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蓉,李海玉,李志更,黄玉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 1007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建国以来,现代学者在冠心病诊治上做了大量的工作,摸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形成了理、法、方、药较完备的诊疗体系。冠心病的中医诊疗经验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目前有待解决的是将冠心病的诊疗理论进一步提炼、总结、升华,将其纳入现行的中医诊疗理论框架中,丰富和补充中医理论体系,适应中医现代临床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依据冠心病相关的中医诊疗文献对其中医诊治理论开展研究。
1.1 资料来源 运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文科技期刊(VIP)等数据库以“中医”“冠心病”为主题词,检索出年限在1972-2015年的期刊文献共6700篇,其中基金课题相关期刊文献612篇。
检索大学或研究机构图书馆的馆藏查询系统及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数据库,以“冠心病”+“中医”为主题词,检索教材、诊疗指南、名老中医临证经验等相关著作31部。
1.2 纳入标准 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报告(观察对象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明确,治疗过程完整,疗效肯定);2)研讨中医药防治冠心病的各类学术论文;3)运用中医药治疗有效,能够反映冠心病独特诊疗思想的名家个案报道——国医大师、国家级名老中医诊疗案例。
1.3 排除标准 1)有关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现代机制的临床试验研究论文;2)动物实验论文;3)没有独特思想的个案报道;4)综述性文章;5)没有新意的低水平重复性论文。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挖掘冠心病文献中的学术成果。学术成果是指在探索未知世界,形成新知识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概念、提出的命题及建构的理论[1]。因此可以简单地认为,学术成果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大类:新概念、新命题、新理论。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人类用“概念”来认识世界。命题,是指一个判断(陈述)的语义(实际表达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可以被定义并观察的现象……[2]。专论:《现代汉语大词典·上册》:“以某一专题为中心内容的论文。”是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专门论证的文章。根据概念、命题、专论的含义,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将冠心病有关病因病机新创见、辨证理论、诊法、治则治法、用药等方面重要的概念、命题、专论筛选、提取、摘录并进行适当诠释、分析。通过概念、命题、专论的筛选,对这些概念、命题、专论进行自下而上的提炼与归纳,提取概念,并进一步提炼、抽提核心概念,然后按照各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建构。
2.1 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 冠心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心脏的虚损,有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之分,“标实”有气滞、血瘀、痰凝、热结、瘀毒之别,但其基本病机为瘀血内阻、心脉不通。
2.1.1 血瘀 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贯穿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血瘀的形成与气、血、阴、阳皆有关系,气虚、气滞、阳虚、阴虚、血虚、血瘀可导致血瘀,反过来,血瘀形成,瘀血内阻,阻碍气机,影响气血津液生化,又可加重本虚标实,使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更虚,气滞、血瘀、痰浊更实[3-4]。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都有血瘀,即使是冠脉介入术后,血瘀表现仍然存在,而且气虚加重。
2.1.2 痰浊 痰浊是冠心病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年老肾阳不足,脾失温运,痰浊内生;或平素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致脾运化失司,水湿停聚,痰浊内生;或血瘀阻络日久变生痰浊。诸因素均可导致痰浊的形成。痰浊内阻,阻塞脉络,冠心病早期多表现为痰阻脉络,胸阳不展;随着病情发展,冠心病晚期痰浊阻碍血行,痰阻血瘀,痰瘀互结,痹阻心脉[5],成为冠心病重症期重要的病因病机。
2.1.3 痰瘀 痰浊、血瘀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痰浊、血瘀二者可相兼致病,即痰浊、瘀血共同致病,其形成机制有由痰致瘀、或由瘀致痰的不同。痰瘀为津血所化,有形属阴,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往往相互影响,加重病情,使疾病难以治愈。冠心病“痰瘀互结”者可理解为冠心病标实证各型中病情最重的一类[6-7]。
