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平
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图为邓小平在会议主席台上
1978年12月13日下午,中央工作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举行。从11月10日开幕算起,这次中央工作会议已经开了34天。
在闭幕会上,邓小平、叶剑英、华国锋先后讲话。邓小平的讲话就是著名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在当时、现在之所以被人们不断提及和广受赞誉,就是因为它不但提出和回答了在历史转折关头党面临的根本性问题,明确了党在今后的主要任务和前进方向,而且也为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方针,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回望历史,我们来看看邓小平的这篇雄文是如何诞生的,借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
邓小平的讲话是从1978年10月底开始起草工作的。胡乔木秘书朱佳木回忆说:“早在1978年10月下旬,我随胡乔木在天津、上海搞调研期间,邓力群就打来电话,说小平同志从日本访问回来后,要找乔木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问题,要他29日回北京。”
邓小平是10月29日晚上从日本大阪乘专机回国的。由此可见,胡乔木应该是在10月30日或31日到邓小平家里谈话的,当时确定讲话的主题是关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问题。此前,邓力群组织国务院政研室国内组负责人林涧青等人,已经按照邓小平的意见着手起草讲话稿。邓小平和胡乔木谈话后,胡乔木就向林涧青等人进一步交代了思路,决定自己写一个部分,请他们起草另外两个部分。因为邓小平在11月5日又要访问东南亚三国,只有四五天时间,胡乔木很是着急。后来知道邓小平决定从国外回来后再谈讲话稿的事情,胡乔木才松了一口气。11月8日,也就是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两天,讲话稿的初稿全部搞完,发给了邓办。
11月14日晚上,邓小平结束访问返回北京。16日上午,邓小平约胡乔木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稿的修改。19日,胡乔木按照邓小平的意见把稿子改好后,交给朱佳木抄写,再次发给邓办。这个修改稿,主要阐述了工作重心转移的意义和怎样实现转移的问题。其中提出要解放思想,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改革不适应生产力需要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就在这个时候,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中央政治局根据会议代表的强烈要求,对包括“天安门事件”在内的重大历史遗留问题作出了决定,并由华国锋在11月25日全体会议上予以宣布。“天安门事件”公开平反后,在党内和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使整个会议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面对会场内外形势的变化,工作重心转移的问题已经变得不那么突出了,比较突出的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和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觉得原来起草的讲话稿不适合新的形势任务,决定重新调整自己讲话的内容。
12月2日,中央工作会议进入后期。邓小平再次约见胡乔木。此时,胡乔木正在集中精力修改关于农业问题的决定,所以去邓小平家谈话之前,叫上了于光远,准备让于光远组织林涧青等人先搞出一个初稿。这天上午,邓小平在家中与胡耀邦、胡乔木、于光远三个人谈了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稿问题,提出讲话稿的主要内容要转到反映真理标准问题、发扬民主问题、团结一致向前看和经济管理体制问题上。
十分罕见的是,这一次,邓小平在深思熟虑之后,亲笔拟出了“讲话提纲”。这份提纲是用铅笔写在16开白纸上的,共3页,约500字,列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内容如下:
一、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理论的重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争论的必要。实事求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全党全民动脑筋。
二、发扬民主,加强法制。民主集中制的中心是民主,特别是近一时期。民主选举,民主管理(监督)。政治与经济的统一,目前一时期主要反对空头政治。权力下放。千方百计。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产品质量)来调节。
三、向后看为的是向前看。不要一刀切。解决遗留问题要快,要干净利落,时间不宜长。一部分照正常生活处理。不可能都满意。要告诉党内外,迟了不利。安定团结十分重要,要大局为重。犯错误的,给机会。总结经验,改了就好。
四、克服了官僚主义、人浮于事。一批企业做出示范。多了人怎么办,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扩大管理人员的权力。党委要善于领导,机构要很小。干什么?学会管理,选用人才,简化手续,改革制度(规章)。
五、允许一部分先好起来。这是一个大政策。干得好的要有物质鼓励。国内市场很重要。
六、加强责任制,搞几定。从引进项目开始,请点专家。
七、新的問题。人员考核的标准。多出人员的安置(开辟新的行业)。
写完这七条提纲之后,邓小平又在第一页纸的左侧补充了一条“对会议的评价”,并画了一条箭头线,意思是将这一条排在最前面。
邓小平的这份手稿,明确地表达了他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讲话的主旨思想。他的女儿邓楠后来看到这份手稿也十分惊奇地说:“我父亲很少写提纲,像这样长的提纲,更是十分少见。”
从邓小平家谈话回来后,胡乔木立即要求于光远、林涧青等先组织人起草。
