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来,胡迎利,杨建平,魏红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我国是鸡蛋生产大国,自1985年起,鸡蛋产量始终居于世界首位,2015年我国鸡蛋产量将近2 900万t,约为美国的4.5倍,印度的6.5倍,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8%[1]。据统计,鸡蛋从蛋鸡体内产出到终端消费者约有5%~7%因蛋壳质量问题而使等级降低。若以5%计算,每年将产生145万t的残次品蛋,给鸡蛋生产者和经营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该文综合分析了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并综述了改善蛋壳质量的措施,以期对广大鸡蛋生产者和经营者提供必要的帮助。
钙和磷是蛋壳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钙的含量约占蛋壳总重的38%~40%,其含量、来源、粒度和溶解度对蛋壳质量有重要影响。成年母鸡每产1枚鸡蛋通常需要钙2.0~2.2 g,钙的吸收率约55%~60%,因此,产 1 枚蛋需要摄入钙 3.9~4.4g[2]。如果日粮缺钙,必然导致蛋壳品质下降,出现软壳蛋、薄壳蛋和无壳蛋,但饲料中钙含量过高,则会使蛋壳出现白垩状沉积,使蛋壳的质量下降[3]。
在机体内,钙的代谢与磷密切相关,血钙含量与日粮磷含量成反比,适宜的含磷量可促进钙的吸收。每只产蛋鸡每天需要的有效磷约为400 g,摄入过量的磷会在消化道内与钙形成难溶的复合物,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造成蛋壳质量下降[3]。
VD3参与机体钙、磷代谢的全过程,是钙、磷元素吸收与骨组织钙、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在保证蛋壳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若饲料中不添加VD3,蛋壳强度和厚度下降,软壳蛋、破壳蛋增多;而VD3过多时,会极大地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导致沙皮蛋比率上升。
微量元素锰和锌对蛋壳质量有很大影响。锰是半乳糖-β 1,3-葡萄糖苷转移酶(GLcAT-I)的组成成分。GLcAT-I对黏多糖的合成非常重要,而蛋壳强度与壳膜中黏多糖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锰是影响蛋壳质量非常重要的微量元素。如果饲料中锰缺乏,蛋鸡的产蛋量和孵化率都会降低,但饲料中锰含量过高,则会影响钙的吸收和代谢,导致破壳蛋和软壳蛋增多。
锌能够参与碳酸酐酶的合成,碳酸酐酶在骨骼钙化和蛋壳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蛋鸡日粮缺锌可导致碳酸酐酶活性下降,蛋壳腺的分泌功能下降,进而使蛋壳变薄、脆、粗糙。
日粮电解质的平衡对蛋壳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在碱性条件下,碳酸酐酶的活性升高有助于蛋壳质量的提高,因此,可在日粮中添加碳酸氢钠提高饲粮碱度,从而提高蛋壳质量,减少次品蛋。而在酸性条件下,日粮中过量的氯离子将限制钙离子转运到蛋壳腺,并且降低蛋壳腺中碳酸氢根离子的浓度,对蛋壳质量有损害。
产蛋初期蛋鸡对钙的吸收能力强,蛋个体小,所产蛋的蛋壳质量最佳,破损率也低。随着蛋鸡日龄的增加,腺体分泌碳酸钙的能力减弱,鸡蛋重量增加从而导致鸡蛋壳表面积增大,使蛋壳变脆、变薄[4]。
光照时间长短和强度均对蛋壳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光照强度增强,会使蛋壳质量下降,破损蛋增加。一般来说,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8~23℃,当气温超过32℃时,蛋鸡便会出现热应激,鸡的呼吸加快,血液pH值升高,乳酸在血液中集聚,血液中游离的钙与蛋白和乳酸结合引起血钙急剧下降,进而使蛋壳质量降低,破损蛋增加[5]。此外,养殖场环境或管理不当造成鸡群处于应激状态,如噪音、接种疫苗、气候突变等都会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干扰蛋壳的正常形成,会出现畸形蛋、薄壳蛋、软壳蛋或无壳蛋等[6]。鸡笼的设计也会影响到蛋壳的质量,笼底的坡度不合理会增加破蛋的概率,一般来说,笼底坡度应保持在7°~8°,坡度过大滚动过快而碰破蛋壳,过小则蛋不能及时滚出。一些大型蛋鸡养殖场采用自动拣蛋设备,拖带上鸡蛋较多时鸡蛋互相挤压和碰撞,从拖带向捡蛋器上传动时,会出现跌落的过程,这些都会造成鸡蛋破损率增加。
