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量
(渤海大学,辽宁 锦州 1210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随后公布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向全团提出了“加快高校共青团互联网传略转型,形成线上线下深入融合的工作战略理念和整体格局”的要求。之所以党中央和团中央在如此多重要的场合文件中均对网络思想引领提出了明确意见和要求,主要是因为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大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地和思想集散地,深刻重塑他们的学习生活方式。这就要求高校团组织从“大思政”的格局和视角审视网络思想引领的重要意义。
但思想引领不是天然自发的,对于青年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引领更是需要坚强的阵地。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征决定了官方组织很难将触角深入到每一名学生当中。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大学生网络文明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思维模式对朋辈进行“创建晴朗网络空间,做中国好网民”引导和服务,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校园网络文明的内涵。网络文明是文明的概念在当代社会的一种发展和延伸,是指人类对于网络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的物质创造、精神财富和公序良俗的总和。而校园网络文明由于其主体是学生,因此又成为网络文明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具有网络文明的普遍特征外,由于其主体的特殊性,还有其鲜明特征。
2.校园网络文明的特征。一是虚拟性。在网络空间中,人类的存在方式是数字、图像等非实体的形式。人们无法准确地判断与自己产生社会关系的个体的性别、年龄等信息。但这种基于虚拟信息产生的个体却是真实存在的。正是由于对方虚拟性和客观存在性同时具备,才导致网络主体可以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伪装和束缚,以一个接近“真我”的状态在网络上生存。二是开放性。在现实的校园环境中,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成长环境甚至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但在网络世界,人和人之间是相对平等的,不同群体中传递的信息和文明也可以相对公平地在人群中传播,最终形成网络文明形式与内容的开放性特征。三是自律性。由于网络主体的虚拟性和信息交换的开放性,现实社会中的传统的规范人类行为的制度往往失去了约束客体,在网络环境中,人内心不愿意受束缚的本能会较为突出地体现出来,常见的表现就是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谣言、语言暴力、网络侵权等行为。在网络不文明行为违规成本相对比较低的情况下,使用网络主体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依旧是维护校园网络文明的主要力量。
学生自治组织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学生在自由、平等的基础上依据学校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自身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组织形态。作为一个组织形态较为完备的学生自治组织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1.立足于学生群体。学生自治组织的成员来自于在校学生,组织存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维护组织成员的整体利益。可见,高校学生自治组织属于群众性组织,其自治应该立足于学生群体。
2.接受学校的领导和指导。《高等教育法》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章程》都明确规定包括学生会、社团在内的各类学生自治组织要遵照相关法规开展工作,自觉接受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学校团委的指导。所谓的学生自治,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而这种限制正是学生自治组织合法性的基础。
3.拥有一定自主权。这种自主权体现在对于组织内部事务,包括发展方向的规划、日常工作的开展、人员分工、考核、监督等方面,学校对于学生自治组织的领导和指导更多地应该体现在政治方向的把控、违规行为的纠正等方面。
校园网络文明自治组织因为其工作平台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得其在具备传统学生组织共性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性即网络文明自治组织的运行高度依赖互联网平台,组织存在形态灵活多样,这也决定了它的运行模式要有别于一般的学生自治组织。
1.构建扁平化的骨干组织,打通便捷高效的服务路径。传统的学生自治组织基本是垂直型组织框架。其优点是操作简单,上下级关系明晰,对于成员较少,组织机构简单的组织来说较为高效;但缺点也是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信息传递的路径将越来越长,信息会存在失真,组织的工作效率也会降低。网络文明自治组织更多的时候扮演的不是一个管理者,而是带动影响身边的同学构建文明网络空间的引领者的角色,这一根本角色定位决定了网络文明自治组织要能够用最高效的途径直接与服务对象进行联系,直接进行服务和引导。
2.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提升亲和力、扩大影响力。网络文明自治组织虽然工作平台依托于网络,工作内容来源于网络,工作对象存在于网络,但人类终究是社会化的动物,网络的虚拟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类对于社会属性的追求。因此作为网络文明自治组织不仅仅要在线上积极发声有所作为,同时也要适时地开辟线下阵地,通过组织和参与各类校园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同学们走出网络,参与到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中;另一方面也会使组织成为同学们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的好朋友好伙伴。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良好形象,也将反哺组织网络思想引领的核心工作,形成“线上有声,线下有人”的良好互动氛围。
3.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目前,以移动客户端为主要载体,以微信、QQ、微博、空间等软件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深刻地塑造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如果说传统的学生自治组织依靠天然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遵循传统的工作方式尚能维持自身在校园内的存在感的话,那么网络文明自治组织如果不能充分依靠新媒体工具抓住同学们的眼球,那它终将失去阵地,沦为自说自话的僵尸组织,也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因此,作为网络文明自治组织自身要成为新媒体方面的专家群体,就要具备生产优秀新媒体作品的能力。
1.构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信息联系通道。作为高校应该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支核心的网络文明自治组织。由校团委领导兼任组织负责人,统一指挥协调本校的网络文明创建工作。要将触角延伸到各班级各支部,可以采取建立校院两级QQ、微信联络群矩阵的模式,将学生会主席、校级网站文明组织负责人、各学院团委副书记、网络文明负责人等人群纳入到校级联络群中。各学院也建立相应联络群,形成“同心多圆、圈层套叠”的组织体系,打造日常工作时能够信息引导、网络斗争时能够同频共振的网络平台。
2.完善选育、联络、组织机制。在人员选育方面,要积极向学校申请给予政策扶植,增加校园网络文明自治组织对于优秀学子的吸引力;组织内部成员要全部开通微信、微博、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鼓励团队成员作为种子,孵化弘扬网络正能量相关的学生社团,并与广大线上线下社团实现有效协调对接。各级网络文明自治组织的负责人须加入上级组织的联络群和相应的线下组织体系。校级自治组织的负责人应该及时加入团省委相应的联络群,各学院自治组织负责人应该加入校级联络群,各支部宣传委员则应该加入本学院的联络群。各级组织的联络群要实行实名制登记,做到有名单、能联系、常发声、起作用。
3.明确自身职责定位。作为高校的网络文明自治组织,其工作宗旨应该是协助学校建构睛朗网络空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社会主流文化,传递正能量,引导青年学生争当“中国好网民”,发出“青年好声音”。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宗旨,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开展正面思想引领。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贴近从严治团、学校共青团改革等主题,坚持正面宣传引导,营造和谐向上的舆论氛围。二是主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反击。结合全团的部署,组织参与开展好晴朗网络空间、阳光跟帖等活动;配合参与重大网上意识形态斗争;配合舆情斗争做好舆情信息搜集和青年师生思想动态调查工作;做好关键节点的舆论引导反击。一方面提前研究制定重大节日、敏感节点的网络舆论引导反击方案,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反击的准备;另一方面围绕重点时间节点准备证明宣传材料,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证明引导活动。三是探索建立线上线下舆情队伍体系。动员和发掘更多学生骨干加入网络文明自治组织,并构建层级化、体系化的成员矩阵;构建覆盖各级组织成员的微信群、QQ群等线上平台矩阵,并使下级群成为上级群的成员,层层套叠,扁平化联络管理通道;做好日常舆情监测反馈,对于重大舆情第一时间反馈并上报,积极协助公安、网信办等部门查找舆情源头。四是建立考核与激励体系。主要从人员到位率、沟通联络效率、任务完成情况、体制机制创新等四个方面考核。学校应该建立对于网络文明组织内成员的激励机制,对表现出色的组织和个人应该进行表彰,在组织发展、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并给予德育学分、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