两天后,按照邓小平所拟“讲话提纲”和12月2日谈话精神,于光远、林涧青起草了一份讲话稿。这份讲话稿,没有标题,誊清稿用8开稿纸抄写共30页,约1.2万字。其结构与邓小平的“讲话提纲”基本一致,分为8个部分:一是对这次会议的评价;二是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三是发扬民主和加强法制;四是讲讲向前看;五是克服官僚主义;六是要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社员先富起来,生活好起来;七是加强责任制;八是要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采取新措施。收到这份誊清稿后,胡乔木没有作什么修改,只是在读稿子的时候,随手作了十几处文字的修改。对这份讲话稿,邓小平不满意。
12月5日上午,邓小平又约见胡乔木、于光远、林涧青。谈话一开始,邓小平就说了总的意见:语言过多,砍掉一半。全文组织不贯穿。不要过于锋利,不要用论战语言。然后,他又就讲话稿的主题、内容、文字和结构发表了意见。这几天,邓小平一边开会,一边接见外国友人,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新的观点。他说: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一切向前看,否则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应该允许出气,出气是对没有民主的惩罚。有了正常的民主,大字报也就少了。建立健全民主与法制,实行经济民主,用经济的办法管理经济,责任到人,做到有职有责有权。没有民主培养不出人才。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基本明确把12月2日列举的七个问题,改为只讲四个问题。朱佳木回忆:
邓小平说,这次别的问题他都不讲了,只讲四个问题:第一,解放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确是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一个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问题。第二,发扬民主。当前最迫切的是扩大厂矿企业和生产队的自主权。民主选举范围要逐步扩大。第三,向前看。对于过去搞错了的要纠正,也要给犯错误的同志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时间。对毛泽东同志和“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要从国际国内的大局出发,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第四,研究和解决新问题。要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要特别注意加强责任制。要用先让10%至20%的人富裕起来的办法,扩大国内市场,促进生产发展。
按照邓小平新的意见,参加讲话稿起草人员当天就抓紧修改重写,并把文稿立即铅印出来。这份铅印稿加上了一个标题“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五日稿)”。讲话的主题进一步得到了明确:“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说解放思想,开动机器,一切向前看。”整个讲话的结构也按照邓小平的意思确定为四个部分:一、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二、民主是解放思想的前提条件;三、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四、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份稿子对邓小平的谈话理解得已经非常吻合,对涉及的重要问题一一作了深刻、明快的剖析和论述,与后来的定稿已经差别不大。随后,写作班子对此稿又进行了讨论、修改,印出了两稿。
12月7日晚饭前,修改后的讲话稿又送到了胡乔木手中。朱佳木回忆说:“记得那天晚上,乔木同志并没有动笔,但第二天早饭后,他却把改过的稿子交给了我。原来,他是半夜2点爬起来,用了两个多小时改好的。”在这份稿子上,胡乔木作了20多处文字修改,并写了30多条批语,说明这些地方还需要修改、加工。
在讲话的开头部分,胡乔木补充了有关中央工作重心转移及其意义的内容,使整个讲话扣住了会议的主题:这次会议讨论了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转变,它反映了新时期的本质特征。在讲话正文部分,胡乔木对思想不解放的原因、充分发扬民主、扩大自主权、加强责任制、民主与法制、正确对待犯错误同志的政策、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等问题都作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胡乔木还把第三部分的小标题改定为“处理遗留问题为的是向前看”。邓小平看了经胡乔木修改过的稿子,比较满意。
12月9日上午,邓小平约见胡乔木、于光远、林涧青,认为讲话稿基本上可以了,但还需要加工,并讲了具体修改意见。随后,写作班子按照邓小平的意见再次进行了修改完善。邓小平看了修改稿后,又于11日上午约见谈话。其时,胡乔木因正在召集起草农业问题文件,无法分身前往,遂由胡耀邦带于光远、林涧青前往。事后,胡乔木把参加起草的人员召集在一起,按照邓小平的意见,主持研究了讲话稿的最后修改。当天,邓小平的讲话稿基本完成,铅印稿的标题改为“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日稿)”,下面署上了“邓小平”的名字。之后,将修改稿送给华国锋阅。
1989年11月9日袁邓小平与胡乔木合影
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是12月13日下午4点举行。邓小平将在叶剑英、华国锋之前发表讲话。午饭后,胡乔木没有休息。他关起房门,对邓小平的讲话稿进行最后的修改、完善和润色,直到下午2点才脱手,立即让朱佳木坐着他的车送到邓小平家。在这一稿上,胡乔木又作了不少修改。
