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庆勋
摘 要:本文主要从文献与地方文献概况角度出发,阐述了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论述了地方文献在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叙述了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中对地方文献的应用,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从而为地方文献搜集在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方文献;特色文化;文化建设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多样、多信仰和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并积极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加强地方文献的搜集力度,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从而为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二、文献与地方文献概况分析
(一)文献概况
文献的定义对于不同学者来说有不同的意义,依照相关标准的定义,即《文献著录总则》中的解释可以理解为文献是一种载体,能够记录所有知识内容,文献内容具有时代性、文献载体具有广泛性以及历史资料性和地方性。因此可以理解文献是可以对一个时代的事物进行总结,并对当时的现状和历史进程进行展示,比如以某一个著作为例,在修订相关内容过程中不仅需要根据现实实际情况来实施,同时要补充历史新发现的内容,从而以连续性方式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显示,并阶段性体现出当时的发展状况,即文献的意义是根据历史变化而逐渐变化的。
(二)地方文献概况
地方文献是在文献的基础上施加一定的框,地方文献可以归属到文献范围当中,但是不能够单单理解为地方文献属于文献的类别之一,这一种理解想法是比较片面的,该概念同样受到學术界的争论,因此,在对地方文献进行定义时,要依照划分标准的不同来对地方文献的定义进行确定和理解,所以,地方文献和文献并没有非常统一和确定的定义,自然不会拥有标准化的解释,因此,不同学者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对地方文献所理解和认知的意义存在不同。但是无论哪种定义都需要对地方文献内涵进行明确的表示,即地方文献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同时作为一种符号来承载相应的信息,而地域性主要指在某一空间内所涵盖的信息,所以,地方文献在不同空间和不同形态当中所具有的内涵意义不同,在形态方面具有丰富性特征。
三、文化及地方特色文化
(一)文化分析
在理解“文化”一词时,首先要指导这两个字愿意为“人文化成”,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将人们所具有的人文素养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促进人们道德精神的提升,帮助人们创造艺术,并且实现世俗转化和民众教导,最终构建一个尊重人性、文明的社会。最早的文化由来主要来自于汉代刘向的《说苑》: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但是后人对这一段话的评价高低不一,但是这一段话对文化所涵盖的意义和基本结构进行的概括,同时为后人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提供的依据。
(二)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特色文化首先要划定一定的区域,在区域多具有的文化特色便是地方特色文化,而一个地方区域的特色文化要想形成,是在无数代人的经过漫长岁月不断积累和努力创造来的,而该过程的传承需要借助于文献来实施记载,并且利用文献来记录一切可以记载的地方文化事物,其中主要涉及两方面文献,一种是口头文献,另外一种是纸质文献,无论哪种文献都可以对当地的发展历史进行记载,并从中体现出具有当代文化特色的元素,经过不同年代的进一步提炼和积累,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由此可见,地方文献对地方文化特色的建设与传承有重要意义,是地方文化传承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并以资源的形式保存下来,因此,对地方文献进行细致化整理和深度挖掘,对于地方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四、地方文献在特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一)地方文献是地方历史记忆的载体
一个地区的人群会通过地方文献来获取当地的重要历史文化,只有了解过去才能够为未来充满计划,由此可见,地方人的智慧结晶会以地方文献的方式来进行记载,并且世世代代传递下去。地方文献具有可信、记录详细、内容广泛以及种类繁多等优点,可以真实的反应当地的文化内容,因此可以以教材的方式为当地人研究历史提供依据,通过地方文献能够对某一地区的现状和历史过去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文明建设提供帮助。同时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地方文化来获取素材,从而将地方历史文化传统融入到特色旅游开发项目当中,确保具有丰富的地方特色。比如以“文献名邦”为例,其主要是白族文化的一种总结,是对大理州剑川县的一种文化赞誉,还有就是“茶马古道”和“蜀身毒道”两个区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地,历史非常悠久,为地方文献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内容。所以,当地的有关部门通过全面的搜索和寻找,获取重要的地方文献,从而在开发资源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经过不断的开发将该地创造成一个旅游名地。
(二)地方文献能够为特色文化的传递提供帮助
任何一个地区和民族,在经过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会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仪式、饮食习惯、语言、技术以及文艺,并且涉及的种类繁多,比如以江西景德镇为例,该地区主要以物质性文化为主,,或者以山东潍坊的风筝和河南洛阳的牡丹为例,都是一种物质文化的代表,除了物质文化还有非物质文化,比如侗族的大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所说唱以及川剧中的变脸,这些都是属于非物质文化,并且以文化遗产的方式得到重视和传承,依照相关资料显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所涉及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索引以及数目种类繁多,几乎达到上百种,这些资源的存在能够为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内容,从而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依据。
