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坤
(江苏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36)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冠状病毒科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该病在现代养猪生产中广泛存在,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等特点,由于该病传染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容易导致规模养猪场健康猪群的感染发病,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苏北一规模养猪场存栏母猪40头、种猪8头、新生仔猪90头,据养殖场人员介绍,2018年8月发现几只新生仔猪出现发病症状,发病初期患病仔猪存在呕吐和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由于该病传染速度极快,5 d后养猪场工作人员发现14日龄以下的仔猪多数患病,而且临床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等,随着病情加重粪便由灰白色变为黄绿色,伴有精神沉郁、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的仔猪感染发病后很快死亡,更严重的是部分仔猪全窝发病并快速死亡。
在发病初期,养殖户给患病仔猪喂食庆大霉素等药物,但治疗效果不明显,仍有部分仔猪继续发病并快速死亡。发病约5 d后,经专业兽医人员对场内患病猪进行观察、解剖、病料采样,最终确诊该养殖场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根据场内疫情,当即采取了一系列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和治疗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性胃肠炎给养殖户带来的经济损失。
该病的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初步判定为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如果要进一步确诊,需要解剖后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等实验室检测。
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发生在秋、冬及早春季节,潜伏期较短,通常为12~72 h,在3~4 d内暴发并大范围蔓延,经过7~14 d就会出现发病高峰,随之发病逐渐减少。该病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常日龄越小的仔猪感染病程持续时间越短,死亡率越高。据统计,7日龄以下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的死亡率可达100%,14日龄的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死亡率降为50%,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育成猪或成年公母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通常不会死亡[1]。
猪群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会因年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哺乳母猪感染该病后突然出现呕吐、腹泻,严重时会出现白色粪便,且混杂未完全消化的凝乳块或血液,具有腥臭味[2]。随着病情持续,患猪体温升高,可达40~42 ℃,精神萎靡,被毛粗乱,食欲下降或废绝,粪便检测pH值呈酸性。患病仔猪岀现严重脱水和消瘦,但饮欲逐渐增强,病情严重的患病猪迅速发病死亡。由于脱水严重,在发病后期会排出粘稠样粪便,体重迅速减轻,体温逐渐下降,通常病程持续5~10 d,耐过仔猪生长缓慢。
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后剖检发现胃粘膜和肠系膜充血严重,哺乳期的仔猪感染该病后,胃部会由于不消化而被胀满,并存在没有完全消化的泡沫状乳块。严重的患病仔猪在小肠内会产生部分积液,液体呈白色或黄绿色,且小肠肠壁会比健康猪的肠壁薄,肠管会有明显的肿胀现象,肠壁失去弹性,肠系膜可见出血症状[3]。显微镜下观察仔猪空肠绒毛出现缩短现象,有的粘膜上皮组织出现变性与脱落。患病仔猪腹泻后,肠系膜的淋巴结会产生肿胀、充血,如果沿纵向将病猪的空肠剖开,并用氯化钠溶液对空肠进行冲洗,再展开加入少许氯化钠溶液,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可看到细胞有明显的病变反应。对死猪尸体剖检发现严重脱水,肠管内充满黄绿色液体,与泡沫混合,肠系膜淋巴结肿胀,肺水肿,间质扩大。
取腹泻患病仔猪的空肠和回肠刮取物涂片,或取肠管制作冰冻切片,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出现荧光反应的为阳性。
为有效预防仔猪传染性胃肠炎,降低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根据养殖场需要,科学选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实现对传染性胃肠炎疾病预防的目的。通常可采用2种方案,方案一:抗生素药品1 kg、葡萄糖500 g与抗毒免疫肽200 g进行混合搅拌喂食患病仔猪,在连续喂食4 d后,间隔2周左右再次饲喂猪群。方案二:针对患病猪群,可在饲料与饮用水中加入适量的鞣酸以及鞣酸蛋白等药物或者在猪群饮水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扶正解毒散,每1 kg药物拌料1 t左右,连续使用2~3 d,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对仔猪进行合理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的重要环节,定期对仔猪开展免疫,应结合场内实际需求选用仔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针对存在疫源的猪场应选用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并适时进行补免,确保猪群的抗体水平,有效防控各种疫病。
对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尤其要注意科学引进猪只,尽量建立并完善自繁自养的模式,对于引进的生猪需要进行消毒与隔离观察(通常15~24 d为宜),加强生猪养殖消毒与卫生清洁管理工作,根据养殖场实际需要制定科学的消毒管理制度,对进出车辆都要进行科学的消毒处理,定期(每3天消毒1次)对猪舍进行消毒处理。在母猪临产前,要对分娩猪舍进行彻底消毒,并间隔一定时间后将临产母猪引进分娩猪舍,以防疫病传播,造成母猪和仔猪感染。
3.4.1 加强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加强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对初生仔猪的疫病防控意义重大,首先要保证妊娠期母猪的营养均衡,以促进母猪的繁殖系统发育及良好的产仔性能,同时,有助于分娩后母猪的的乳汁分泌,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此外,要加强母猪产房的卫生和消毒管理工作,杀灭母猪和场内周围环境的带病菌、寄生虫,降低病原菌的感染几率,保证新生仔猪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3.4.2 及时开食
哺乳期是仔猪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预防各种疾病的重要时期。哺乳期的仔猪对饮食和营养要求相对较高,母乳的营养可能无法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因此,应适时对哺乳期的仔猪进行开食,选择合理的开食料,对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完善仔猪防御机能、增强免疫力意义重大。
3.4.3 减少仔猪应激反应
应激是影响仔猪采食量、生长发育、抵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仔猪的饲养管理,尤其在断奶的初期,不要立即换料,让仔猪适应一段时间后再开始逐渐更换,尽量减少对断奶期仔猪的应激,保证给仔猪的生长发育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3.4.4 药物治疗
对患有传染性胃肠炎的仔猪要结合药物及时进行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采用丁胺卡那霉素、干扰素、丁胺卡那霉素、病毒灵、维生素C进行肌肉注射,同时灌服口服补液盐(20 g葡萄糖、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2.5 g碳酸氢钠、1 L加温水)。对脱水严重的患病仔猪,应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或者进行腹腔补液(氯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钾及葡萄糖混合液)。
在对仔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防控期间,应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完善猪群的消毒与卫生管理制度,对猪群的饲养密度进行合理控制,供给充足的饲料及清洁的饮水;建立自繁自养模式,防止引进病猪,同时结合场内养殖情况对猪群进行药物预防,促进仔猪健康生长,保证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