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国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为治疗纯二尖瓣病变的重要术式,能改善心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但有研究指出,由于术中患者脑氧代谢失衡及脑细胞损伤等的影响,在应用该术式治疗后患者常会产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发生率可达30%~60%,影响患者预后[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均为神经损伤的灵敏标志物。相关研究报道,心内直视术后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会显著增高,且其水平与POCD发生情况具有密切关系[2]。有关研究指出,采取七氟醚吸入麻醉能抑制神经细胞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轻脑细胞损害[3]。本研究将七氟醚复合麻醉应用于接受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旨在分析其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具体如下。
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胶州市人民医院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的112例纯二尖瓣病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及试验组(56例)。试验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24~67岁,平均(44.72±6.04)岁;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SA):Ⅱ级36例,Ⅲ级2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25~66岁,平均(45.25±5.46)岁;ASA分级:Ⅱ级37例,Ⅲ级19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ASA分级、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纳入标准:经临床证实为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择期行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术前认知功能正常;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者;肝、肾、肺等脏器功能出现器质性病变者;存在严重糖尿病及高血压者;对本研究所用麻醉药过敏者。
两组均不予以术前用药干预,入室后密切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心电图、心率,创建外周静脉通路,于局麻下采取左侧桡动脉和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静注0.05~0.1 mg/kg咪达唑仑、0.3~0.5 mg/kg依托咪酯、0.5~1.0 μg/kg瑞芬太尼、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施行麻醉诱导,诱导完成后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维持在35~45 mmHg。麻醉维持:对试验组采取持续吸入七氟醚(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将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0%~3.0%,在体外循环时则经过连接于体外循环旁路七氟醚挥发罐进行七氟醚吸入,将出气端浓度维持在1.0%~3.0%。对照组采取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368)靶控输注,血浆靶浓度为2~4 μg/ml。同时,两组均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h)及瑞芬太尼0.2~0.4 μg/(kg·min),使术中脑电双频指数维持在40~55。手术完成后送回病房,连续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情况。
抽取患者4 ml清晨空腹静脉血样,离心取血清,以化学发光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S-100β蛋白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NSE水平,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川翔生物有限公司,有关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实施。
(1)两组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术后12 h的血清神经损伤指标(NSE、S-100β蛋白)水平。(2)两组术前、术后2 d的认知功能状况,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实施评定,总分0~30分,得分越高认知功能越好,并统计两组术后2 d时POCD发生率,术后患者MMSE评分较术前降低超过2分则判定为POCD[4]。
两组麻醉诱导前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术后12 h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对比
注:与本组麻醉诱导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bP<0.05
两组术前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2 d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POCD发生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2 d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心脏二尖瓣置换术由于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可对患者脑氧代谢及脑细胞功能造成损害,影响患者术后认知功能,致使其产生POCD,出现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等,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故探寻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对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
七氟醚与丙泊酚均属于重要的麻醉药物,具有麻醉诱导快、安全性好、可控性强等特点,且其中七氟醚为新型吸入麻醉药,肌松效果好,能减少肌松剂用量,降低术中静脉麻醉药使用剂量,患者术后苏醒更快,清醒所用时间更短,利于促进认知功能的恢复[5]。本研究对接受心脏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纯二尖瓣病变患者采取七氟醚复合麻醉,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2 d的MMSE评分及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取七氟醚复合麻醉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利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分析其原因为七氟醚复合麻醉能有效抑制脑代谢,降低脑氧耗,且能促进脑血管扩张,增加脑血流量,进而减轻脑损害。同时,有研究指出,七氟醚还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及活性氧形成,改善神经细胞中钙离子超载,加速线粒体内膜ATP敏感钾通道开放等机制减轻脑损害,利于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6]。
此外,NSE、S-100β蛋白均为神经损伤的灵敏标志物,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其于血清中含量较少,而当神经系统遭受损伤且血脑屏障的透通性及完整性产生改变时,其可大量由神经细胞内溢出,通过脑脊液侵入血液循环,致使其血清水平增高,且增高幅度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7]。本研究结果中,试验组体外循环开始后0.5 h、术毕时、术后12 h时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果表明七氟醚复合麻醉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影响小,亦证实七氟醚复合麻醉利于减轻脑损害。
综上所述,七氟醚复合麻醉对纯二尖瓣病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神经功能影响小,利于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