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筠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指导:周仲瑛
《金匮要略》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1]。书中未出现肿瘤病名,但记载有类似肿瘤的临床症状,肝、胆、胰肿瘤可参照《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中有关黄疸的论述、《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有关呕吐的论述、《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中有关腹满积聚的论述,食道癌、胃癌晚期、肠癌可见《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有关胃反、呕吐及《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有关血痹的论述,肿瘤后期正气衰败如《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虚劳病。中医临证思维的核心是辨证,通过繁杂的临床表现抓住主证和病机关键以立法组方用药,故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证对肿瘤的辨证论治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临证有一些感悟,概括要点如下:
复法大方是针对疾病的复杂病机,组合运用数种治法,处方药味数目超过常规的一种特别的治法用药组方。复法大方所含治法一般在3种以上,处方用药多在15味以上,甚至多达20~30味。复法大方的实践始于仲景《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薯蓣丸均是治疗疑难症复法大方的代表方剂。鳖甲煎丸主治疟母及癥积,现代运用范围可扩展至肿瘤一类的癥积包块,全方共23味药,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行气化瘀,除痰消癥。大黄虫丸主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药用12味,功能祛瘀生新,缓中补虚。薯蓣丸药用21味,用以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以达调理脾胃、益气和营之效。开辟了复法大方治疗肿瘤的先河。
癌毒是癌病的特异性致病因子,是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郁滞的基础上,受多重因素影响,与相关非特异性病理因素杂合而致病。毒因邪而异性,邪因毒而鸱张。故仲景应用虫类药治疗癥积、虚劳,以毒攻毒,虫类药具有攻冲走窜之特性,夺取治病先机,祛瘀生新,缓中补虚,驱邪以匡正。但注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仲景用薯蓣丸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选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大枣补益脾胃且重用薯蓣补脾气,同时用干地黄、当归、川芎、芍药、阿胶、麦门冬补益阴血,气血双补。肿瘤晚期或肿瘤术后,多从虚劳辨治,气血亏虚,“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当重视后天脾胃的顾护。
治脾不在补而在运,纯补反而壅气,当消补兼施,消中有补,补中有消。《金匮要略》在治疗肿瘤等疑难病时注重顾护脾胃,消补兼施,理气和胃、活血化瘀、化饮散结属消法,益气温中、养血滋阴等属补法。由于临证病机复合,常虚实夹杂,治疗大法多有兼夹,如益气温中法为主,兼活血化瘀解毒。
4.1 理气和胃 脾胃位于中焦,升清降浊,六腑以通为顺,和降失司,气机郁滞为主要病理因素,治疗以疏肝和胃为主。正气尚不虚时,根据邪实轻重,选方用药。热实胀重于积证,选厚朴三物汤;热实积胀俱重证选大承气汤,理气消胀通腑;脾虚气滞证,选枳术汤,枳实和白术,行气与补气并进,消补兼施。
4.2 理气化瘀 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滞日久则血瘀,故活血必先理气,气行则血行,旋覆花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热郁于血,热与血结,瘀热内结,抵当汤破血逐瘀。此法参照《金匮要略》抵当汤破血逐瘀、泄热通经,治疗经水不利。
4.3 化饮散结 饮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脾胃亏虚,气滞湿阻痰凝成饮,所谓脾为生痰之源。水饮乃脾肾阳虚、水湿泛滥或脾阳虚弱,水谷不化留于胃肠引起。痰饮内停患者可出现腹胀而喘、呕吐清水痰涎、头晕目眩,伴有腹水、消化道梗阻等。《金匮要略》方有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小半夏加茯苓汤、己椒苈黄丸等;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小半夏加茯苓汤利湿祛饮止呕;己椒苈黄丸化饮散结、消胀利水。
4.4 益气温中、养血滋阴 肿瘤后期或肿瘤术后放化疗,病情久延,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或气阴不足,《金匮要略》小建中汤能建中补虚、调和阴阳。如气虚明显,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脉虚,则在小建中汤基础上加黄芪,即黄芪建中汤益气温中、补虚缓急。气血阴阳俱虚,可选用薯蓣丸加减,薯蓣丸重用山药,补脾胃、益肺肾,寓有四君子汤之意益气健脾,也有四物汤之意养血滋阴,再加柴胡、桂枝、防风疏风解表,以达到扶正祛邪目的。
癌毒为病,多起于气机郁滞,水湿内停,痰饮凝结,瘀血内结,痰瘀与癌毒搏结,痰瘀郁毒是肿瘤的核心病机。中医以辨证为核心,讲究个体化治疗,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均可能出现,孰轻孰重,当审证求因,病证结合,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优势。《金匮要略》鳖甲煎丸、大黄虫丸化痰破瘀,扶正补虚,治疗补中有消,消补兼施。临证强调审查病机,机圆法活。
