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民族大学内地精准扶贫的“高校+农户”模式初探

2018-02-13 00:18杨西平王慧一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驻村土豆对象

杨西平,王慧一

(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精准扶贫是确保2020年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和顺利实现精准扶贫既定目标不仅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科学的顶层设计,也需要社会各界、各主体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全面奉献。西藏民族大学(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在内地办学、服务边疆省份——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的地方民族高等院校。特殊的办学模式决定了学校必须深挖特色、发掘优势,既全面投身西藏区内精准扶贫,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内地陕西精准扶贫事业。在精准扶贫领域做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也提炼了符合自身特殊性的高校参与地方精准扶贫工作“高校+农户”精准扶贫模式。西藏民族大学在陕西省及咸阳市政府统一安排下对口帮扶礼泉县叱干镇张咀村(以下简称该村),开始了“高校+农户”精准扶贫模式的探索。及时总结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揭示这一模式的特色优势,不仅有利于进一步改进这一模式的缺陷、深入推进学校内地精准扶贫工作,也有利于丰富和完善高等院校特别是地方民族高等院校参与地方精准扶贫的经验。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在深入张咀村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全面掌握张咀村村情及贫困状况前提下,深入分析张咀村的主要致贫原因,介绍学校在张咀村精准扶贫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张咀村贫困状况与致贫原因调查分析

(一)张咀村村情与贫困状况

学校内地精准扶贫点地处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张咀村,距咸阳市35公里,属唐昭陵旅游区。该村海拔800至1188米,面积16.7平方公里,有4个自然村,共268户968人,劳动力424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3人。其中,25户83人为帮扶对象。该村位于礼泉北部旱腰带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活生产环境差。根据调查显示,该村耕地基本为旱地,且80%以上为坡地,目前尚有5户居民环沟居住。该村主要产业是苹果种植,结构单一、品种老化。该村果树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初栽植,以秦冠为主,品质较差、老化严重,售价低廉,在当前果品市场上竞争力不足,经济效益差,严重影响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据调查,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2200元,未达到陕西省最低收入标准,属于亟待帮扶的贫困村。

(二)致贫原因

调研显示,导致张咀村贫困的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调查显示,张咀村绝大多数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种植、出售苹果,产业结构单一。由于该村地处旱塬,果树灌溉难度大,基本靠天吃饭,若因苹果行情不佳、歉收或者丰收但售价低,对农户来说,必定是致命打击。再加上该村村民果树栽培技术更新慢,果树品种陈旧且老化,由此导致该村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笔者初步估计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致贫的农户占全村贫困户的50%。

2、教育、疾病

为了脱贫父母往往希望子女接受良好教育。调查显示,虽然九年义务教育体系解决了该村绝大多数家庭子女上学压力,但对于该村少数家庭而言,教育费用仍偏高。除负担子女学杂费外,还要负担生活费、交通费,教育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目前该村有5户居民因为子女教育问题致贫或者返贫。与此同时,因病致贫也是导致该村贫困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该村有10户因患身体或精神疾病导致主要劳动力的劳动能力丧失,收入不足。有些甚至因为高额且持续的医疗费导致巨额债务。笔者初步估计由于因学、因病致贫的农户占全村贫困户的20%。

3、文化程度低、增收能力差、资金技术缺乏

调查显示,该村绝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信息闭塞、自身素质不高等导致增收能力缺乏,与此同时,资金不足、技术缺乏也是导致该村贫困的重要因素。笔者初步估计由于文化程度低、增收能力差、资金技术缺乏致贫的农户占全村贫困户的20%。

4、老无所依、少无照顾

调查显示,该村一些没有劳动能力进而没有经济收入的孤儿、孤寡老人,他们的生活只能依靠亲戚朋友及政府的帮扶,脱贫难度大,返贫率高。笔者初步估计老无所依、少无照顾致贫农户占全村贫困户的10%。

经过走访,笔者还发现该村一些贫困户在发展经济时,守旧依赖心理严重。他们会心安理得地接受政府及社会公益机构资助,靠输血、不会造血,等、靠、要思想严重,不主动付出努力脱贫致富。同时,面对国家政府发放给贫困户的救助粮、农村低保、扶贫项目等福利,少数非贫困户投机钻营,再加上基层干部把关不严,出现少数扶贫对象认定偏离,影响该村精准扶贫效果。