2.1.4 热蕴 冠心病的热毒有内生热毒和外来热毒之分。内生热毒可因气候环境、饮食结构、工作生活习惯、体质等较以往有所不同,易致火热之邪;同时体内脂、糖、痰浊、瘀、湿、寒等毒蓄积蕴结,亦变生热毒。外来热毒可因外邪内侵,邪毒痹阻心脉所致。热毒痹阻心脉,热壅血瘀是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之一[8]。热毒邪气亢盛,败坏形体,损伤心及心络,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并具有病变复杂、骤发性烈、凶险善变、虚实夹杂、顽固难愈等毒邪致病的特点[9]。
2.1.5 络风 络风是近年来冠心病治疗中新出现的概念之一。热化之风或血虚之风均属“络风”。正虚邪实阻络日久,痰瘀湿浊郁蒸腐化,凝聚成毒,化热生风;或痰瘀阻滞心络,久病入络,脉络空虚,血虚生风。络风之根源在于痰瘀湿浊,痰瘀湿浊郁蒸腐化,凝滞水气、热毒之邪,此痰瘀、湿浊、水气、热毒结聚形成“软斑块”,使斑块变为易损,临床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10]。
2.1.6 气虚 冠心病的发生与气虚关系密切。心气的盛衰与心搏的强弱、节律以及气血的运行等密切相关,心气虚弱不足,则运血无力,可致血液流行缓慢,血液运行不畅乃致血停成瘀而发为冠心病。气虚又可加重标实,心气虚,血行无力成瘀,气虚津停生湿生痰,气虚及阳,日久阳虚,气虚日久致血虚、阴虚等[11]。
2.1.7 气滞 气滞为冠心病的重要病机之一。气滞既可由肝失疏泄,气机郁结而成,又可由气虚无力,气机凝滞而生。同时,气滞又可加重其他实邪为患,气滞,气机不畅不能行血,则可形成血瘀;气机升降失常,津液不行,聚而成痰,则形成痰饮[12]。气滞在冠心病各期中均可出现,在冠心病防治中已引起普遍重视。
2.1.8 寒凝 寒邪内侵是冠心病的主要病因之一[13]。寒邪侵入,伤及阳气,素体阳虚内寒者阳虚更甚,阴寒凝滞,发为心痛。冠心病在气候骤寒或寒冷季节极易发病。寒凝致瘀,寒为阴邪,血得寒则凝,血流缓慢成瘀,或加重原有血瘀证候[14]。
2.1.9 阳虚 心阳虚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内因。素体阳虚或后天失养之人多有阳虚倾向,久则常可累及心阳而致心阳虚。心肾关系密切,肾藏元阴元阳,肾阳虚衰不能温煦心阳,心阳不足,阴寒内生,血脉凝滞,痹阻心脉而导致冠心病发生[15]。
2.1.10 阴虚 心阴虚也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原因。思虑劳神过度,情志内伤,暗耗心阴;或素体阴虚,或久病体衰,机体失养,或热病伤阴,阴液外泄,或失治、误治,过食热性药物,耗伤阴津,致心阴亏虚;或年老体衰,脏腑功能衰惫,心阴亏虚,或肝肾亏虚,日久伤及心阴,均可导致心阴不足。阴液不足,心脉干涩,血行失畅,瘀血内阻心脉而发为胸痹[16]。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 “心痛”范畴,关于胸痹心痛的治疗,中医有很丰富的经验。在建国初期,人们认为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与血瘀、痰浊、寒凝、气滞、气虚、阳虚密切相关。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在长期的临证实践中发现随着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的变化,冠心病的病因病机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热毒、络风、痰瘀、气滞等成为不可忽视的病因病机因素之一,冠心病的临床证候、治法也随之相应变化。认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对促进冠心病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曹文彪.概念、命题及理论——简论学术成果的三要素[J].当代社科视野, 2010(11):32-39.
[2]马垣.关系中的概念与命题[C]//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1:2.
[3]陈可冀,李连达,翁维良.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5, 3(1):1-2.
[4]张明雪,曹洪欣,吴东宁.论“血瘀”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 15(2):128-132.
[5]邓铁涛. “冠心病”辨证论治的认识与体会[J],浙江中医杂志, 1981, 16(2):48.
[6]韩学杰,沈绍功.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本质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8(10):53-54.
[7]沈绍功.诊治冠心病治疗新思路[J].中国中医急症, 1999,8(2):51.
[8]吴伟,彭锐.冠心病热毒病机的探讨[J].新中医, 2007,39(6):3-4.
[9]丁书文,李晓,李运伦.热毒学说在心系疾病中的构建与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 28(6):413-416.
[10]王显,胡大一.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假说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3):204-208.
[11]梁煜,林代华,王清.气虚血瘀是冠心病的病机关键释义[J].中医药学刊, 2003, 21(4):588-599.
[12]张明雪,常艳鹏,吴东宁,等.论“气滞”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4(7):486-489.
[13]张兴明.从寒邪内侵角度探析冠心病事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25(1):7-8.
[14]李忠伟,王继第.浅析寒邪与冠心病的关系[J].天津中医药, 2010, 27(6):479-480.
[15]张明雪,曹洪欣,吴东宁,等.论“心阳虚”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J].辽宁中医杂志, 2009, 36(12):2082-2086.
[16]毛静远.阴虚与冠心病初探[J].中医药研究, 1998,1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