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征

2018-02-12 09:43杨薛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5期
关键词:逃离象征艺术特征

杨薛薇

摘  要:《逃离》通过高超的叙事技巧和独特的艺术特征使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逃离》中的象征手法、叙述场景、心理描写等几个方面入手去探讨它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逃离;艺术特征;象征;心理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5--01

爱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门罗擅长写生活中的琐事,善于用质朴清新的文字,鲜明高超的叙述技巧,向读者展示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并从对这些细节的挖掘和处理来引起读者的思考。《逃离》是门罗的一部经典之作,语言看似简单、自然,实际上却是经过作者反复雕琢、严密组织的,在门罗的笔下,日常的生活细节也会变得不同寻常,这依赖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

一、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主题

《逃离》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主题,使故事简单,读来却又意味深长。小说中有较大篇幅的关于一只小白羊——弗洛拉的描写,在西方文化中,羊一直被赋予温顺、柔弱的形象,作者写羊就是象征着生活中的卡拉,面对丈夫时的温顺、软弱的模樣。从更广阔的范围上看,小白羊象征着现实生活中软弱、不知反抗、不敢反抗的麻木的女性。

弗洛拉是对卡拉的象征,可以从许多方面体现出来。小说中描写到,最初弗洛拉不知世事,懵懂天真,长大一些后它变得明智,好像有了能看透一切的智慧,更加依恋卡拉。弗洛拉的经历和卡拉的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年轻的卡拉充满活力、生活幸福;成年后开始有自己的思想,逃离父母,和克拉克私奔,依附他生活;在共同的生活中,卡拉看清了克拉克的暴躁、大男子主义,开始想要逃离。弗洛拉在小说中的出现,往往带着神秘色彩。在弗洛拉失踪之后,紧接着写到了卡拉做的两个梦,在第一个梦里,弗洛拉走到卡拉床前,嘴里还叼着一个红苹果,第二个梦里弗洛拉受伤,引卡拉前往,最终也寻不见。这里的苹果就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在《圣经》中苹果是禁果,是引诱夏娃背叛上帝的象征,这里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分析,意味着在卡拉的潜意识里,希望逃离暴躁的丈夫,逃离不幸福的家庭。在小说的最后,卡拉放弃逃离,当克拉克找到帮助卡拉逃离的西尔维娅,警告她的行为时,失踪很久的弗洛拉从迷雾中归来。弗洛拉回到克拉克身边也象征着卡拉逃离失败,只能回来依附丈夫而生活,软弱又无奈。

二、故事场景碎片化

爱丽丝·门罗擅长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不按照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这样的逻辑顺序进行叙述,表面上看起来其小说就是一个个生活场景的罗列,时间、空间往往突然变化,使故事情节变得细碎。这样的结构特点有时会使读者摸不清头脑 ,但实际上,这样的结构安排,一个场景与一个场景之间留下了大量的空白,可以让读者充分发挥想象,更能引起陌生化的效果,使整个故事更有张力。另外场景与场景之间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没有逻辑的,仔细去读文本,我们会发现场景与场景之间往往会有更深层次的联系,需要读者去发现。

例如在小说的开头,写卡拉在马房听到西尔维亚太太开着汽车经过的声音的场景,西尔维亚刚从希腊度假回来,小说描写了西尔维亚太太开车的动作、下了狠劲的表情和添了银丝的头发,以及卡拉的心理活动,“但愿那不是她呀”和对西尔维亚太太行踪的猜测。当读者还不清楚故事发展的脉络,正在好奇和猜测之时,下面的场景发生了转变。小说紧接着写道马场生意的现状——十分冷淡、卡拉在马场干活的日常生活、克拉克和别人翻脸、打架的暴躁性格。这些场景表面上看似和小说开头西尔维亚开车、拉卡的心理活动场景没有联系,场景比较碎片化,但实际上当我们读完整篇小说会发现小说的开头卡拉对西尔维亚太太的注意是因为其丈夫想要凭借卡拉对西尔维亚太太进行敲诈,两个女人由此发生了联系。所以说,故事场景细碎化的背后,其实有着作者独具匠心的构思和联系。

三、心理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有大量关于卡拉的心理描写,以人物的心理、情感情绪、性格来展开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而不是从传统小说的结构、连贯性方面来进行篇章结构的把握。所谓心理现实主义,就是在小说创作中,将对现实生活的如实描写、心理探测、性格刻画、环境写实与某些象征、怪诞手法融为一体,此手法在此小说中运用明显。

卡拉的心理变化贯穿小说始终,卡拉在她的第一次逃离——逃离家庭的过程中,心情是十分轻松、愉悦的,她对未来与克拉克的生活充满信心,面对自己年轻俊美的马术老师克拉克,卡拉愿意为了爱情逃离家庭,坚定而决绝。然而当两个人真正生活在一起,面对生活的琐碎小事时,卡拉才发现克拉克的种种缺点。于是她再一次选择逃离,在邻居西尔维亚的帮助下,卡拉坐上了逃离这种生活的汽车。在车上的卡拉心理是极矛盾的,一方面她厌倦这样麻木无趣的生活,想要逃离而获得新生,甚至在计划去一个马术学校找一个工作;另一方面,她又对即将开始的未知生活充满着恐惧,从而开始怀念起与克拉克在一起的日子。最终在内心激烈的、矛盾的挣扎之后,卡拉放弃了逃离。通过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手法,作者卡拉的矛盾、迷惘、软弱展现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周红霞、曾钰娟:《象征主义视域下的<逃离>解读》,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11期,2014.11。

[2]于艳平:《<逃离>的背后,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成长》,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傅琼:《叙事文体学视域下<逃离>中的叙述视角与人物话语分析》,《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年,第3期。

[4]丁永杰:《爱丽丝·门罗小说<逃离>的艺术特色》,《北方文学》。

[5]董凤霞:《论门罗小说<逃离>中心理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猜你喜欢
逃离象征艺术特征
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古代游牧民族绘画对中国画的贡献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