(三)地方文献促进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
在获取地方文献后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整理,从而进行有效的保护,在一定情况下实施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而该过程的重要实施主体为各级公共图书馆,并且要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搜集力度,从而实施有效的保护,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将纸质版的文献资料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从而提升地方文献的传播效率,为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和传播提供帮助,只有文化广泛的传播才能够帮助地方提升影响力,从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通过品牌效应来进一步创新地方文化。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因此不同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特色不同,不同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明事物与文化,对此要高度重视文化的利用和开发,从而将其作为国家实力的象征,将其进行大力的弘扬,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提供帮助。比如以贵州为例,在2009年代发现当地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其主要讲述的是当地的一个英雄故事,主要以口头唱诵方式来讲述,该非物质文化在2011年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当中,并且受到学术界和文化界的广泛关注,发展到今天的《亚鲁王》已经逐渐成为当地的一种重要文化象征,甚至可以当做百科全书来对苗族的文化内容进行了解,并且《亚鲁王》已经成为贵州部分地区和苗族的文化名牌,与其相关的文化产业层出不穷,并且该文化已经已图书的方式发行,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的宣传,将其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为中国文化发展提供力量。
五、地方特色文化建设中对地方文献的应用分析
(一)加强对口头文献的开发和应用力度
作为文献的重要形式之一,口头文献所涵盖的文化内容可以成为非物质文化,并且是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精髓,所以,要积极加强开发口头文献,从而将其具有的文化价值体现出来,为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素材和内容。我国涉及的古树文献非常繁多,因此,在纸质版文献方面的搜集和应用工作已经成果显著,但是针对一些不发达区域,特别是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区域,实施搜集文献工作难度比较大,并且很多文献并不是以文字的方式存在,而是通过口头的形式进行代代传播。比如以彝族为例,彝族主要在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但是依照相关资料显示,彝族文字的流通会受到一定限制,普通的彝族百姓难以接触到当地的文字,只能够在宗教祭司毕摩阶层进行使用和流通,所以,彝族的文献主要以口头为主,但是涵盖一些书面文献,同时从性质角度可以将其分为毕摩文献和非毕摩文献。依照已经获取的资料显示,彝族的书面文献主要为经书,而非书面文献主要以口头文献为主,从而对当地生活和历史文化进行流传,目前很多口传文献已经得到开发和利用,并且已经以电子版和纸质版的方式进行传播。
(二)地方文献是文化数据库建设的重要基础
在新时期环境下,要积极加强地方文献开发、整理、分析以及利用工作,从而有效促進社会文明的建设,对此要在建设文化数据库过程中积极发挥地方文献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总结和归档,同时,要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等,促进历史文化信息的快速传播与交流,积极建设和完善数字化图书资源,从而将网络作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同时,要依照时代发展需求,全面普及数字化图书资源和网络媒体资源,纸质文献的使用已经难以满足当下社会需求,大部分人群会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获取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内容,并且通过网络全面搜索地方特色文化,所以,要对不同地区的地方性文献进行全面的搜索,从而帮助地方特色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内容,同时要积极实行地方文献的数字化,从而扩大地方文献的应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渠道,从而有效获取并传播地方特色文化。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方文献是一个区域的历史记忆,详细记录下当地文化、经济以及政治的变化与发展,而特色文化是一个区域的重要文化符号,因此,要加大对不同区域地方文献的搜集力度,并实施有效的整理、分析以及开发,从而为当地特色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素材和资源,从而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因此要让地方文献充分发挥自身作为,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申西.地方文献的搜集和利用现状——贵阳学院贵阳文化特色专题库建设的思考[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4):118-120.
[2]梁秋萍.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性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8(8):205-206.
[3]邹建军.地方文献与文学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拓展[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9-116.
[4]符玲.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6):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