产蛋鸡患某些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鸡新城疫、产蛋下降综合征等,均可使母鸡产薄壳蛋或软壳蛋。鸡群感染疾病后,其生殖系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待治疗结束恢复产蛋时,所产蛋的蛋壳质量较差,畸形蛋、砂壳蛋、薄壳蛋、软壳蛋较多。此外,产蛋期使用磺胺类、呋喃类、抗球虫药或驱虫药等药物,饮用水中含有过多的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剂,对蛋壳质量均有不利影响。
2.1.1钙、磷:蛋鸡养殖中采用的钙源大部分为石粉和贝壳粉,建议在蛋鸡开产前的前2周开始补钙,使日粮中钙的含量达到2.25%,提高蛋鸡骨髓中钙的贮备。补钙时间过早会增加肾脏的负担,而补钙时间过晚,蛋鸡为满足产蛋对钙的需要,就会动员骨髓中的钙质参与蛋壳的合成,随着时间的增加,会出现钙的缺乏,导致蛋鸡佝偻病、瘫痪等疾病的发生,进而影响产蛋后期的蛋壳质量。在产蛋高峰期日粮钙含量为3.2%~3.5%为宜。蛋鸡最常用的钙源是石灰石,俗称石粉,适宜的石粉颗粒也可以改善蛋壳的质量,建议产蛋高峰期大颗粒石粉(2~4 mm)所占比例在50%左右,大颗粒钙源从肌胃排出的速度较慢,在蛋鸡肠胃中停留时间长,使蛋鸡可以不断从肠道中吸收钙质[7]。在产蛋后期提高钙的含量至3.8%左右[8],其中大颗粒石粉占75%左右。此外,适当添加贝壳粉可以提高蛋壳的质量,一般石粉和贝壳粉的比例以2∶1为宜[9]。
只有保持适宜的钙磷比才能保证蛋壳的正常形成。蛋鸡产蛋高峰期有效磷应保持在0.3%~0.35%,其蛋壳强度最好。当磷含量为0.4%~0.45%时,会影响钙的吸收,蛋壳质量会下降[10-11]。尤其在产蛋后期为保证蛋鸡有足够的钙被吸收利用,避免磷的过量,产蛋后期推荐钙与有效磷最适宜比例为 12.12∶1[12]。 此外,选择磷源时,控制磷酸氢钙中的重金属含量不要超标。
2.1.2维生素:一般来说,蛋鸡日粮中添加VD3的最低量为 500 IU/kg(NRC,1994),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产蛋期日粮中VD3含量以1 500~2 500 IU/kg为宜[13]。VD3被摄入机体后,首先在肝脏内转化成25(OH)D3,随后在肾脏中转化成具有活性的代谢产物 1,25(OH)2D3,后者可诱导十二指肠黏膜与蛋壳腺中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以及在蛋壳中的沉积。当一些疾病影响肝脏中25(OH)D3的转化时,导致蛋壳质量变差,可在日粮中直接添加罗维素HyD,保证蛋壳质量。
VC在VD3在肾脏的转化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并参与胶原化合组织的形成,正常情况下蛋鸡能合成VC,故一般日粮中不需添加VC,但在各种应激条件下,蛋鸡体内VC的合成能力明显不能满足需要,在日粮中添加200 mg/kg VC,有利于提高产蛋量和蛋壳质量。
2.1.3微量元素:日粮中铜、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要满足产蛋鸡的营养需要。日粮中锰添加量为100 mg/kg、锌80 mg/kg时可增强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13]。一些复合有机微量元素可增加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建议在产蛋后期使用复合有机微量元素。
2.1.4电解质平衡:碱性饲料有利于蛋壳形成,因此,可在日粮可通过添加碳酸氢钠来改变离子平衡。产蛋鸡日粮电解质平衡值(DEB)值适宜范围一般为 137~245 mmol/kg[14]。
2.1.5控制产蛋后期蛋重:随着日龄和采食量的增加,后期蛋重增加,蛋壳表面积增大,破蛋率较产蛋高峰期高很多。因此,可适当降低日粮的粗蛋白和蛋氨酸水平,调控后期蛋的大小,从而减少破蛋率。
