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厚仰
(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辅助生殖中心男科,南昌 330006)
克莱恩费尔特综合征 (Klinefelter syndrome,KS),简称克氏综合征,是于1942年由Klinefelter等[1]最早提出的一种最为常见的性染色体畸变疾病,主要分为嵌合型和非嵌合型两类,嵌合型KS一般能在精液中找到精子,而80%[2]为47,XXY非嵌合型患者极少有精子。非嵌合型KS有精子且自然生育报道极为罕见。本文就1例非嵌合体克氏综合征患者有精子且已生育进行详细介绍。
患者,男,31岁。因妻子产后未避孕未育7年就诊于我院辅助生殖中心男科。现病史:结婚7年,有正常规律性生活,7年前妻子自然受孕生育1女(健存,我院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后一直未避孕未育。既往体健。否认生殖相关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中有同胞弟弟1人(已生育1女,健康),妹妹1人(未婚未孕)。查体:神志清,身高165cm,体重60kg,有喉结,男性乳房,阴毛分布呈男性特征分布,阴茎正常发育,双侧睾丸大小各约6ml,质中,双侧附睾、输精管可扪及。我院精液常规分析(参照WH0第五版):4次均为少精子症(第一次我院精液检查示:标本镜检可见精子1-3/HPF,偶见b级精子;第二次精液检查示:精子浓度0.29百万/ml;第三次精液检查示:精子浓度2百万/ml;第四次精液检查示:精子浓度5百万/ml;期间都在接受药物治疗)。生殖激素检查:血FSH 37.37IU/L,LH27.46mIU/ml。 T 164.90ng/dL,PRL 11.16ng/ml。细胞遗传学检查:外周血G显带分析被检20个核型均为47,XXY,确诊为克氏综合征。女方29岁,染色体核型:46,XX,双侧输卵管造影提示通畅。咨询遗传科后建议行PGD治疗。患者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PGD治疗坚持行ICSI-ET治疗。女方行超长方案促排卵,取卵12个,MII7个,行ICSI,2PN4枚;移植1枚囊胚,于2018年3月6日顺产1男婴(出生体重:3900g,健康状况良好)。
克氏综合征又称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症,其基本临床特征为:不同程度男性性成熟障碍、小睾丸、无精子症、青春期明显乳房发育、高促性腺激素水平[3]。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分离导致性染色体二体生殖子产生,是本病的遗传病理机制[4]。此病在婴幼儿期不易发现异常,青春发育期睾丸小才被发现,出现某些女性体征才会引起注意,但大部分患者因婚后不育到医院就诊才能确诊。绝大多数的患者射出的外周精液中是没有精子的,但极个别报道精液中偶见精子[5]。本例患者不但精液中有精子,而且妻子自然受孕生育1胎,实为罕见。其原因可能是其中一条X染色体处于失活状态,但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欧建平等[6]在国内首次报道了KS患者通过ICSI技术获得了正常后代以来,随着近些年显微取精手术的开展[7,8],越来越多的KS患者生育生物学后代成为现实。本病例因少精子症在我院行ICSI成功生育二胎,与相关报道一致[6,7]。 然而,KS患者子代安全性问题也不容忽视,即染色体异常风险问题。大部分患者的子代拥有正常的核型,但有报道KS患者ICSI助孕后子代仍为KS[9],说明这类患者子代仍有KS的风险,需要医务人员告知这些父母胚胎和后代为非整倍体的风险仍然存在。本病案患者已生育1男,已随访建议行染色体核型检查以明确子代健康情况,患者表示近期将来院检查。因此我们可借助PGD技术做胚胎筛选提前发现并处理异常胚胎,从而尽量保证正常染色体核型的胎儿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