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强
(渠县水产站,四川 渠县 635200)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域环境不同,气候也有较大的差异,而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适合淡水养殖的品种也不同。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气候条件和环境因素,选择适合的淡水产品进行养殖,这样可以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本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淡水养殖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项目,要重视提高其养殖效果,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质量,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首先,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水产品。淡水养殖的发展以及其产量的增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为人们的饮食和健康提供优质的动物蛋白,丰富人们的饮食营养,这对于保证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淡水养殖的生产效率高,且养殖产品的种类繁多,而养殖需要的饲料系数不高,说明淡水养殖是一个蛋白转化率较高的产业。淡水养殖与其他农业生产不同,淡水养殖可以充分开发并使用低洼盐碱地或不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1]。同时,淡水养殖还具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有利于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此外,淡水养殖还可以调整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我国淡水养殖行业发展速度快,在近年来的农产品出口中始终居于重要位置,可见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应大力发展淡水养殖行业。
我国淡水养殖的传统模式主要为散养,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或专门从事淡水养殖行业的国家相比,技术存在很大差距。淡水养殖从业人员以农民工为主,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偏低,不利于接受新技术、新信息,劳动者的素质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现如今我国部分地区的淡水养殖模式在逐渐转变,更具有组织性和产业化,这样的淡水养殖模式充分利用该地区的现有资源,并有效提高单位面积的淡水产品产量。同时,部分地区还充分利用本地的地理环境特点,丰富淡水养殖品种。但是,在我国的淡水养殖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法律法规不完善、淡水养殖基础设施不足、养殖技术以及产品研发力度不足、经营模式缺少组织性等方面[2]。因此,应对淡水养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制定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等方面推动淡水养殖行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膳食结构。
对于淡水养殖投入的产品进行监管,其中涉及的部门较多,全面监管存在较大难度。因此,想要改变我国淡水养殖监管工作的现状,政府有关部门则需要针对我国淡水养殖的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并提高其监管的可操作性,从而使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监管淡水养殖行业。具体可以从3个方面完善法律法规:第一,严格把控淡水养殖产品的质量安全,对于淡水养殖使用的农药等物品采取严格的监管制度[3];第二,从提高淡水养殖产品投入品的质量等角度,制订具有较高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实施严格的准入许可标准,逐渐完善淡水养殖的配套法律法规。同时,定期公布准入的农药名录,且检测淡水养殖产品时不能检测出残留的化合物;第三,强化法律法规惩治淡水养殖行业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措施,改善当前淡水养殖行业中不依法养殖和发展的现象,保证淡水养殖行业生产、运输、加工以及包装、销售等环节都依法开展工作,从而促进淡水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
基础设施是促进淡水养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淡水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为淡水养殖的发展奠定基础。首先,严格检查淡水养殖基础设施,了解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而后根据现实情况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化方案,改造淡水养殖中存在的不完善且缺少规范性的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淡水养殖基础设施的作用,优化其性能和使用效率。例如,池塘的深度、面积等,需要满足淡水养殖的发展需求,且各池塘应保证其连片性。同时,完善池塘的水电设施,促使各项基础设施向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进而提高池塘的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提高池塘的经济收益。此外,完善淡水养殖的基础设施还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从根本上提高淡水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淡水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产品研发是实现淡水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对于淡水养殖产品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应以淡水养殖实践经验为基础,有针对性开展新产品研发工作,不断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质量,并提高其使用安全性。其一,通过科学技术研究淡水养殖主要产品在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并研发所需的饲料,满足淡水养殖产品不同生长时期对营养的需求。根据不同的淡水养殖情况,重点研发出可有效降低排泄物、提高产品转化率的人工调和性饲料,从而满足淡水养殖在不同方面的需要,减少淡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在大力发展淡水养殖的同时保护环境。其二,大力研发淡水养殖的水质净化技术和无公害的保鲜技术等,主要研究淡水养殖使用的农药,尽量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农药造成的不良反应,减少农药在淡水养殖产品上的残留,从而使淡水养殖行业健康发展[4]。
淡水养殖的传统方式为家庭承包,这样的方式严重阻碍了淡水养殖产业的发展。因此,淡水养殖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积极转变经营模式。我国对淡水养殖提出家庭承包要采取先进的生产方式,且经营方式要采取合作方式,进而推动淡水养殖经营模式的创新。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淡水养殖产业的支持和管理,帮助淡水养殖实现经营模式转型,促使淡水养殖逐渐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支持创新淡水养殖技术,使我国淡水养殖产业更加具有组织性,使其向产业化发展。具有组织性和产业化的淡水养殖规范性更强,有利于淡水养殖快速且稳定发展。因此,在改进淡水养殖发展现状的工作中,要重视改变其经营模式,提高淡水养殖的组织性和产业化。
淡水养殖对于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其未来的发展中,为加快其发展速度,提升其发展效果,可以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首先,增加优良品种的养殖数量,提高淡水养殖产业中优良品种的覆盖率。优良品种在淡水养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相同的淡水养殖条件下,优良品种的产量较高。因此,为使淡水养殖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好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应争取在短时间内优化淡水养殖品种,提高淡水养殖的产量,促使淡水养殖面向产业化、集团化发展。优化淡水养殖品种,可以将传统的遗传育种方式与现代化的生物学技术有机结合,努力改良淡水养殖品种,并优化其选种工作,逐渐改善淡水养殖品种的繁育体系,实现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的发展目标[5]。其次,应强化淡水养殖技术培训工作,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在促进淡水养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要充分利用培训结构、高校等机构的资源,为养殖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主要是对淡水养殖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为其提供养殖技术咨询等服务。同时,运用科普的方式促使养殖人员了解淡水养殖技术的操作规范,进而提升养殖人员的专业素质。
淡水养殖在我国农业产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淡水养殖的发展有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淡水养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淡水养殖在实际的生产经营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对淡水养殖实施全面性监管、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淡水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解决,促进淡水养殖产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