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国
十月底,媒体报道公布了一则好消息:201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名单新鲜出炉,400个单位榜上有名,而湖北省有14所学校赫然在列。
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的“五行德育”、孝感市玉泉小学的“孝德教育”、恩施市硒都民族小学的“和美德育”、宜昌市伍家岗区万寿桥小学的“协同育人”、天门市第一小学的“家校共育”、十堰市东风51小学的“德育课程化”、荆门市竹园小学的“活动育人”、武汉市青山区钢城二小的“生态文明教育”、宜昌市西陵区桃花岭小学的“诗词润泽童心”、武汉市楚才中学的“互联网+德育”、荆州市沙市区大赛巷小学的“生命美育”、恩施市龙凤镇民族初中的“十好”规范、仙桃市沔阳小学的“三真”(真智、真知、真情)育人、十堰市第十六中学的少年模拟法庭,一个个生动有效的教育案例,带着清新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这些德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德育特色:或是德育内容紧扣时代脉搏,或是德育措施独辟蹊径,或是德育方法创造求新……所有德育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育人效果显著。毫无疑问,这些国家级的德育工作典型经验已经成为学校的德育特色品牌。
顾名思义,所谓德育特色品牌,是指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富有特色、效果良好、影响较大、社会认可度较高的德育思想或德育实施模式。近看有如前所述的14个德育案例,远看有长期以来一直脍炙人口的德育经典,如辽宁魏书生的学生自我教育模式、武汉市崇仁路小学的“以德立校”、武汉市广埠屯小学的“雅行教育”、武汉市第二十五中学的“阳光教育”、襄阳市昭明小学的“昭明文化”、宜昌市伍家岗实验小学的“卓雅文化”,等等。
品牌原本是一个生产和经营概念。根据市场营销学的观点,品牌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包括一定的物品、名称和名气,而任何品牌都与生俱来地含有知名度、美誉度和普及度等自我价值要素。
那么,德育特色品牌有哪些特点呢?一般说来,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独特性。教育过程充满创造性,富有个性,与众不同,独一无二;二是先进性。体现先进办学理念,拥有良好教育效果、优秀教育成果,富有闪光点;三是稳定性。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来源于学校长期德育实践的积淀,代表了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意志,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四是发展性。学校特色一旦形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由此可见,一个学校的德育特色品牌,就是学校与众不同之处,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信心所在,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开展德育特色品牌创建对于促进学校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有利于提高德育实效。创建德育特色品牌,首先要求全校师生员工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有利于德育工作走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落实“德育为首”的地位;还要求学校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全面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其二,利于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创建德育特色品牌要求学校确定高屋建瓴的教育目标,将产生高位驱动效应,促使全校师生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推动学校文化重构、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其三,有利于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学校德育特色品牌一旦形成,将以自身所拥有的知名度、美誉度,形成品牌效应,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将会使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并因此带来更好的资源条件,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对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促进作用。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根本特征是创造求新,而德育创新是学校发展的生长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创建德育特色品牌对于处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都有积极意义。不甘人后的学校如何跃上台阶?徘徊不前的学校如何突破瓶颈?排位居后的弱校如何绝处逢生?曾经辉煌的学校如何再造辉煌?质量高原期名校如何更上层楼?对于不同学校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可以从德育特色品牌创建过程中找到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德育特色品牌创建也是均衡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教育资源主要表现为校舍、师资、生源、地域条件、学校文化、社会声誉等要素,其中前四项为硬件资源,后两项为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均衡属于政府行为,学校的作用有限,但是,在软件资源均衡方面,学校却可以大有作为。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学校和薄弱学校来说,可以通过开展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活动,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支持,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
从学校内部来看,德育特色品牌代表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极大地提振师生员工的自信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促使学校脱颖而出、更上层楼。例如,武汉市崇仁路小学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所十分薄弱的学校,后来学校实施“以德立校”战略,终于改变面貌,成为全省示范学校。
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环节:
一是诊断优势资源,即基于学校已有的办学条件和学校文化基础,梳理资源条件,分析发展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学校的历史沿革、文物故事、校友人物、校容校貌、地理环境、社区资源、科研成果、发展成就等等,反映了学校的历史和现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学校的未来,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有利于找到学校特色品牌创建的逻辑起点。例如,对于红安县将军城小学而言,学校名称就是一种优势资源。襄阳市昭明小学位于为纪念《昭明文选》的编撰者、昭明太子萧统而建的昭明台附近,昭明文化就是学校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
二是提炼核心理念,即根据学校的资源条件和发展需要,根据社会发展要求,确定核心价值,提出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武汉市二十五中学根据学生学习负担重、学生中普遍存在压抑、紧张、焦虑等亚健康心态等问题,提出了“阳光教育”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发光体,每个学生都应得到赏识。教育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都成功,而不是只有少数被挑选出来的人成功。在学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应得到张扬而不是泯灭,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学校和教师应致力于发现、发扬、激励每一个学生不同方面的闪光点。这种正确的教育理念,往往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所以,在凝练办学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员工的教育智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校文化建设进程中来。同时,要充分发挥校长的主导作用,让校长成为先进办学理念的提出者、支持者和实践者。
三是构建模式体系,即提出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具体实施策略,包括途径、手段、步骤、保障措施,等等。特别是要重视加强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例如,宜昌市实验小学根据“首善文化”办学理念,确定了“善行一生”育人目标,归纳出“日行一善”教育措施。为了实现教育目标,学校经过长期努力,建立了以“为善乐学、卓尔不群”课程理念为核心价值取向的“首善”校本课程体系。
四是营造学校文化,即围绕办学核心理念和德育特色品牌创建的需要,从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课程文化等方面着手,建立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建设支持体系。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是学校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要求站在文化的高度,营造文化氛围,丰富文化内涵,形成文化特色。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学校各个方面的力量,凝心聚力,整体推进,才能达成目标。
五是形成社会效应,即注重教育实效,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考察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效益,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开展自主考核评估,即建立学校德育特色品牌创建评估指标体系,自主开展绩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自我完善教育过程。第二,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即加强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值得说明的是,班级德育特色品牌创建也有利于促进班级建设,一定区域内的德育特色品牌创建,同样有利于推动区域教育發展。
(作者系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责任编辑/李慕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