饲养环境是影响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一个稳定、舒适的饲养环境,可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能。对于蛋鸡来说,光照和温度是最重要的2个环境因素。产蛋鸡最适宜的光照强度10~20 lx、光照时数 14~16 h[15-16],目前国内大部分养殖场采用的是16 h光照程序。温度对于蛋壳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产蛋鸡适宜温度为18~23℃,在夏季高温季节可采用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水帘降温系统)降低舍内的温度。此外,也应保证鸡舍内的通风,良好的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含量,为鸡群提供新鲜的氧气。因此,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适时通风,改善鸡舍内环境;夏季加大通风量,排出鸡舍内的温热浊气。
2.3.1加强蛋鸡育成期的管理:开产前蛋鸡的体重、均匀度和胫长决定了蛋鸡产蛋期的持久力和蛋壳质量。开产体重大,鸡蛋就大,后期破蛋率增加;胫长不达标,骨骼发育不完全,影响钙的贮存和释放。因此,控制好开产前蛋鸡的体重、均匀度和胫长是蛋鸡养殖成功的关键。育成期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饲养密度应合理。②从8周龄开始定期称重,低于标准体重,则增加喂料量或提高日粮营养浓度;高于标准体重,则维持喂料量或降低日粮能量水平。③根据体重大小进行更换饲料。④14~18周是蛋鸡卵巢和输卵管快速生长时期,应保证该阶段足够的体增重,促进生殖系统的发育。⑤合理的光照制度,保证体成熟与性成熟的协同一致[17]。
2.3.2午夜给料:热应激鸡群和产蛋后期鸡群,可在夜间给予1 h的光照以及足够的饲料,使每只鸡每天增加采食量2~5 g,有利于改善蛋壳质量。
2.3.3增加捡蛋次数:捡蛋不勤,容易造成鸡蛋在集蛋槽内或拖带上相互碰撞破损,或个别鸡蛋在鸡笼被产蛋鸡踩踏,因此,可将笼底最适坡度保持在7°~8°且增加捡蛋次数。相关文献报道,每天捡蛋2次,破蛋率为5%~5.5%,每天捡蛋3次,破蛋率可降至 0.75%~1.0%[17]。
2.3.4减少鸡蛋的储存时间:随着鸡蛋存储时间的延长,鲜蛋水分蒸发,重量减轻,蛋壳质量降低。尤其在高温季节鸡蛋存放时间长,外界湿度大,鸡蛋表面或内部很容易出现霉斑,尤其是白壳蛋和粉壳蛋[18]。因此,高温季节鸡蛋要及时收集,并存放于空调房内,房内湿度过大时还要安装除湿器,降低房内的湿度,以免造成鸡蛋降低等级。
大部分传染性疾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产蛋下降综合征等均会造成鸡蛋蛋壳质量下降,产生薄壳蛋、软壳蛋、无壳蛋、畸形蛋。该类高危疫病应根据当地的疫病情况和本场抗体检测水平及时制定合理免疫程序,做好免疫预防工作。另外,养殖过程中鸡群也会发生一些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梭菌等,治疗过程中使用磺胺类、呋喃类、抗球虫药等药物也会影响蛋壳质量,所以在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应科学合理用药,严重影响鸡蛋品质的药物尽量少用或者不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改善蛋壳质量的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植物精油、酸化剂、植物提取物、复合有机微量等,可以结合本场的情况选择添加[19]。
影响蛋壳质量的因素多种多样,且改善蛋壳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因此,对规模化、集约化的蛋鸡养殖场只有通过选择优良的品种、提供均衡的营养、进行良好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疫病防控和保健,才能有效地改善鸡蛋蛋壳质量,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