二、西藏民族大学张咀村精准扶贫模式:“高校+农户”

(一)西藏民族大学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

调查显示,学校在该村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如下:摸底调研、精准认定和建档立卡、联户结帮扶对子、协调扶贫项目开发申报。首先,学校领导带领教职工对该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后获得大量一手资料,摸清该村情况,厘清该村致贫原因,通过深入沟通,对村民意愿、想法及未来计划有了详尽了解。第二步,根据该村村民耕地面积、家庭结构、住房情况、贷款情况、劳动力及疾病残疾情况等综合因素完成该村帮扶对象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学校与当地政府筛选认定了25户贫困户进行筛选。第三步,将农户意愿和未来计划以及学校现有条件进行结合后,确立“高校+农户”帮扶模式。即通过一对一、结对定户方式,将户作为最小单位,实施定点帮扶。最后,在精确把握贫困户现有情况基础上,制定出一系列兼具可行性和时效性的方案。与此同时,为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并能够及时地公开、披露扶贫项目资金运用情况及扶贫进程,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后,学校建立、完善了管理精准扶贫制度体系。

(二)西藏民族大学在张咀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与形成的相关成果

1、“高校+农户”精准扶贫工作思路

调查显示,学校在张咀村精准扶贫工作上的基本思路:党委顶层设计、驻村队员实施、村委班子衔接、圣达公司运作。

(1)党委顶层设计。严格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由驻村工作队员在市场调研基础上与村委会、帮扶对象零距离全面对接,挨家挨户确定,科学严谨、切实可行的到户到人、到田间地头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提交学校党委决策。

(2)驻村队员落实。充分发挥驻村队员就近在村,熟悉村貌、掌握村情的优势,由驻村工作队员与村委会、帮扶对象民主协商、沟通协调,全面落实学校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并全面配合各职能部门、学院完成精准扶贫工作任务。

(3)村委班子链接。充分调动村委会班子成员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村委会干部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的桥梁纽带作用,确保精准扶贫各环节精准到位,切实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

(4)圣达公司运作。充分调动圣达公司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按照市场规律办事,确保精准扶贫中对帮扶对象农副产品兜底收购包销公平、公正、公开,坚决杜绝人情交易、权钱交易、幕后交易。

2、“高校+农户”精准扶贫措施

学校采取四个措施展开了精准扶贫:组织建设、产业帮扶、文化宣传、生活资助。生活资助可以保障贫困户的基本生活;文化宣传能够将贫困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其满怀信心地面对未来的生活,并使其坚信勤劳能够致富;产业帮扶可以帮助贫困户利用自己的力量致富,即由“灌血”转变为“滴血”最后使其实现自我“造血”,治根治本;组织建设能够强化该村基层组织的构建,引导村民学习党对农村工作的政策,使其更加紧密地围绕在党的周围。

(1)组织建设方面。为了进一步夯实精准扶贫基层党组织基础建设,在2015年12月党建活动室建成投入使用,结束该村无党建办公场所历史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好党建活动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前沿阵地作用,由学校出资为该村为党建活动室配置办公设备。

(2)产业帮扶方面。如何进行产业帮扶,拓宽致富门路,使其实现自我“造血”,如期脱贫,杜绝返贫一直是扶贫小组工作的主要着力点。根据实际学校制定了具体的扶贫实施办法。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坚持市场引领、分散经营、合作推进、民大保底的产业化经营原则,通过为帮扶对象更换树苗、栽培经济作物、购买仔猪,并为缺少技术的帮扶对象提供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帮扶对象产业发展能力、夯实帮扶对象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帮扶对象精准扶贫的造血能力和脱贫巩固力。

