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毅
“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是石首教育人始终的坚守。未来三年,石首教育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学校内涵发展、校长专业发展、教师职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各类协调发展”的总目标,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公平和质量为根本要求,以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以特色创建为根本宗旨,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着力破解发展矛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石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始终围绕“构建党建特色体系”再着力。一是加强党的领导。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原汁原味地贯彻落实。二是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推进全部工作。深化十九大精神学习教育,促使“红烛先锋”创建和“千名党员走前列,勇于担当创业绩”系列活动常态化。三是夯实组织堡垒。推动中小学党建创新树标,培育“党建+”先进典型。让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团结教职员工的核心、攻坚克难的堡垒”。四是坚守意识形态。按照“把方向、守阵地、防渗透、重引导”的要求,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住干部、教师、学生三个关键,守住教材、讲台、网络三个阵地,做到“形势研判、舆论引导、应急处置、问责追责”四个强化,确保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安全。
始终围绕“构建保障服务体系”再发力。一是优化教育布局规划。结合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化进程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按照“重点发展城区学校、办精乡镇镇区学校、办好乡村规模学校”的原则,科学编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中长期布局规划,统筹编制高中、职教、学前教育布局规划。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二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逐校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机制,科学推进城镇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健全智慧教育体制机制为依托,加快建设涵盖全市各级各类教育的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中小学信息化应用水平。四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全面保障义务教育经费,不断加大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财政投入。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出资办学或捐资助学,扩大社会资源参与教育的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始终围绕“构建改革创新体系”再出力。一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发和建设符合课改要求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小学“活力课堂”、初中“智慧课堂”、普高“高效课堂”和职高“技能课堂”。二是大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建立决策、执行与监督健全的学校治理结构。设立由理事长、校长、教职工代表等组成的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履行法定职权。努力完善 “四会一章程一核心”的学校治理体系。三是大力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校长聘任制,探索建立校长职级评审制度、职级薪酬制度及任期交流制度等。稳步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实行“以县为主、城乡一体”的管理体制,统筹城乡学校教师管理。四是大力推进家校联动机制改革。成立全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各学校、各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联动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紧密融合,形成教育改革发展合力。
始终围绕“构建队伍培养体系”再努力。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建立教师入职宣誓制度。健全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教育、宣传、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二是加强名校长培养。充分利用各级培训平台,加大校长培训力度。举办校长论坛,加强教育管理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在校长中开展终身名誉校长、十佳校长、骨干校长评选。三是加强名教师培养。完善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建立“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的人才培养梯队。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外交流学习。深入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加强教育科研建设。大力推行教育科研和教学视导片区联动运行机制。積极开展“名师送教”“教研沙龙”“教学比武”等教科研活动。鼓励开展教育科研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加快教育科研成果有效服务教学应用的转化。
始终围绕“构建内涵发展体系”再用力。一是公民共进,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扩充公办园。重点做好城区公办幼儿园规划建设。每个乡镇办好一所独立建制、财政拨款、园舍独立、质量较高的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基础较好的大乡镇要规划建设第二所公办幼儿园,增加资源供给。扶持普惠园。落实城镇住宅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积极探索普惠性幼儿园购买服务、综合奖补等形式,增加惠民资源。建设示范园。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优,争取新增1-2所省级示范园、5所以上荆州市一级一类园。坚持示范引领、帮扶带动,推动每所省市示范园帮扶3所薄弱园,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二是城乡一体,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完善优质学校支援薄弱学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集团化办学,落实结对帮扶、示范引领、捆绑考核机制。用三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优质均衡改善、师资力量优质均衡配置、学生生源优质均衡分布、办学质量优质均衡提高。三是提质增效,推进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鼓励高中学校根据教育性质任务、学生发展要求和教学现状,形成自身文化和教学特色。强力推进选课制和走班制教学模式,扩大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权。三年内努力新增1所省级示范高中,打造1所特色高中,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有大幅提升。四是校企对接,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提升职教满意度。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畅通“学校教师到企业研修实践”和“企业优秀技师到学校兼职任教”渠道。重点打造机器人、模具、电子商务等精品专业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加强舆论引导,努力扭转“重普教、轻职教”的倾向。提升产教融合度。大力推进学校与园区、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教学与生产相对接,把学校建在企业中、教室建在车间里,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凝聚力和融合度。五是医教结合,推进特殊教育普及共享发展。确保“特教特办”。加强资源教室建设,强化师资队伍配备,提升特教办学水平,着力解决适龄残疾儿童“有书读”的问题,高度重视自闭症等儿童的入学就读问题,真正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落实“一人一案”。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特教模式,用最大的爱心、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推进“医教结合”。联合民政、卫计等部门,采取教育、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的方式,强化专业人员配备,积极开展残疾学生鉴定、安置、教学、康复训练,促进残疾儿童医教同步、身心健康。
责任编辑/杨万军
品读新时代中小学德育
典型案例
策划/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