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分
自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已度过二十多年的教书生涯。每当我和年轻的教师一起工作时,一种深藏心底的想法总是油然而生——就凭我的知识、经验不能超过他们?看他们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各抒己见,我心想这样乱哄哄的课堂能取得什么成绩?看他们和学生们在一起,平起平坐,说说笑笑,我心想这样没大没小能形成好的班风吗?他们布置的作业让学生互相批阅,我心想这样“偷懒”能指导出好学生吗?
然而,现实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与学生的关系,自己有时的确赶不上年轻教师。
很长一段时间,我迷惑、彷徨,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特别是五年前,我担任了班主任,感觉学生们过早地褪去了本该有的质朴和天真,他们的任性和叛逆有时让人欲哭无泪。我整天疲于处理他们的突发事件,简直是“按下个葫芦,又起了个瓢”,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彻夜失眠。
三年前,我加入了卓越后备班的学习,带班导师建议我们多读书。一本本教育叙事、教育理论的书籍走进我的生活。一个个短小精练的真实故事,深深吸引着我,震撼着我。读后,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浅薄与幼稚。学生是受教育者,有怎样的缺点都不足为奇。而自己作为教育者,自身的教育能力要过硬,师德要高尚。一方面学生需要教育,另一方面自己需要学习和提高,一个出色的教师应该从挑战自我开始!
俗话说:“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有一桶水。”而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应成为源头的活水。回顾自己过去的教学,有时感觉事倍功半。归根结底,就是把自己本有的一桶水全都给了学生,把知识点讲的面面俱到,唯恐讲的不周不细。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全部灌输给学生,而是需要保留一部分给老师自己。这样才能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探索和钻研的兴趣,并养成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精讲精练,才是教学的本色。因此,我开始改变教学方式,一节课只训练一两个教学重点,缩短课时,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见识。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而我,和学生的关系也不断拉近。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彻底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我开始虚心向年轻教师学习,走进他们课堂,学习他们“轻描淡写”的教学方式,学习他們先进的教学思想,以及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重新确定自己课堂优劣的标准,即看学生在课堂的反馈情况、活跃情况以及情绪状态。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回答、争论等环节中表现得十分活跃,那么,这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否则,老师一个人神采飞扬的表演,没有学生的参与也是失败。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评课者。
在一篇教育叙事中,作者说“老师教学生有趣味,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兴趣,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干劲儿的来源。”学生上课不听讲,之所以捣乱,真正的原因何在?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不懂事吗?是学生天生就不爱学习,讨厌课本吗?为什么一个个课间龙腾虎跃,充满孩子本有的朝气与活力,而课堂上一个个蔫头耷脑,俨如枯萎的禾苗?
归根结底,教师的兴趣对学生的兴趣有导向性。
于是,我开始研究课程资源,让音乐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让动手实践代替平庸的讲授,提供自由发言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我的良苦用心终于见了成效。
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变得热情起来,原来不愿听课不愿发言的学生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于是我抓住一切契机,充分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这样激发了他们上进的欲望。情境教育学派温斯坦说过:“一个教师如果认识到学习者的感情和需求,他能够影响学习者的行为的机会就会增多。”
教师的教学趣味来自于哪?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爱。“教师的爱是阳光,应该公平地照着每个学生,为他们指出光明之路;教师的爱是春雨,应该均匀地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使他们茁壮成长”。每当读起这句诗情画意般的语言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都要细细咀嚼一番。老师就应该用爱心关心每一位学生,不偏不袒,因“爱学生是老师的品德”。我们应该像很多名师一样,“选择教师的职业,就因为我爱孩子,爱学生。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可以表现为学校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志向水平的差异、智力的差异、学习风格的差异等。所有的学生都不可能是唯命是从的,有时甚至“顽固不化”。“爱”真的是万能的吗?这引起我深深地思考。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因材施教是千年古训。这一古训告诉我们,孩子的‘材有如树与花,是千姿百态的。只要教育者不用一个尺码量‘材,而是因其材而施其教,那么每个孩子都有成才的希望。”这句话揭示了爱的真谛——爱是有层次的:针对不同学生施以不同的爱。如果用爱去倾听,无论是本来就遵守纪律的还是相对而言调皮的学生,我们都能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找到闪光点。这样,我们给予的不是批评不是责骂,而是发自内心的关爱。在这种爱的感染下,只要功夫深,相信“儿童再顽皮”也有“金不换”的时候。
教书时间一长,碰到学习基础差或学风不良的班级,有时难免说出这样的话“一届不如一届”,看到学生懒散松懈,忍不住说一句“想当年……”事后反思,才觉得自己的幼稚。时代在发展变化,学生也不是静止不动的。教师要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并解决新问题。面对不断变化的学生群体,我们要用心去倾听去欣赏每一位学生,试着找出他们独有的优点。
有人说,“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学生们更接纳百科全书式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们除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外,更应该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思考和学习,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永不落伍。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必须全面阅读,不仅要读与自己专业知识相关的书,而且还应当读一些能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的书。
时间默默流逝,我改变自己的同时也在一步一步影响着学生。我和学生共同成长,逐渐达成默契,最终在各自领域上都有一定的超越。我愿做一辈子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永远与学生共进!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魏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