗的单位不同来选择适当的稀释剂。五是疫苗的检测。在进口疫苗时要对厂家的品牌和日期质检等方面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进货时疫苗存活的质量。再给猪群注射时一定要看疫苗是否出现变质确保疫苗的活性有效。接种之后还要看动物接种的结果来进行验证。
饲料变质以后会有很多毒素产生,引起猪体内肝细胞的坏死,造成对猪体内的免疫系统的破坏,损坏相关的免疫器官。因此在养猪的过程中必须要对饲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监管,确保猪群不因变质的饲料而造成疾病的损伤。
据有关资料显示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每年不断攀升,猪呼吸综合症、环状病毒感染和喘气病等相关疾病的发生,都能对免疫系统进行破坏,造成猪体内免疫系统的失灵,危及猪群的健康。所以,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当中,应该优先对免疫系统加强反恐能力的提升,保证猪群的健康。
一方面,强化强化诊断和监测。避免HC发生的重要途径就是搞好免疫检测。通过免疫检测可让养猪者动态监测猪群的免疫状况,探索出适合该猪群的科学免疫程序[6],为了保持整个猪群的健康,及时清除免疫耐受猪。同时还要利用HCV对抗原的检测,严格清除潜伏或隐形感染的繁衍猪,切断疾病的传染源。对瘟病的免疫检测重心应集中于亚临床感染和疫苗效价、免疫应答效果和母原抗体水平三方面的监控上。按照生产的季节不同,在注射疫苗高峰期后的30 d内,随机抽取免疫猪的血样进行抗体检测,求算出总保护率。若其值在50%以下,则说明免疫失效[7]。还可根据抗体的分布情况,研判出是否有亚临床感染的可能性。
此外,母猪带有病毒是造成猪瘟连续不断发生的最直接原因。带有病毒的母猪在妊娠期过后,猪瘟病毒就会沿着胎盘传染给仔猪。带有病毒的母猪利用这样水平和垂直的传播方式[8],造成整个猪群的染病现象不断发生。仔猪在母猪肚里已经感染了病毒,在其出生之后没有了免疫耐受性,通过多次注射疫苗也不可能产生抗体,仔猪也就成为了持续感染病毒的小猪。如果这样的小猪再被带到其他猪群中,就会造成猪瘟的恶性循环和大面积的蔓延。故而,除了对整个猪群进行抗病毒的抗体的监控检测之外,还要对猪场进行净化和监控。
另一方面,科学制定免疫程序和注射剂量适当。猪群接种疫苗的时间是保证其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目前在整个免疫程序当中还没有可通用的程序,如果用其他疫苗的程序生搬硬套反而会适得其反。最科学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据猪群发生疾病的实际情况[9],综合考虑养猪场当地猪瘟发生的特点,通盘考虑免疫程序中所牵涉的检测结果和各方面因素,科学制定本猪群的免疫程序,确保猪群免疫系统越来越强大有效。
在我国养殖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养猪也向着集约化、工业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猪群的防病防疫,应在科学的基础上,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理念,采取适当的猪瘟疾病的防治技术,确保疫苗质量,严格注射程序,以期达到避免猪瘟疾病大爆发的效果。加强各程序的组织管理,切实做好疫苗的防病防疫,提高猪群对疾病的抗病能力,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减少因猪瘟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水平。言而总之,强化对猪群的防病防治,让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拓兰芳.乡镇畜牧兽医站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9):328-330.
[2] 韩凌会.规模化养猪场卫生防疫综合措施[J].当代畜牧,2014(5):8-9.
[3] 郭丙全,李莹,田中杰.规模化养猪场的综合性兽医卫生防疫措施[J].山东畜牧兽医,2011(10):47-49.
[4] 苏中英,李冬梅.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综合防控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247-249.
[5] 杨通帅,王元慧,贾惠君,等.规模化养猪场卫生防疫综合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08(5):41-42.
[6] 叶文华,陈军,张旭东,等.如何做好基层动物防疫工作[J].当代畜牧,2015(32):12-13.
[7] 倪树森,朱海虹,李伟民.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著录规范浅析:以畜牧、动物医学类期刊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17):130-136.
[8] 金婷.科技论文网络发表对多主体学术交流的影响机理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9] 任鹏,白永平,郭云雁,等.畜牧兽医类期刊文后参考文献英文刊名著录问题[J].畜牧兽医学报,2013(1):159-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