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班秀文运用六经辨证论治妊娠病经验*

2018-02-13 17:13余知影
西部中医药 2018年9期
关键词:表里治则安胎

余知影,戴 铭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班秀文,治学严谨,学验俱丰,医德高尚,从医70余年,擅研中医经典之作,遵传统中医之训,融各家医学之长,通中西医学之精,善总结归纳之法,成个人独到之解。于2009年被授予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是八桂医学最杰出的代表。笔者通过整理班老论著和医案等相关文献资料,进而总结班老运用六经辨证论治妊娠病的临床经验,兹述如下,以资参考。

1 六经辨证妊娠病病因病机

六经辨证是《伤寒论》的核心,是探讨外感疾病传变规律和论治的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以脏腑经络为基础,班老提出六经辨证同样可以说明妇女妊娠疾病病因病机。

1.1 三阳辨证妊娠病 班老认为太阳乃六经之藩篱,当外邪入侵人体,表现出头痛、恶寒,脉浮等太阳经病,即表证,如妊娠感冒,卫阳不足,外邪乘虚而入,治之当补气安胎,顺气疏解;太阳经脉分布在项背而统摄营卫,且与少阴相表里,腰为肾之府,背俞为脏腑气血转注之处,内脏的病变可从项背反映出来,如屡次滑胎之妇,在背腰部多表现为腹脊胀坠之感,治当温阳冲任、固肾安胎;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传化之腑,与太阴湿土相表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冲脉主血海,隶属阳明。阳明经脉受损,脾土虚弱,化源不足,可致胎气上逆,不能和降而致妊娠恶阻,可用桂枝汤调营卫,和阴阳,胃气得降,而呕吐止;少阳布于胸胁,与厥阴经脉相表里,少阳受损,可见胸胁苦闷,郁郁不乐或烦躁易怒,如妊娠心烦,可用逍遥散疏肝解郁,清热除烦。

1.2 三阴辨证妊娠病 班老认为太阴湿土主气,病变在中焦,乃肺、脾两脏,肺脾气虚,脾气不升,恐有胎漏之虞,故益气健脾安胎乃治妊娠疾病常用之法。此外,妇女以血为主,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脾乃气血生化之源,妊娠疾病的病变则多与脾虚不升相关;少阴内属心肾,邪入少阴,亦有“心烦、自利、呕渴”之症,肾乃作强之官,先天之根本,肾气足则胎气安,肾气衰则有堕胎、小产之变;而心肾不交,水火不济,肾阴不足于心,心阳独亢于上,易致妊娠失眠,《伤寒论·辨少阴病脉并治法》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厥阴为三阴之尽,主风木之气,内属肝脏和心包,厥阴经脉不舒,肝失疏泄,心神抑郁,血气不调可致胎失所养,胎萎不长。

2 典型病例

现通过查找班老治疗妊娠疾病原始医案,选出具有代表的典型案例以探讨班老运用六经辨证法则论治妊娠相关疾病的经验。

案1 妊娠腰痛。吴某,女,28岁。1982年1月2日就诊。受孕4月余,腰疼剧烈,久站加剧,下肢微肿,余无特殊不适。脉弦滑,苔薄白,舌质如平。诊断:妊娠腰痛。治则:补肾壮腰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药物组成:桑寄生15 g,菟丝子15 g,淮山药 15 g,续断 9 g,党参 15 g,炙黄芪 15 g,炙甘草9 g。水煎服,1剂/d,连服3剂。

按 太阳经脉分布在项背而统摄营卫,与少阴相表里,腰为肾之府,背俞为脏腑气血转注之处,项背可反映内脏的病变,患者久站腰疼剧烈,乃肾气不固所致腰脊胀坠如折,用寿胎丸固肾壮腰以安胎。

案2 妊娠恶阻。褐某,女,27岁,1980年8月1日就诊。受孕2月余,心烦纳差,时泛恶欲呕,每食则呕,已三四天,无大便。脉细,苔白,舌质淡。诊断:妊娠恶阻。辨证:脾胃不和,胎气上逆。治则:健脾和胃安胎。方药: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党参 15 g,白术 9 g,茯苓 9 g,陈皮 3 g,半夏 10 g,大枣15 g,生姜3片,炙甘草6 g,苏梗10 g。水煎服,1剂/d,连服3剂。

按 班老讲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为传化之腑,与太阴湿土相表里,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冲脉主血海,隶属阳明。患者脾胃不和,血源不足,则心烦、纳差、食欲不振、呕吐,方中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归脾胃二经,可补气健脾,生姜、大枣和胃止呕,用六君子汤治之,其效益彰。