首先,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展种植葫芦、土豆、大葱、栽培苹果树。其中:一是种植葫芦。由咸阳市扶贫办精准扶贫专项资金支持,采取公司化经营、合作社管理模式,协调周边村收购产品,解决葫芦销路,学校提供必要支持。二是种植土豆。立足当地土壤适合土豆种植实际,采取分散种植与合作社连片种植相结合。其中,分散种植鼓励有意愿种植土豆的帮扶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在承包土地上分散种植土豆。结对认亲职能部门、学院统筹解决帮扶对象分散种植土豆的化肥、种子资金;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委会统筹解决帮扶对象化肥、种子购买,技术辅导,协助开拓市场;学校食堂通过圣达公司在确保帮扶对象分散种植土豆品质前提下保护价兜底收购。为了切实提高该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引导该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切实壮大该村“一村一品”经济实力,努力丰富该村集体经营实现形式,切实帮助该村打造绿色环保有机土豆品牌,真正夯实该村精准扶贫产业基础。坚持学校与陕西省各级政府、不同职能部门多渠道筹资、该村出地、帮扶对象出力、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合作社经营、分阶段实施的基本原则,支持该村集中连片种植土豆40亩。三是种植大葱。鼓励有意愿种植大葱的帮扶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在自家承包土地上分散种植大葱。结对认亲职能部门、学校提供化肥、葱苗资金扶持;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委会统筹解决帮扶对象化肥、葱苗购买、技术辅导,协助开拓市场;学校食堂通过圣达公司在确保帮扶对象分散种植大葱品质前提下保护价兜底收购。四是栽培果树。立足当地栽培历史悠久、栽培技术积累厚、果树树种陈旧、树苗老化严重的实际,鼓励有意愿栽培果树的帮扶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在自家承包土地上分散栽培优质苹果树。学校结对认亲职能部门、学院帮扶解决果树帮扶资金;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委会统筹解决帮扶对象优质树苗购买,技术辅导,协助开拓市场;帮扶对象自己出工、负责栽种并解决后续经营维护问题,开展生产自救、产业致富;学校后勤部门会同招就处,结合孵化基地建设,在校内开设该村农副产品专营店;团委、学工处、工会在校内发起以“购买爱心苹果、助力精准扶贫”为主题的“张咀村爱心接力”活动,帮助帮扶对象拓宽苹果销路。

其次,发展养殖业。鼓励有意愿利用家庭闲置土窑、房间、圈舍养殖猪、羊、土鸡的帮扶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分散圈养猪、羊、土鸡。学校结对认亲职能部门、学院帮扶解决帮扶对象购买猪、羊、土鸡苗的资金问题;驻村工作队会同村委会统筹购买猪、羊、土鸡的仔苗,协助解决帮扶对象散养猪、羊、土鸡卫生防疫和猪、羊、土鸡肉安全检疫;学校食堂通过圣达公司在确保帮扶对象分散圈养猪、羊、土鸡肉安全前提下保护价兜底收购。

(3)文化宣传方面。调查显示,为了进一步夯实该村精准扶贫文化基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孝善勤传统美德,优化精准扶贫工作环境,彰显以藏汉民族团结互助为主题的该村文化氛围,确保将该村打造成叱干镇村级文化建设示范村、精准扶贫示范村,礼泉县精准扶贫示范村,陕西省和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互助示范点,由驻村工作队会同新闻学院、教育学院、组织部、财务处、团委、学工处等部门分期分批协同开展该村文化提升工程。2016年完成了该村空白墙体文化彩绘的施工,营造了良好的精准扶贫、团结互助文化基础。挖掘了团委、学工处管理学生文艺社团的潜力,定期不定期组织师生联合文艺队赴该村开展了“文化下乡助力精准扶贫”活动,活跃了村级文化,唱响了藏汉民族团结主旋律。

(4)生活资助方面。调查显示,为了切实解决帮扶对象生活必需品短缺问题,切实营造良好的精准脱贫环境,切实帮助帮扶对象树立脱贫信心,使帮扶对象在生活上摆脱窘境,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体体面面生活、精神饱满致富,学校各职能部门、学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同志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模范作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精准扶贫积极性、创造性,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从大处定策、从小处帮扶,挖掘输血型扶贫优势,通过一对一结对、人盯人落实,分门别类、分期分批解决帮扶对象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少无所学、壮无特长、缺医少药、房屋漏雨、门窗破损、家具短缺、用品破旧,鳏寡孤独无依靠等实际问题、紧迫问题,满足帮扶对象基本生活需要,使帮扶对象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在短期内发生变化,为产业扶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营造良好环境。

