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8-02-12 18:39
乡村科技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人才农村

白 宇

(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受资源、技术和体制三方面的约束,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源,因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劳动力资源的改善。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需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建设和使用。因此,分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

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中,中国常住劳动力资源为53 836.67万,其中,34 246.44万人为农村从业人员,而在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时,农村从业人员为56 147.95万人,2007年农村从业人员比1997年增长4.12%。在现实中,一些农村劳动力在过去10年中已有部分转移,但受到了农村人力资源质量的极大限制。据统计,我国农村从业人口的文化程度不高,经调查未上学、小学、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的五类文化程度人群,分别占比9.49%、41.43%、45.05%、4.10%、0.22%。全国农业技术人员仅208.90万人,其中初级职称150.30万人,中级职称46.80万人,高级职称11.90万人。由此可见,中国的农村人力资源仍然存在文化素质低、教育程度低、技术落后等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迫在眉睫[1]。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农村人力资源基数庞大,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

中国的农业人口基数很大,约占总人口的70.00%,潜在的人力资源丰富。根据前文的统计数据,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占整体劳动力资源的63.61%,超过总数的50.00%。事实上,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农业劳动力人口仅需1.7亿左右,即剩余劳动力近2.0亿人。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机械的广泛应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

1.2 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根据上述统计数据,不难看出中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虽然近10年来,我国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如“五站”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的招录工作,且提出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主任降低公务员考录条件等等,但在农村,仍然存在村班子成员综合素质低下、市场意识薄弱、经营管理缺乏现代理念等问题[3]。

1.3 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较为严重

农村的生活环境较城市相差很多,基本生活设施如交通、医疗、就学等相对落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就待遇而言,虽然各省市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吸引服务基层的人才,但整体待遇不高,也影响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引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诸多社会问题。农村人才流失导致农村地区技术创新和推广能力低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4]。

1.4 农村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

人力资源通常分为三种类型:普通型、技能型和创新型。普通型基本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技能型为高中、中专学历,创新型即为更高学历。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逐步关注,农村人力资源结构正朝着良性方向逐步发展,但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问题仍然很突出。根据前文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农村人力资源中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型人力资源,技能型与创新型人力资源严重缺乏[5]。

1.5 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素质有待提高

农民的受教育水平低下直接制约着科技素质的提高,目前,大部分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过大、文化程度低、思想落后,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农业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只有少数农民能够接受和熟练使用现代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这在日常农业生产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农村人力资源的科技素质提高刻不容缓。

1.6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不完善

虽然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已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但尚未形成健全的组织、市场和制度体系。各级党政组织在当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培养过程中,存在缺少长期规划、缺乏主动性、缺乏合理分配、缺乏系统培训等问题,不能形成整体协同的效应[6]。

2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成因

2.1 传统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农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缺乏大胆创新的动力,个体生产方式的狭隘性和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形成了一套固有的传统价值观。农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农村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但农村普遍存在的小农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真正能通过种养殖、创办企业带动脱贫致富的地区凤毛麟角,农村致富带头人的作用也就发挥不到位。如果农村固有的传统观念没有转变,就不可能进一步发展农村人力资源,也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2 农村的教育体系不完善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教育体系的完善是农村人力资源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目前,农村地区适龄儿童人数的减少导致了学校兼并,教师本身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又出现大量流失的现象,能留在农村教学的教师其教学水平与城市教师的教学水平无法相比,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缓慢。近年来,农村专业的中专院校、职业院校和技术培训学校的招生人数逐年减少,加之这些学校在专业和课程方面更多强调理论研究,没有有效地联系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导致毕业的学生掌握的种养殖技能不足,无法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2.3 制度方面存在缺失

长期以来,城乡差别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影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表现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城乡户籍差别制度。虽然近年来农村户口享受的福利待遇有所提高,但对于进城务工的农民来说,其子女无法接受城市正规学校教育,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长期的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导致大量人才集中在城市而不是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医疗和健康保障体系存在差异。农村的先进的卫生设施和专业医务人员较少,而城市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健全,这些优越的条件导致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变得更加困难。因此,巨大的城乡差异对中国农民素质的提高和中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3 加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策略

3.1 确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期目标

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并提出了“鼓励引导人才向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良好局面”的建议。顺应时代的发展,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国的长期目标,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水平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供需市场、机制体制、价值评估等策略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基本条件。

3.2 加大政策扶持与社会保障力度

政策扶持应包括政策、信息和资金方面的扶持。政策扶持主要是将农村人力资源的培育、开发和利用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应积极扶持和帮助农村实用人才开展生产经营和创业活动,促进科技发展、科技推广和科技承包,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政策保障。信息扶持主要是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和其他部门协同发展,并在信息提供、数据分析和未来预测方面适当向农村地区倾斜。资金扶持主要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个人和社会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同时,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力度,保障专项资金,逐步健全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主要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建立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义务教育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而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发展。

3.3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

农村教育体系的完善必须适应当地条件,因地因时而异。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部分从事与农业无关的行业,即使继续务农,也具有现代化的性质。因此,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提高教育文化程度:首先要提高普通教育水平,这有助于提高新一代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在注重理论培养的同时,开设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课程,注重培养符合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双重需求的人才;其次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这有助于整合教育资源,最大限度提高现有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时,可以探索发展农村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水平的职业农民。

3.4 建立灵活的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

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并利用优秀的农村人才,使他们能够适合自己的岗位。与此相结合,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激励制度,为优秀人员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例如,推荐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农村青年人才作为乡镇、(村)的后备干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农村拔尖人才、农村创业人才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参与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促进农村经济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来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发展,通过提高农民认识、加大基础投入、重视教育水平、完善保障制度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保障,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