案3 妊娠胁痛。王某,33岁,1980年9月17日就诊。受孕7月余,右胁不时疼痛,肢体麻木,近日夜难入寐,夜间肢体麻木加剧,大便1日3次,脉浮弦滑,苔薄白,舌质如平。诊断:妊娠胁痛。辨证:肝郁气滞。治则:疏肝止痛。处方:北沙参9 g,麦冬9 g,黄芩9 g,夜交藤9 g,荷叶蒂9 g,桑寄生12 g,砂仁 9 g,白芍 9 g,甘草 6 g。水煎服,1 剂 /d,连服3剂。

按 班老认为少阳布于胸胁,与厥阴风木相表里,内寄相火,肝郁不舒,可见胁痛、肢麻、寐难,治当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方中沙参、麦冬、白芍敛阴养血,平抑肝阳,黄芩泻中焦肝火,配荷叶蒂、桑寄生、砂仁安胎元,诸药合用共奏平抑肝阳,止痛安胎之效。

案4 胎漏。朱某,女,28岁,1982年9月22日就诊。受孕2月余,19日阴道流血,色红,夹小指头大小血块,此后流血较少,现左少腹疼痛,带下伴有少量血丝,余无特殊不适。脉细弦,苔白,舌质如平。诊断:胎漏。辨证:脾虚不升。治则:调气安胎。药物组成:党参9 g,茯苓9 g,白术9 g,陈皮10 g,砂仁 10 g,杜仲 9 g,川断 9 g,苏梗 6 g,甘草6 g。水煎服,1剂/d,连服3剂。

按 班老讲妇女以阴血为本,但有余于气而不足以血,太阴乃阴中至阴,为气血生化之源。太阴湿土主气,病变在脾肺二脏,气虚不统血,脾虚不升则有胎漏之虞,故患者可见阴道少量流血,治当温中健脾,益气安胎。方中党参、茯苓、白术、陈皮益气健脾,配以杜仲、砂仁安胎,效果显著。

案5 妊娠失眠。莫某,女,30岁,1981年9月3日就诊。自诉平素夜难入寐,寐则多梦,孕后4月余,经常失眠,每晚仅睡2~3个小时,头晕目眩,口苦咽干,不多饮,脉细数,苔少,舌质红。诊断:妊娠失眠。辨证:心肾不交,胎动不安。治则:养心安神。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药物组成:黄连3 g,黄芩 5 g,白芍 10 g,阿胶(烊化)12 g,鸡子黄(另焗冲服)2枚,夜交藤15 g,麦冬10 g。水煎服,1剂 /d,连服 5 剂[1]。

按 班老仿《伤寒论·辨少阴病脉并治法》载:“少阴病,得知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之意,班老认为心肾相交,则寐寤正常,患者肾阴不足于下,心阳独亢于上,故不得眠而心烦,以黄芩、黄连配鸡子黄清心火而补血,阿胶、麦冬、芍药、夜交藤补肝肾之阴以敛心神,使心肾相合,水升火降,则寐安。

案6 滑胎。漆某,女,32岁,1985年7月26日就诊。患者自诉婚后流产3次。今年1月18日末次月经,受孕,7月15日胎不动,经B超核查,诊断为胚胎发育不良,导致流产而行刮宫术。右脉细弱,左脉弦细,苔薄白,舌尖红,面苍白,色泽不荣。诊断:滑胎。辨证:肝血不足,胎萎不长。治则:益气养血。处方:党参15g,黄芪15g,当归身15g,白芍 5 g,熟地黄 15 g,续断 10 g,杜仲 15 g,益母草10 g,枸杞子10 g,红枣10 g。水煎服,1剂/d,连服3剂。

按 厥阴乃三阴之尽,是风木且主气,内属肝脏和心包。班老认为肝失疏泄,肝血不足可致胎萎不长。方中党参、黄芪、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红枣补益气血,配续断、杜仲、枸杞补肝肾、强筋骨,可达益气养血之效。

3 结论

国医大师班秀文教授将六经辨证法则运用于治疗妊娠相关疾病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国医大师班秀文治疗妊娠病的独特临床经验,从而促进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更加客观化和科学化,使其宝贵经验得到更好传承和发扬,为防治妇女妊娠病提供更好的诊治经验,造福广大患者。

猜你喜欢
表里治则安胎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山河“表里”——潼关,岂止是一个地理的“关”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曹永华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胸痹治则治法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