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 陈乾
门诊中常常遇到许多中老年患者主诉胸闷、气短、活动后气促,还有些常主诉头晕眼花、四肢乏力以及睡眠差等不适,更多的是腰痛或者肩痛、膝关节痛,甚至是全身关节酸痛,活动后减轻。经检查并没有器官的器质性病变,而是心、脑、骨等一系列老年退行性改变。
退行性改变是指人到中老年后身体各种机能的下降,表现为代谢减慢或者器官功能减退。它是人类老化的过程,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犹如老化后的机械钟,随着时间的流失,钟表内各个零件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倘若定期打油保养,虽然可能不再像以前一样走时精准,但各零件还能继续保持着运转。
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器质性病变是病理过程,由于多种原因所导致某个或多个脏器功能损伤或减退,从而出现病理表现。而中老年退行性改变是整体器官功能的退化,某些器官功能可能表现更为明显,如脑动脉硬化表现为认知或者记忆减退;骨质疏松表现为腰背疼痛。
由于中老年退行性改变和器质性病变两者症状及表现极为近似,有时难以区分。在临床诊断中老年退行性改变之前,必须首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医生通常可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
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因此,人到了一定年龄后,就应该对身体进行评估,根据自我情况,依据中医“治未病”原则与方法,来推迟退行性改变发生,达到改善中老年人生活质量以及延缓衰老的目的。
“治未病”范畴包括:保持心情舒畅,控制原发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调节饮食、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以及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调摄。
心脏功能退行性改变易在45~60岁发生,脑退行性改变常发生在65岁以后。当达到上述年龄时,可通过调节饮食、生活习惯以及中医养生方法,来延缓心脑功能退行性改变。
◎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量,多吃膳食纤维食物(魔芋、全谷类粮食、胡萝卜、蔬菜等);此外,还需适当吃胆固醇食物,因胆固醇是提供脑功能的原料,是人体细胞膜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具有延缓老年性痴呆、保证心血管内皮细胞完整的作用,不可过度忌食高胆固醇食物,否则易导致贫血、营养不良以及老年痴呆的发生。
◎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食物(枣、猕猴桃、花菜、青辣椒、橙子、西红柿等):维生素C有助于预防老年性痴呆、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
◎保持大便畅通,以免因屏气阻碍血液回流心脏,加重心脏负担。
◎打太极拳:太极拳是集武术、中医导引术的完美结合,动作柔和,是“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其“动静结合,精神内守”的锻炼方法,具有锻炼大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肺活量、锻炼骨骼肌以及预防动脉硬化等作用。
◎多进行主动学习如下棋、读书、阅报:人步入中老年,要严防惰性,防止脑功能退化。因而,应主动的去学习,锻炼大脑功能活动,让大脑“越动越灵”。
◎胡桃肉(核桃仁):性味甘温,具有健脾开胃、润肺强肾、温肠通便的功效。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而“肾主骨生髓”,核桃仁为补下焦肾命门之药,因而核桃仁具有补肾益脑的作用,是药食俱佳之物。而且现代医学证实了上述观点:核桃仁中的磷脂,对脑神经有调节保健作用,可增强大脑思维和记忆;核桃仁中亚麻酸是大脑必须摄取的最佳营养物质。
◎酸枣仁:性味甘平,具有宁心安神,养肝敛汗的功效。酸枣仁具有镇静、催眠,养血安神的作用,可改善心肌缺血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与灵芝同食,能够明显减轻心脾气血虚亏人群中睡眠障碍问题。
骨退行性改变易发生在50岁以上人群,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可通过“开源”、“截流”以及中药来延缓骨退行性改变。
◎多吃一些含钙、磷的食物,如牛奶、乳制品、豆类、虾等。
◎多吃含镁、锌元素食物:相比于钙元素,镁和锌元素常常不足,二者分别参与骨形成以及调节骨转换,因此,多吃含“镁”食物(干苔菜、松子、榛子和墨鱼干等)和含“锌”食物(牡蛎、南瓜子、花生、巧克力等)有助于防止骨质疏松。
◎适度进行有氧的户外锻炼,多晒太阳,增强钙质吸收,防止骨质流失,但需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导致骨关节损伤。
◎山萸肉:性味酸温,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脱的功效。联合枸杞子、粳米入砂锅煮粥后食用,能够治疗腰膝酸软,头晕目眩。
◎怀牛膝:性味甘苦酸平,具有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怀牛膝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流闭塞。此外,怀牛膝在补肝肾强筋骨的同时还能填精补髓健脑。现代药理学已经证实其具有降血压以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