這次,讲话稿最为重要的一处改动是:在“今天,我主要讲一个问题,就说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团结一致向前看”这句点题的话中间,加上了邓小平一再特别突出强调的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四个字,从而形成了表述完整的、邓小平理论的第一个最著名的论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在最后一刻修改完善的讲话稿中,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一部分讲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那段话“我相信我们的人民是顾大局、识大体、守纪律”的后面,加上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也要注意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机密,不要搞那些小道消息和手抄本之类的东西。”在谈到对犯错误干部的政策时,原稿提出“对一般干部要宽些,对领导干部要严些”,修改后又加上一句“特别对高级干部更要严些”。
在经济管理体制方面,胡乔木在修改中又增加了两条。一条是“我们在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的时候,要切实做到分工负责”;另一条是在“有必要在经济计划和财政、外贸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主权”一句中,加上了“在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之下”这个前提。
讲话稿最后的修改,使讲话的一些提法更加全面,更加恰如其分。比如:在讲到党内存在的官僚主义的特点及其严重性时,前面的几稿都有“因此比旧式的封建官僚主义还厉害”一句,显然说得过头了,定稿时就把它删除了。12月11日修改稿把思想不解放,产生僵化或半僵化的一个原因——“小生产的习惯势力还在影响着人们”这一段删除了,在最后修改稿中予以恢复。在讲全国有些地区群众生活还很困难时,原稿只讲了西北地区,最后修改稿上加上了西南。原稿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提法,最后一律改为“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
胡乔木不愧是文章大家。在最后改定的讲话稿中,有些地方只改动了一个字或增加了一个词语,但表述更加准确更加严谨。比如在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中提出了今后衡量领导好不好的标准,加上了“政治路线解决了”这个前提,又把“这就是今天主要的政治”中的“今天”改为“今后”;在“为人民造福,为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积极贡献,这就是政治标准”这一句中的“政治标准”前面,加上了“主要的”三个字。为了保证全部讲话用语一致,胡乔木将原稿中的“应该”和“应当”都统一为“应该”;原稿中“先好起来”和“先富起来”混用,胡乔木按照邓小平本人所写“讲话提纲”的提法,统一为“先好起来”。
从这篇讲话稿的修改过程,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邓小平在1978年中国历史转折的重要关头,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作的战略思考,明确了实现伟大转折的发展路径和政治方略。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民主法制、向后看是为了向前看、让一部分人先好起来等思想突出地提到了全党的面前,将历史使命化作了现实行动,最终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个理论与实际结合得极其紧密的、完整的历史主题。
这个讲话充分反映了邓小平自1977年复出以来的思想发展轨迹,是他在这个历史转折时刻的理论思考的结晶,展现了他在中国向何处去的划时代的历史关头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新阶段新理论的雄才大略和远见卓识。胡乔木在协助起草的过程中,竭忠尽智,忠实于邓小平的思想理论而又有引申、拓展、完善和发挥,使得邓小平的思想理论表述臻于完美,又与邓小平的风格相协调、相映衬,发挥了他理论家、辞章家的作用,从而赢得了“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赞誉。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尽管是中央工作会议的总结讲话,却历史性地成为后面即将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这个讲话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历史转折中的最根本问题,重新确立了中共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仅对推动拨乱反正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长期的营养,可谓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1992年初,鄧小平在深圳视察
历史已经证明,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宣言。其中的许多思想,对现代的人们来说或许只是一种常识,还有一些思想甚至能从中国1949年以前和1950年初到1960年初新中国成立前十年的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中找到来源,也能从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各种会议、视察、出访和与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谈话中找到出处。
诚如傅高义先生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所言:“对于1978年领导国家的人来说,邓小平这些思想代表着从根本上摆脱毛泽东时代。与会者有理由期待,那个由大规模群众运动、阶级斗争、僵化的意识形态、英雄崇拜、高度集体化和全面计划经济所构成的时代终于结束了,中国开始进入可控状态。”
现在,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在这个历史进程中,中国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又会面临新的矛盾新的挑战,我们还需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继续团结一致向前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