3、“高校+农户”扶贫模式优势

实践证明,高校参与精准扶贫有其他行业、机构扶贫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主要包括:教育资源优势、思想文化优势、科学技术优势、人才智力优势、市场容量大优势。

三、“高校+农户”扶贫模式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虽然学校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已取得了以上骄人成绩,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改进,以便高效实施精准扶贫工作。

(一)存在问题

1、措施科学性有待提高

学校部分教职工对农村生产、生活了解有欠缺,与农民沟通困难;教职工不懂农业生产具体技术,存在想当然、急于求成心理。例如,2016年学校对该村投资60000元,用于40亩土豆种植,预计可收土豆万斤,最终只收700-800斤左右。究其原因,由于该村地处旱原地带,灌溉困难,基本靠天吃饭。4月份土豆播种时土壤墒情不好,土壤含水量不足,不利土豆种子生根发芽,造成土豆出苗率不高。并且土豆播种后连续5个月基本没有下过一场透雨,在土豆生长期7-8月份,连续出现超高温天气,38度以上气温连续天数达到25天以上。土豆生长期的天气大旱及持续高温是土豆减产客观原因。据实地调研,周围旱原地种植土豆的村子情况基本相同,出苗率低、土豆个小,亩产均不超过300斤左右。同时,据农业专家建议,土豆出苗期,若气温上升太快,为减少阳光直射造成薄膜内温度太高,就必须在塑料薄膜上覆土,覆土起降温作用。春季气温上升较快,薄膜捂盖使得土豆种子周围土壤温度太高,造成种子因高温而霉烂变质,出苗率低。而该村在出苗期没有及时在塑料薄膜上覆土覆盖。这便是对生产生活了解不足,种植经验欠缺,没有重视专家意见的结果。

2、协调平衡有待加强

学校精准扶贫内部扶贫不平衡,贫困户之间不平衡,互相攀比,破坏扶贫环境;校内有些学院单位资金充足,而有些单位资金相对匮乏,因而易造成内部扶贫单位的不平衡;而其定点帮扶的贫困户受到的帮扶便存在差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攀比便由此而来。

3、协调平衡有待提升

学校、驻村工作队、各扶贫单位、农户职责不清,没有形成合力,导致扶贫效率的降低。例如,上述土豆种植事例中,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示范种植土豆,驻村工作队员应该经常深入田间,发现问题及时与村干部、合作社、贫困户沟通,甚至向学校汇报,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如补苗、锄草、天旱浇水等等。只要有专人管理,40亩土豆种植,两人足够了。现实却是,村合作社没有专人管理、贫困户也没有专人负责。责任不清、缺乏专人管理是土豆种植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二)对策建议

根据学校精准扶贫工作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加强:

一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的扶贫积极性,鼓励他们深入基层,体验、了解农村的生产、生活;

二是学校设置专门扶贫工作机构,明确领导职责,统一调配资金,平衡内部扶贫,同时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用足政府扶贫政策、资金,驻村工作队具体负责协调扶贫措施、方式方法;

三是各扶贫单位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调动职工扶贫的积极性,结对帮扶。资金筹集可以灵活多样,鼓励职工自愿捐款、捐物;

四是充分调动学校、各部门、村委会、贫困户积极性,形成扶贫合力,顺利完成学校精准扶贫任务。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王介勇,陈玉福,严茂超.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

[3]王嘉毅,封清云,张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

[4]丁正荣,刘文庆.新常态下高校学生“精准扶贫”问题分析与实施策略[J].机械职业教育,2016(6).

[5]王静,孙婧.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16).

[6]李正跃.高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探析[N].云南日报,2017-06-21.

[7]仲玲.高校精准扶贫实践探索[J].生活教育,2017(4).

[8]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

[9]郑瑞强,王英.精准扶贫政策初探[J].财政研究,2016(2).

[10]李永明.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优势与实现路径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6(4).

[11]阙壁君.高校在精准扶贫中的智力支持探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

[12]马敏.教育扶贫∶高校如何精准发力?[J].北京教育(高教),2017(4).

[13]程荣霞.浅谈高校精准扶贫模式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

猜你喜欢
驻村土豆对象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土豆喝水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土豆的问题
发芽土豆带着毒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