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
摘 要:高校管理工作开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能够扩展管理领域,不断创新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切实发挥出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本文首先从以人为本理念概述入手,同时阐述了高校人事管理特点,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最后总结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提升高校人事管理水平提供有效参考意见。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人事管理;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管理宗旨式为人民服务,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核心理念,重在突显党组织的两个“凡是”方针。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深入挖掘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价值与应用意义。高校是专门培养与输送人才的场所,在其管理工作中,只有深入貫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遵循人的价值、生命、尊严,才可激发师生的创造力,在新时代背景下,加速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刻不容缓,只有加速教育体制改革,才可促使高校教育工作朝着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以人为本理念概述
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党组织两个“凡是”方针的体现,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核心理念,这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把人当作中心,使高校每个教职员工均能够发挥自身的价值与优势,高校应当尊重每位员工,基于员工同等的权利与利益,多鼓励、表扬教职员工,借助相应的管理制度,逐步规范教职员工们的行为,更好的满足教职员工的需求。
只有促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将科学发展观作为管理核心理念,重在突显党组织的两个“凡是”方针,才可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各大高校中只有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全体师生明确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核心价值,学汇尊重、认可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与才能,不断激发自身与他人的创造力、潜力加速,加速高校教育、人事管理工作改革,如此才可推动高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校人事管理特点
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开展的目的主要是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高校人事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第一,从管理体制上来看,高校主要工作为积极开发人才资源,让高校的教学工作可以有效开展,不断为社会培养全能型、技术型人才,高校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引进优秀人才,完善人力资源结构,强化教职员工福利待遇规划,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完善教学计划,如此才可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断创新高校人事管理方式。第二,高校在从管理对象的方向来看,高校园承担着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责任,只有不断提升高校教职员工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才可促使自身更好的开展教书育人工作。第三,从管理内容上来看,高校主要是要使人的活力得到激发,促使教职员工的潜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促使全体教职员工均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身的价值,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从管理理念上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只有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才可突显出人力资源的价值,推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随着时代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大高校应当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转变竞争方式,明确高校竞争不仅仅是学校环境、教师福利、教师待遇之间的竞争,应当深入贯彻新课改理论,转化知识能力与科研能力之间的竞争。人属于知识的主体,新知识的挖掘需要人的支持,在此过程中人的作用尤为突出。在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中,应当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理念,针对偏远地区的高校,应当加大教职员工引进力度,充分发挥出教职员工的价值,加大对教职员工的尊重度,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地位,切实将教职员工的潜力发挥出来,以此实现高校科研能力、教育能力的提升。
(二)满足内在管理需求
首先,管理者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阶段,必须要对被管理者开展深刻教育,这就意味着,高校人事管理不仅仅是实施简单粗暴的方式,需要将人的地位放在首位,突显出教职员工的价值,发掘教职员工的潜力,综合考虑教职员工的需求,真正关心、体贴、爱护教职员工。其次,高校人事管理对象属于高学历人群,在工作上教职员工喜爱追求个性。因此,必须要保障人事管理工作的专业性,不断改革与创新工作流程,如此才可确保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依据实际情况,满足内在管理需求,确保高校人才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突显出以人为本理念的优势。
四、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一)提升管理者的素质
以人为本理念服务的主体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人为本理念的最终结果会受到管理者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管理者们的素质、技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也是影响以人为本理念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简单而言,优秀的管理者能够撑起半边天,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氛围,才可实现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升。
结合实际情况,管理者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第一,管理者需要具备完善的培训能力,为高校组建高素质的团队,提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如此才可确保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二,增强沟通交流能力,强化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多关注教职员工,倾听教职员工的心声,多采纳教职员工的意见与建议,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激发管理者工作开展的积极性。第三,提升自身规划能力,管理人员需要站在长远角度上去思索问题,制定长周期管理计划,促使教职员工看到未来,明确自身的发展前景,最大程度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以此实现高校人事管理水平的提升。第四,强化协调能力,及时消除教职员工的不良情绪,在各类矛盾与冲突发生时,管理者需尽早发现,借助自身的协调能力,强化疏导与调节,及时化解各类冲突与矛盾,掌握解决矛盾的主动权,切实解决各类形式的矛盾。第五,提升管理者决策能力,管理者需要明确判断,提供合理、科学的意见,做到心中有数。在管理者做出决策后,需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挥出各项决策的民主性,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切实提升高校人事管理水平。
(二)营造人本管理环境
人与人交往的基础点为尊重,只有在尊重基础上,才可更好的理解对方,强化交流与沟通。当前高校管理人员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尊重人,才可确保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就实际情况而言,若一个人得不到尊重,就会出现消极、懈怠情绪,严重影响着各项工作开展的积极性,无法实现高校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高校在以人为本理念实施过程中,应当充分突顯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优势,深入贯彻其中人性化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出人的才能与实力。高校应当从尊重出发,为教职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不断鼓励教职员工,营造以人为本理念氛围,促使全体教职员工、师生尊重他人,心情舒畅,全面调动人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实际情况而言,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可确保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中,激励制度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人群关系论后,明确了激励制度的作用。管理者想要全体人保持热情的工作态度,努力开展各项工作,迅速完成高校领导发布的任务,必须要设定激励机制。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更好的满足人的利益需求,遵循教师员工的行为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逐步规范教职员工的行为,以此激发教职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通过建设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合理奖惩,能够确保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以此确保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高校人事管理注重的是人员的管理,其对象为人员,目的是时刻尊重教职员工的价值,切实发挥出教职员工的潜能,充分突显出教职员工的价值。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保障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完善各项制度,为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发挥出制度的监督与规范作用。在制度设定过程中,需要在理论只是基础上,依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保障制度科学性的同时,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随着高校的迅速发展,只有不断完善与改进制度体系,提升制度体系的严谨性,积极听取专家的建议,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理念,才算落实了民主性原则,切实将人员的才能发挥出来。高校还应当强化人的认同感,促使每位员工参与制度制定,保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各行各业首选的管理方式。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开展,应用以人为本理念,能够尊重人的地位与尊严,不断挖掘人的潜力。在实践证明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可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更好的与实际情况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人本管理制度,如此才可实现人本管理制度完善,提升高校人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帆.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8,07(10):151-152.
[2]张富荣,周美丽.以人为本在高校博士后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观察(上半月),2017,6(15):43-44.
[3]张雷.人本管理在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7,10(03):134-136.
[4]王祉博.以人为本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6,10(11):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