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可参照现代药理研究结果选择相应药物[2-7]。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灵芝等可增强免疫功能。白花蛇舌草、石打穿、苦参、半枝莲、莪术、三棱、藤梨根、蜈蚣、全蝎、露蜂房、炙蟾皮、制马钱子等有抗肿瘤作用。具体选择运用时,结合肿瘤部位、病情轻重程度斟酌。 如抗胃癌中药有莪术、山慈菇、漏芦、半枝莲、瓦楞子。 抗食管癌中药有冬凌草、守宫、水蛭、蜣螂、急性子、皂角刺、威灵仙。抗胰腺癌中药可选择八月札、大黄、土茯苓。抗肠癌中药可选择苦参、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鸡血藤。抗肝癌中药可选择冬凌草、泽漆、八月札、蟾皮、夏枯草、漏芦等。
例1.韩某,男,56岁。2011年3月30日初诊。
主诉:腹胀、下肢浮肿、乏力4月。去年底因下肢浮肿、腹水,住齐鲁医院检查,经胃镜和病理确诊:胃癌。化疗2个疗程,全身疲劳乏力、脱发。刻诊:腹胀有水,下肢浮肿,乏力,饮食尚可,二便正常,舌苔中部黄腻,舌质暗红,脉细。胸腹部CT示:右肺小结节,双肺纤维灶,冠状动脉钙化,腹水,脾大,胆囊炎。超声心动图示:非对称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返流。下肢按有凹陷,腹部膨满隆起,腹水征(+)。诊断:臌胀。证属脾胃虚弱,水饮内停。治以健脾温阳,化饮利水。方以己椒苈黄丸、五苓散合五皮饮化裁。处方:
葶苈子25g,生黄芪30g,汉防己15g,川椒目5g,生白术20g,猪茯苓(各)20g,泽兰泻(各)15g,泽漆15g,炙桂枝10g,炙桑白皮20g,大腹皮10g,青陈皮(各)6g,水红花子15g,生姜衣5g,炒莱菔子15g,潞党参15g,炙蟾皮3g,砂仁(后下)3g。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每次150mL,日2服。
4月20日二诊:下肢浮肿消失,腹胀减轻,舌苔薄黄腻,舌质暗红,脉细。原方加炒白术10g、炙鸡金10g。28剂。水煎日2服,每次150mL。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下肢浮肿未发,无明显腹胀。
按语:本例为周仲瑛医案,周老辨证病机乃脾胃虚弱,水饮内停。拟健脾温阳、化饮利水。以《金匮要略》的己椒苈黄丸、五苓散,《证治准绳》的五皮饮为主加减。其中己椒苈黄丸攻补反其意行之。肿瘤晚期,正虚邪实且邪实为主,据“急则治其标”,以攻邪为先。本方中防己、椒目、葶苈子均可以利水。其中防己长于清湿热,椒目消除腹中水气,葶苈子能泄降肺气,消除痰水,患者脾胃虚弱,周老用大剂量黄芪代替大黄,黄芪益气固表利水,大黄泻下攻浊,以补法代替消法,攻补之意相反,以防大黄峻猛伤正,是其用药独特之处,对经方的灵活应用的体现。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五皮饮行气化湿,利水消肿。以祛邪化饮利水为主,兼顾扶正健脾。
例2.张某某,女,47岁。2017年7月30日初诊。
主诉:胃癌术后1年伴疲劳乏力、纳差。2016年5月因胃痛,胃镜和病理检查结果示:胃癌。行胃部大部切除术,术后化疗5个疗程。刻诊:疲劳乏力,怕冷,纳差,大便溏烂,小便正常,夜寐多梦。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细。诊断:虚劳。中医辨证为脾阳不足,气血不足。治以温中健脾,解毒祛瘀。方以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为主加减。处方:
炙黄芪30g,桂枝5g,白芍15g,党参15g,炒白术10g,茯苓10g,鸡内金10g,炒扁豆10g,陈皮6g,山药15g,白花蛇舌草15g,莪术9g,生姜3片,炙甘草3g,大枣10枚。14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每次150mL,日2服。
8月20日二诊:纳谷增加,疲劳减轻,大便成形,舌苔薄白,舌质暗红,脉细。血常规:白细胞3.0×109/L。治守原法,原方加生地榆10g。坚持服用中药半年。服药半年后复查白细胞正常,疲劳明显缓解,无明显不适。
按语:本病病机乃脾阳不足,气血虚弱。以黄芪建中汤、四君子汤为主加减,以期温中补虚,健脾和胃。方中加入大剂量黄芪,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增强补中益气之力。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助运。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癌,莪术活血祛瘀消积。
例3.朱某,女,80岁。2016年11月1日初诊。
主诉:反复咳嗽2月伴左足踝外侧包块隆起1月。外院MR确诊肺癌骨转移,不适宜做放化疗,患者要求中药治疗。刻下:反复咳嗽2月,咯痰量少,色白质黏,左足踝外侧包块隆起1个月,直径大小约1cm,触之不痛,推之不移,口干,食欲欠振,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白略腻,脉细弱。辨证病机乃正虚邪实,痰瘀阻络,癌毒走注,气阴不足。处方:
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陈皮6g,炙鳖甲10g,北沙参10g,麦冬10g,土鳖虫5g,桑寄生10g,络石藤10g,鸡血藤15g,泽泻10g,泽漆10g,白花蛇舌草15g,苍术6g,炒苡仁20g,僵蚕10g,天南星5g,肿节风20g。服药28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每次150mL,日2服。
12月6日二诊:药后左足踝外侧包块隆起逐渐缩小。咳嗽间作,无痰,时口干,纳谷增加,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守原法,原方去寄生,加金荞麦15g、生地黄10g、炙内金10g、砂仁(后下)3g。21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2次,每次150mL,日2服。
12月29日三诊:左足踝外侧包块消失,咳嗽偶作,时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继守原法,11月1日方去桑寄生、茯苓、络石藤,加金荞麦15g、南沙参10g、生地黄10g、炙内金10g、三七粉5g、生黄芪12g。后坚持服用11个月,咳嗽基本缓解,未见包块,患者不愿再服用中药而停药。
按语:高龄老年女性,肝肾脾胃虚弱,气虚气滞,血行不利则为血瘀,湿聚痰凝,癌毒内生。病机核心气阴两虚,痰瘀郁毒,癌毒走注。治拟扶正祛邪,祛瘀生新。以鳖甲煎丸为主加减。鳖甲养阴软坚散结;土鳖虫、僵蚕虫类攻窜解毒;祛邪不忘扶正,以党参、白术、茯苓益气,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