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伟超 许铁 燕宪亮 叶英 吕建农
老年危重症患者机体内各器官功能衰退,极易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而心力衰竭属于肺心病、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脏疾病的终末期临床症状,易导致患者心脏舒张及收缩功能发生障碍,进而出现静脉系统瘀血、肺瘀血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1-2]。故早期诊治对缓解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改善预后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对10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该疾病患者心力衰竭的特征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具体如下。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治疗的100例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3]将所有患者分为未合并心力衰竭组(65例)和合并心力衰竭组(35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组男36例,女29例;合并心力衰竭组男19例,女16例。
收集两组老年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房颤动、恶性肿瘤、呼吸衰竭、支气管哮喘、肾功能不全、扩张性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支气管扩张症、陈旧性肺结核、肝功能衰竭、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和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心力衰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n(%)]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均为导致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心力衰竭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心力衰竭属于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病死率高、病情危急等特征,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理想。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快,老年危重症患者数量逐年增加,由于其合并基础性疾病较多,机体功能、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较高[4]。有大量研究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会随之升高,且患者年龄每增加10岁,其发病风险将相应提升2倍[5]。
导致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因素呈现多样化。本研究结果显示,合并心力衰竭组平均年龄高于未合并心力衰竭组,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占比均高于未合并心力衰竭组。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冠心病、糖尿病、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瓣膜性心脏病均为导致老年危重症患者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在救治该疾病患者时应配合治疗其相关基础性疾病,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控制心力衰竭发病率。其相关独立危险因素中,冠心病与瓣膜性心脏病均为致使患者心功能发生障碍的重要原因。糖尿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可增加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有文献指出,患者体内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每升高1%,其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系数将提高8%~15%[6]。患者体内肾小球遭到严重破坏时,易出现肾功能不全,致使机体排泄、维持酸碱平衡、调节电解质等功能发生紊乱,导致血管内皮功能严重受损,促炎细胞因子被异常分泌及释放,进而导致血压逐渐升高。当患者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时,左心室扩大,心肌发生损害,进而导致心力衰竭[7]。呼吸衰竭易导致患者体内二氧化碳潴留,机体缺氧,促使心肌细胞坏死,而心肌细胞对缺氧、缺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易致使其病情进一步恶化,同样也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因素[8]。
综上所述,老年危重症患者合并基础性相关疾病种类较多,极易诱发心力衰竭,且其发病风险将受到冠心病、糖尿病、瓣膜性心脏病等多因素影响。因此,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利于对该疾病患者的有效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