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龙江
桐花飞蕊的五月,槐花缤纷的五月。
五月,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从驿城一路向东35公里,便来到了仰慕已久的历史名城——汝南县城。
汝南是个优秀而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早在一千多年前已初具规模,是战国末期的楚国都城,有著名的“三王墓”旧址,还有楚国名城宜春城故居集散地。汝南唐时改为蔡州,宋元改为汝宁府,管辖豫南东大部分地域。汝南多名士,汉朝末出现了一大批才子英豪。像“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雄踞安徽淮北的袁术等。
今日之汝南更是一派新姿。现代化的建筑群交织着古朴、典雅的古建筑,相映生辉,更显历史的深邃与现代文明的日新月异,卓尔不群。
当日,我从北门进城。北门外是一如绢带的汝水河。它缓缓向东流淌着。汝水上一桥飞架南北,连接北门的是明桥安济桥。安济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后经多次战火,解放后重修又现昔日光彩。
它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有三个拱,桥长560米左右,可以并排同行四辆小轿车,左右护栏是花岗岩雕琢的形态各异的石狮子,类似于卢沟桥的石狮造型,只是格局相对有点逊色罢了。
桥头的旧城北门至今保存完好。青色的大砖,城门高四丈有余,雉堞突兀着,但是屡经战火,千疮百孔,城门已不在。直行进入,门洞里阴凉阴凉的。初夏的阳光被关在一墙之外,仿佛回到了一种悠远的古代城郭,霎时时光凝聚,如同穿越时空,一种回溯历史的意味油然而生。跨出门洞,外面依然阳光烂漫,桐花如练,街道两旁满是各色汝南小吃,有炸团糕、团粽子、牛肉炒丝面、鳞次栉比、琳琅满目,让游人垂涎三尺、徘徊不前。
天色近黄昏。斜斜地光柱从街道两旁的杨柳缝隙里漏下来,稀稀拉拉地碎成一大片,斑斑驳驳,如真如幻,光怪陆离。
鄙人有一嗜好。凡到一处,先探寻此处人文地理与名胜古迹如何。一汝南朋友说,到此应先看看后龙庭,再看天中山、南海禅寺。于是,我们转身回到城西北城碟边,后龙庭就依傍在日夜流淌的汝河一处高地上。这时,金黄的晚霞照进来,洋溢着明镜般的水面,恰似“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
据史料记载:后龙庭屡次毁于战火,是800年前金国金哀宗的行宫。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金国皇帝从归德(今商丘)被蒙古大军追杀逃至蔡州,暂且把此地作为行都,建行宫。南宋端平元年(公元1234年)正月初十清晨,金哀宗让位于金末帝完颜承麟。正当行礼之际,被宋蒙联军破城。哀帝于幽兰轩自尽,末帝死于乱兵。
城陷后,蒙古军纵火烧金国行宫三天三夜,只剩山亭和御案,称作后龙庭。“文革”后只剩下几处残垣断壁。现在残存的四根盘龙石柱孤零零地立在一处土垒的高台上,被戏剧性地加了个平屋顶,成了非楼非阁的建筑,古风尽失,如今已是一所中学的主席台了。不知道这四根石柱是否能够承载现代水泥结构的生命之重。无心恋看,径直和朋友们进城去了。
余晖尚存,临街的灯已经亮了。
汝南旧貌换新颜,街道两旁高楼林立,广告牌比比皆是。也许不喜欢喧嚣的氛围,在霓虹灯迷离、KTV泛滥的都市,有点迷失,近乎失语。
记得清明节前后,在曾渠首丹江湖的山林里,一边享受静谧境界,惬意而充实。尤其是夜里仰望星空也是一种奢侈。有人说有何看头?我认为,天空是一部无与伦比的经典,不像迷失在都市灯红酒绿的“高级动物”。你看,那银河浅浅、流星匆匆,那美妙绝伦的上古传说,那缠绵悱恻的鹊桥相会,那连小朋友都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好歹等待我们的还有天中山、北泉寺、南海禅寺、台子寺、宜春城、宿鸭湖、唐颜真卿殉难地,以及李愬雪夜入蔡州等名胜古迹与自然风情,也就释然了。
次日,慕名来到南海禅寺。恰逢禅寺修葺,周边桐华正逢时,游人寥落。然佛事依旧,梵音袅袅,檀香与花香混淆。散步于古城门一隅,落英缤纷,花香迷人。南海禅寺与大旱祈雨有关。久远时候,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背井离乡,州县频频告急。突然,一日来了个搭大口袋的和尚,说他能求得雨来,只求有一高台,最后在城墙东南角找到一处。
该和尚腾空而起,端坐于台上,一举大口袋,忽地从东南方飘来祥云数朵,云端四周呈现七彩光环,紧接着看到一尊莲花,菩萨高坐,从玉净瓶洒出甘霖。霎时,大雨如注,旱情缓解。人们为了感恩就出资修建了该寺。不管源于哪种状况,都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当夜栖息一校友旧舍,卧听花落与经文相伴,弯月与疏影相偎,暮鼓晨钟相依,此乐何极,潸然入梦。
和孝镇的台子寺堪称一绝。该寺位于一座高高的土台子上,四面环水一出石桥与外界连接,如今改造成了附近村庄的小学。第一次踏进该寺,一老人还把寺院旧鼓楼里的大钟当作孩子们上下课的铃铛。钟声四起时,仿佛又置身于诵经打坐的冥想境界。
地方志曾记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尤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成就天中山的不是大禹治水的故事,而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改动一字。原来,天中山叫“天台山”,传说是周公测量日影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举兵反唐,李适听信谗言,派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被囚,软禁在北泉寺内。《资治通鉴》记载,一代书法家被缢死。一代书法大家成就了天中山、北泉寺。
李愬雪夜入蔡州的奇袭成功故事源于《平淮西碑》文,不但《资治通鉴》有记载,而且大文豪苏东坡在宋元丰三年雪夜投宿蔡州,浏览“平淮西碑”心潮澎湃,激动不已,立即写下《记临江驿·读平淮西碑》,让后来韩文碑更负盛名。
遗憾的是没有登临悟莹塔,错过了感受大唐佛的博大风采。不过,留一点遗憾给生命也是不错的,塔成为永恒的记忆残片,时不时在穿越的梦里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