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浆膜炎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2018-02-14 20:13:38程竹兵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7期
关键词:渗出物鸭舍雏鸭

程竹兵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庆 246121)

0 引言

鸭浆膜炎是一种相对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会导致对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传染,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鸭浆膜炎在1~8周龄的小鸭中出现比较多,呈现急性或者慢性败血症。雏鸭眼睛和鼻腔内的分泌物增多,出现腹泻、头部和颈部震颤等症状。鸭浆膜炎的死亡率非常高,通常该种疾病的死亡率为5~70%,甚至会达到95%以上。因此,鸭浆膜炎是养鸭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是鸭养殖产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1 流行病学

(1)鸭浆膜炎可以使禽类发生败血型疾病。在自然的状态下,鸭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动物群类。不同种类的雏鸭或多或少会受到感染,其中火鸡和鹅的感染几率极高,甚至还会进一步引起野鸭、天鹅等感染[1]。

(2)鸭浆膜炎主要会通过饲料、饮水、尘土、呼吸道、消化道、蚊虫叮咬、皮肤伤口等进行传播,其中蚊虫叮咬是鸭浆膜炎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另外,这种疾病还会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造成并发性或者继发性感染。

(3)鸭浆膜炎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造成疾病的感染。其中在温度比较低、潮湿性较大、阴雨天气较多的时间段以及冬季与春季发生的几率更高,也更为多见。从雏鸭的培育到成舍饲养,从温度较高的鸭舍向温度较低的鸭舍转移,从室内向室外或者池塘转移,在上述转移期间如果饲料的配比不恰当,一些微量元素等营养缺乏、运输和转移不够及时以及在转移中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产生生物感染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鸭浆膜炎,一旦引发疾病就会迅速流行,造成大面积感染,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发展,影响该行业的经济效益。

2 临床症状

鸭浆膜炎发生后,潜伏期通常为1~3 d,也可能持续1周左右。该疾病开始出现的阶段为最急性阶段,通常未观察到任何明显症状时就会出现突然死亡。

2.1 急性病例

急性病例通常在2~3周的幼鸭中比较常见,病程通常为1~3 d左右。急性病例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闷、咳嗽、眼睛和鼻子部位分泌物较多、禽类不愿意走动、动作缓慢、昏睡、打喷嚏、眼眶周围羽毛粘连或者脱落等,患病的鸭子会有呼吸困难的现象,有些病鸭会表现为缩颈、喙抵地等,这是一种濒死期的神经症状,并且症状表现较为明显[2]。

2.2 亚急性或慢性病例

亚急性或者慢性病例通常发生于4~7周龄的幼鸭,病程通常可以持续为7~10 d左右。亚急性或慢性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闷、少食、厌食、不愿走动、无力、痉挛性点头、左右摇头、身体平衡性差、头颈歪斜等,如果病鸭受到惊扰,还会出现转圈或者倒退运动的症状。当病程稍微延长后,一些病鸭发病后没有死亡,该类鸭会发育不良,并且生长比较缓慢,体重也较正常的健康鸭低,甚至有些鸭的重量不足健康鸭的1/2。

3 病理变化

3.1 最急性型

最急性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脑膜充血等,没有其他明显的肉眼可见的症状。

3.2 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型

肉眼病变最明显,这种病变主要可以表现为心包、肝脏等形成纤维素性渗出物体。纤维素性渗出炎症通常发生在全身的浆膜表面,其中心包膜、脑膜等表现最为明显与常见。在急性病例中,通常的表现是心包积液增多,并且较为明显,会出现一些纤维素性渗出物,渗出物的数量不一,或多或少,并且呈现白色絮状。心包膜会增厚,其表面肉眼可见一层灰白色或灰黄色的渗出物,而亚急性或慢性病例出现心包液的症状相对比较少。纤维素性渗出物凝结后会使外膜与心包膜形成粘连,气囊浑浊并且增厚,气囊上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呈絮状。肝脏表面覆盖一层白灰色或黄灰色的纤维素性膜,膜薄厚程度不一,容易剥离。肝脏呈现肿大状,质地比较脆,颜色偏黄棕,呈现土黄或者棕红色。胆囊出现肿大,胆汁充盈且比较厚重。如果病鸭出现神经方面的症状,则会表现为脑膜充血、水肿等,同时也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附着在表面。有一些慢性病例也会有单侧或两侧关节肿大、关节液增多等症状,且发生率比较高,还有可能导致关节炎。另外,少部分鸭可见干酪性输卵管炎,输卵管肿大、增厚、增粗,输卵管内充满大量干酪性物质。脾脏出现肿大症状,脾脏表面也会出现纤维素性渗出物,但脾脏表面附着的渗出物比肝脏表面少。肠粘膜出血通常会出现在空肠、回肠以及直肠中。极少数的病例会有腹腔积液[3]。

4 鉴别诊断

鸭浆膜炎主要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解剖等方面进行初步诊断,主要的实验诊断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1 细菌学检查

选取病例进行病例和病原方面的分析,进行分离培养,观察其生长特征和特性,观察其是否与鸭疫中出现的细菌相符合。再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分型抗血清,采取试管试验的方式进行相关的鉴定与分析。

4.2 其他实验室诊断方法

其他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PCR、荧光抗体技术、凝集试验等,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该病的诊断与分析。

5 防控措施

5.1 预防措施

有关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进行严格饲养管理的重要性,要严格根据规定标准进行安全预防和防控。在饲养管理上保证正确性与安全性,建立健全系统的鸭场安全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各方面政策规定,由此鸭浆膜炎的发病率会得到有效控制,使发生率变低,或者不发生。在日常的管理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减少各种应激因素,鸭浆膜炎的发生与各种应激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鸭在转舍、迁舍以及室外池塘饲养时需要注意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气候和温度的适宜。第二,严格保证环境和卫生状况,鸭舍中的粪便、垃圾等需要及时进行处理,鸭群密度应适度,不能过高,要保证室内的温度和通风性。第三,定期对鸭舍进行消毒和清理,如在气候变化阶段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抗敏感和抗菌的药物。

预防接种可以有效防治鸭浆膜炎,但鸭浆膜炎的类型比较多,复杂性比较高,各种血清之间缺少交叉免疫保护,因此在接种过程中需要对血清型进行鉴定,再根据鉴定结果选择合适的疫苗,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疫苗效果[4]。

5.2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要先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然后才能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药物滥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但是由于鸭舍等养殖地区以及相关用具会受到污染,因此,如果不及时进行清理和消毒,下一批幼鸭进入易感年龄段后会出现病情的大面积爆发。

每批鸭都可以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预防鸭浆膜炎,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产成本,同时菌株也会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由此会产生卫生安全问题。因此,该种疾病的控制关键仍然在于预防,预防可以包括环境生物安全预防和疫苗预防。

6 结束语

鸭浆膜炎的发病率较高,会对鸭养殖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采取科学的诊断方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对鸭的饲养管理,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渗出物鸭舍雏鸭
发酵床网上养殖肉鸭舍春季环境参数监测及通风策略模拟优化
基于IHBMO-RF 的眼底硬性渗出物检测①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养殖与饲料(2021年5期)2021-11-30 20:05:15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以“生肌三法”为代表的方药对糖尿病足伴慢性疮面作用机制的探讨
结合FCM聚类和边缘感知模型的眼底渗出物检测
鸭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彩色眼底图像糖网渗出物的自动检测
光电工程(2016年12期)2017-01-17 05:03:31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乡村科技(2016年22期)2016-11-05 02: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