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倩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学
人口老龄化是任何国家与地区发展进程中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这是人口历史发展规律的结果,同时是国家民族发展的结果。自20世纪 70 年代后半期以来,我国的死亡率水平就已经降到7‰~8‰的低水平,至今仍然保持该水平,其中婴儿死亡率已下降到7.5‰;同时,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65岁升至76.5岁;同一时期,生育率水平经历了空前的下降,总和生育率仅为1.6~1.7。低生育率和高老龄化加快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也决定了未来不可逆转的人口老龄化方向与大趋势。
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截止 2016 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了2.3亿,占总人口的16.7%,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8%,老年人口还在不断上升,预计2050 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常卫红,2018)。中国老年人口比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还多16%。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增加至1亿以上,老年人口和高龄人口规模一直位居世界首位。届时,世界上平均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生活在中国(原新,2018)。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 39 岁左右,与世纪之初相比上升了近4岁,我国的人口红利已经趋于衰减,老龄化已然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我国生育结果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与政治双重作用的产物,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中国总和生育率从6.0降到1.6左右,与欧洲平均生育水平相当。虽然全面放开两孩政策,会使生育率短期内有所上升,但在养娃高成本、高投入等其他因素影响下,生育率提高趋势不容乐观,同时由于历史观念遗留因素,育龄妇女规模的缩小会进一步加剧出生人口数的下降(翟振武、邹华康,2018)。
我国总人口将在2019年达到峰值14.5亿,然后开始缩减,到21世纪中期减少到13.5亿左右。总人口的减少和老年人口的增加促使人口老龄化水平提升程度加深。从平均每6个人中有1 个老人快速变为平均不足3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届时,比世界平均老龄化水平高11~12 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平均值高4~5个百分点,我国将跻身于世界高度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原新,2018)。
我国人口问题单从老龄化角度就面临着这巨大的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深刻阐述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明确提出“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这是我国将人口发展战略作为重要工作部署的重要契机。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状况既是国家发展的禀赋条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衡量指标和发展目标。人口发展是基础,也是过程和结果,因而它直接影响国家发展的道路选择和价值取向(贺丹,2018)。
把握我国人口发展长期趋势,对于生育政策的制定、相关经济区域政策的调整意义重大。人口发展可以说影响产业布局、福利政策、区域规划的基本因素,准确把握人口出生比、适龄婚育妇女比、性别比和人口流动的状况,有助于我国其他配套政策的完善。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一直是我国人口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人口学者经过翔实的研究形成了我国人口发展战略整体方向和众多研究成果,为我国制定和调整人口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将其发展成具体的理论进行指导我国的人口实践还需进一步完善。把握我国新时代人口发展新特点,揭示其新规律,将人口特点与我国“两个阶段”战略相结合,形成系统化、完善化的理论还需进一步的努力。
人口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人口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会伴随着一个队列生命过程的始终。我国老龄化今天如此严峻的原因离不开历史决策的偏颇,合理的人口决策从全局和长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提高人口战略研究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势在必行。
实现人口战略研究的有效,实现均衡是基础。但是在追求均衡中我们要注意从人口数量角度来看,我国生育水平的下降导致未来我国人口数量只降不增已成定局,均衡不意味着数量的永恒;从人口结构来看,基数的众多导致人口更替水平的不理想,追求均衡的适当的做法可能是追求一个略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总之在人口战略研究中我们着眼于人口变动的基本规律,考虑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以我国目前的人口实际而言,将生育率稳定在1.7~1.8左右,实现我国人口规模可控缩减和老龄化程度缓慢提升, 可能是比较合适的(翟振武、邹华康,2018)。
总之,在进行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中,不但要对全局进行把握,还要从现实和未来出发,以动态视角和理论进行研究,关注老龄社会的同时不单单盲目追求均衡,更要注重社会经济政治资源等其他领域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