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爱贞 夏循藻
社会呼唤优质教育,优质教育需要名师支撑。为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名师队伍,促进区域内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文体局于2015年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后备班培养计划”,从全区中小学教师中遴选出40名优秀教师,为每个人量身定制培养计划。三年来,成效显著,探索出了名师养成的“光谷经验”。
培养目标梯次化
学校组织专家团队经过充分调研、多次研讨,为每位学员量身定制了“有梯度、菜单式、重能力”的三年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诊断分析,重在激发教育热情,激活创新思维,梳理个人成长优势、特长和发展方向,为个人的提升做好准备。在这一年里,学员要建立阅读习惯,泛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名著、名篇,夯实理论素养,为提升他们的经验寻找精准的理论支撑。
第二阶段,在岗研修,建立名师工作坊,构筑发展共同体。针对学员的实际情况,组建了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组成的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管理和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名师工作坊。通过主题沙龙、网络研修、教学实践等多种方式,帮助学员提升教学技能,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优质课堂,培养名师群体,产生名优效应。
第三阶段,总结反思,提炼教学思想,发表论文著作。通过构建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的“三维空间”,为每位参训者铺设历练教学硬功、锤炼教学策略、提炼教学思想的专业发展“三环路”,完成个人著作,使业绩能够被实践检验,被发展证实,被业界标榜。
培养课程多元化
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组到每位学员所在单位进行需求调研,并组织专家团队集中讨论与研究,围绕卓越教师后备班教师培养目标,在对培养对象进行充分诊断基础上,建构了满足不同需要且具选择性的卓越养成体系。
诊断分析,提供研修课程。针对培训学员的工作实际,专家组对学员进行座谈,评估他们的教育成果,观察他们的经验,提出诊断性报告。论证他们的发展方向,聚焦问题,关注特色,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课程指南。
“卓越教师”的培养,重在规划。专家针对学员的工作实际(学校、学段、学科),深入学校,走进课堂,观察、议课、访问、座谈,评估他们的教学成果,梳理他们的经验,提出诊断性报告;论证各自的发展方向,聚焦问题,关注特色,形成评估论证报告。
如果说“走向卓越”是共性目标,那么“个性发展”则是在这个目标之下、支持和帮助教师走个人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教育家型教师”成长之路。
理论提升,提供学理分析。在“卓越教师”培养对象中,不乏市学科带头人、市青年优秀教师,他们的共性特征是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在教育教学理论上的钻研与积淀相对不足。根据培養计划,学员要泛读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名著、名篇,如杜威的《学校与社会 明日之学校》、帕尔默的《教育究竟是什么》。夯实理论素养,为提升他们的经验寻找精准的理论支撑,从而改变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的现象。
对话反思,生成个体。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国内教育名家讲治学的经验。与大家对话,有利于学员理性反思,发现自己的经验与公共经验的差异与比较优势,为个体经验进入社会认可的“重叠共识”做理论与实践双重跨越的准备。
卓越教师须有开阔的教育视野和格局。三年里,卓越班学员除了每月一次在武汉集中研修,更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了与一线名师课与课交锋、点对点碰撞、面对面交流,为教育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做了很好的示范,摆脱了高端培训游离于教学实际的尴尬窘境。
建立名师工作坊,构筑发展共同体。建立由名师学员、骨干教师、指导专家三结合的名师工作坊,为每个工作坊配备理论指导专家与实践指导专家,构筑发展共同体,开展坊际互访,取长补短,扬长发展,使学员在学习、研究、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组合”的导师配置,体现了“理论提升与实践指导并重,深度研修与推广传播并举”的建坊模式创新。工作坊分别开展了研课磨课、学科核心素养研讨、教学主张提炼、教学课例撰写研讨等一系列活动,正是在如此精细的深度的工作坊研修中,卓越教师们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注重教育叙事,发表论文著作。培养期间,学员要积累教育故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炼教学研究成果。培养目标要求,每个学员每年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至少1篇教育教学论文;每个工作坊3年里要出1本教育教学著作;鼓励个人出版教学专著。2015年至2017年,卓越教师后备班共举办24次集中研修活动,在培养活动中,一方面以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担任课程导师的形式开展教育叙事、读书分享、工作室建设、主题沙龙、跨界融合、课题研究等主题特色培训;另一方面工作坊导师与访员面对面交流,指导学员完成个人教育主张、教学课例等教学成果的总结。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专业素养的提升与个人问题解决的培养效果。
培养路径多样化
卓越教师后备班采取“任务驱动”“成果倒逼”等方式,指明教师职业进阶的发展道路,激发教师对教育教学理想的职业追求,挖掘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潜质潜能。研修要求,每位学员必须完成“四个一”任务,即:出版一本展示光谷名师风采专著,鼓励条件成熟的学员出版个人专著;研究一个市级以上规划课题并结题;带动区域或本校一批教师主动发展;完成一个体现个人教学风格的精品案例。
要实现这些目标,培养路径是关键。
卓越教师培养路径为渴望专业提升的优秀教师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规划了发展道路、提供了学习资源、配备了专家支持、搭建了学习平台、创建了学习氛围,为他们从“经验型教师”走向“专家型教师”提供了多维的支持和帮助。
光谷卓越教师养成模式为每位学员提供了五种研修路径。路径一“私人订制”。精准对接个性化需要,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路径二“原典”研学。通过课程选学、名著研读、名家讲坛等方式学习经典理论,促教学思想系统化、结构化;路径三双导策略。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双重发力,理念重构与实践提升并重;路径四跨界体验。跨越技术界限、职能界限、地理界限、行业界限、学科界限、学段界限等;路径五“圈”“群”共振。在同伴群、行动群、联动群、辐射群、共享圈等开放的立体式共同体中,共振共进。
三年来,学员们日思日睿,笃志笃行,他们的点滴进步汇聚成了一系列颇有分量的培养成果:
38位培养对象合力完成教学思想集《卓越路上》,展示自己的教学主张。老师们参与编写的教材教辅、校本课程等书籍达72本。
90人次评上国家级、省级、区级各类先进,78人次在教师技能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发表论文或文章365篇,申报46个课题。
近十位学员职务提升至副校长,用自己的专业更好地服务学校发展。学员陈克斌、李静同时入选,成为湖北省教育厅第二期“楚天中小学教师校长卓越工程第五阶段”培养对象,他们将代表东湖高新区跻身“荆楚教育名家”之列。
……
东湖高新区着力打造有标杆意义的后备卓越教师,除了要成就一批名师之外,更希望卓越教师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带动全区教师成长,积极推动区域教育发展。如今,这样的“卓越效应”正在东湖高新区显现。在全区,多个学员的“名师工作室”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区域教育教学研究发挥了独特作用,已成为示范引领区域教育教学发展改革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东湖高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魏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