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冰南
天有不测风云。作为医生,我时常看到生离死别,也会考虑如果有一天重大疾病找到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所谓“重大疾病”,一定不是那些常见的、可痊愈或控制的疾病,比如感冒、骨折、高血压、糖尿病、白内障等;而是紧急的、对寿命或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的疾病,比如癌症、中风、器官衰竭等。
癌症,可以说是人们最熟知的重大疾病,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科研和临床努力,癌症生存率已大大提高,但由于癌症的普遍性和带来的长期负面影响,很多人还是会“谈癌色变”。假如有一天你我得了癌,逃避肯定不是办法,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理性地应对呢?
被诊断为癌症,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晴天霹雳”。希望你能“冷静,冷静,再冷静!”用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情绪化来引导接下来的决定和行为。
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应激反应是动物最原始的驱动力,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大脑中。几万年前,当我们的祖先在草原上面对扑过来的老虎时,靠的全是那一秒战斗或逃跑的本能,这种本能在进化中被一代代遗传下来。虽然今天的我们不用再担心遇到老虎,但遇到重病或突发事件时,应激反应带来的情绪化还是会立刻表现出来。
心理学家库伯勒·罗丝曾提出,人们在面对创伤或灾难时的5个心理阶段:先是否认,“不会吧,不可能”;再是愤怒,“为什么是我,这不公平”;然后是讨价还价,“老天爷求你了,再给我几年生命吧”;接着是抑郁,“不想活了,生活还有什么意义”;最后才是接受,“既然已无法改变事实,就好好面对吧”。
大多数人得到重病宣判时也会经历这5个阶段。如果理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前4个阶段对所要面对的问题毫无帮助,甚至会起反作用。
我在美国的医学院读书时,有一天,一位老师在课上说:“咱们班里的50名女生,你们其中会有6人在此生中患上乳腺癌。”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国女性乳腺癌发生率为13%。与其痛苦地纠结“为什么是我”,不如坦然接受,“算我倒霉好了”。
对自己的病了解得越多,越能更好地帮助自己。如果你的医生信誓旦旦地告诉你,他的治疗方案最正确、不可能出错,那么这位医生不是合格的医生。事实上,越是水平高的医生,越是对病人咨询其他医生抱有开放和支持态度。很多资深专家甚至不等病人开口,就会主动推荐其他医生,因为他们深知医学有太多未知,而自己提供的不一定是最佳方案。
医学发展到现在,各科知识量都在急速增长。有人做过统计,全美平均每天有75篇临床试验文章和13篇综述文章发表,没有人能在医学全科方面时时保持知识更新,无论你的学习能力有多强。因此,一名医生再博学,也不如两位或多位医生的交流协作。
在美国大型教学医院,一位癌症患者的治疗方案需要通过讨论才能确定下来。来自肿瘤科(又细分为肿瘤内科、肿瘤外科和肿瘤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的医生,坐在一起讨论一位病人的情况,争论和分歧是常有的事。在美国某顶尖肿瘤中心,患者的最终治疗方案要由上百位医生投票产生,并把投票结果以概率的形式告诉病人:有85%的可能方案A最佳,也有15%的可能方案B最佳。
买东西要货比三家,更何况是关乎自身健康和生命的大事呢?!不要盲目信任专家,多咨询几位可信的医生,多了解自己的疾病,不会错。当然,了解渠道也很重要,医生推荐的医生比“隔壁老王”推荐的医生可信度高,学术文献比网络搜索可信度高。
这并不是歧视基层医院,因为遇到大病或疑难杂症时,在大医院获得最佳治疗的概率,要比在基层或社区医院的概率大很多。打个比方,如果得了肺癌,大医院的肺癌专家可能一年看了1000名肺癌患者,其中很多还是在地方上治疗无效后转上来的;而基层医生可能一年看了1000名病人,其中只有10例是肺癌。你更希望哪位医生给你看病呢?
很多病人在被告知没有太好的疗法时,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去尝试非常规疗法,如偏方和不正规的实验疗法。在中国,有魏则西事件和徐婷婷事件。在美国,也有很多癌症患者愿意尝试“打胡萝卜素治疗晚期胰腺癌”“打胰岛素试图饿死癌症”等荒谬的偏方。如果不想让病人受苦,家人又承担很大经济压力的话,一定不要盲信各种偏方和尚未正式注册的临床试验。当医学实在束手无策时,临终关怀就是最好的治疗。
面对重大疾病、生死未卜时,我们要对最坏的情况有个心理准备,这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任的态度。同时,积极心态也很重要,因为心理暗示具有强大的力量。我认识一名口碑很好的美国医生,她对每位病人都会说一句话:“这个病能不能治好,最重要的因素是你要相信它能治好。”的确,相信是一种强有力的能量。我们不是让病人抱有虚假的希望,而是勇敢、乐观地面对现实。作为医生和周围人,一定要给癌症病人积极的心理暗示。
即使遇到重大疾病,在任何时候,我们都是自己命运的主宰者。即使我们无法阻止疾病的发生,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心态来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甚至给他人带来力量,比如写《滚蛋吧,肿瘤君》的熊顿,写《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保罗·卡拉尼什。
最后,送给大家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让我从容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让我用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用我的智慧去分辨这两者。”希望大家都健康,永远用不到上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