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艳玲
(广西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创新驱动就是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我国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为国家培养时代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微课“短、小、精、活”[1],对大学生有较大吸引力,问题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回应问题、解决问题,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微课视阈下开展问题教学是有益尝试。
微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不固守传统,顺应时代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1.顺应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现在正在经历信息革命。高校课程教育在信息时代遇到了挑战,传统的课堂教育优势不再,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已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必需品,大学生通过手机网络浏览资讯、相互交流的时间慢慢侵蚀课堂教学时间。成长在互联网迅速发展时期的90后大学生,习惯于网络空间的快餐式阅读和学习,传统的课堂学习显得尤为漫长,无法持续吸引大学生,大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低头玩手机成为度过漫长课堂的必然选择。大学课程教学方式必须顺应时代的变化,课程教学内容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展现课程内容,使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有多种选择,提高课程学习积极性,增强大学生课程持续学习的愿望。随着网络的普及,社会进入了微时代,微课、微电影、微信为人们热衷和喜欢。与传统课程相比,微课的授课时间更短,成功的微课不超过10分钟,大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掌握一个知识点,而且,由于微课授课时间短,大学生学习的时间更为自由,更符合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式的学习方式。问题教学同样围绕主题展开,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是从解决问题开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决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解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选择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解决大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问题,《形势与政策》解决当前社会热点认识问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解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解决问题,微课和问题教学具有明显优势。微课多种方式有效解决问题,问题教学直接以解决问题为宗旨,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在微课视阈下开展问题教学优势明显。围绕问题进行微课教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既紧密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又顺应时代变化要求。
2.以学生为中心,贴近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必须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思想政治课程,微课视阈下问题教学,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解决大学生在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实现贴近学生,为学生服务,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低年级阶段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解决大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问题,以适应社会为微课切入点,紧密联系大一新生的身心要求,使大学生一入校即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产生兴趣,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近代以来的中国和世界,促使青年大学生既坚定理想又能脚踏实地。高年级阶段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主要问题,以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激励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使当代大学生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同祖国同命运、共呼吸,实现青年兴国家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等之间发展不平衡,在全方位育人等方面发展不充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要作出相应改变。新时代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不同以往的期待,教材中的内容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阐释和了解,他们期望更多人能够听到自己的见解,期望自己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微课视阈下问题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微课的制作者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学生根据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全方位搜集素材,以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得到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问题,学生是课程的参与者,参与者切身体会,感受深刻,理解到位。
3.融合多种教学法,教学效果倍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效非常重要。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效果,长期以来,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探究式教学、专题教学、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这些教学方法大多需要固定的场所、时间,通常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在较为封闭的环境、较为被动地接受均质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进行个性化选择。近年来,网络走入千家万户,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在网络空间,大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教室,更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对于通过网络能够学习到的知识,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始学习,学习更为主动,学习效果更好。新时期,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必须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倍增。微课是顺应时代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微课授课时间短、知识点更加突出、便于通过网络传播,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在较短的时间里即可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更为自由、学习方式更为灵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内外全方位育人。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讲清某个知识点、讲透某个关键点,这些知识点和关键点就是问题点。因此,问题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把紧密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微课和问题教学有机融合,既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问题,又使学生深刻领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微课视阈下问题教学,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以微课为问题解决手段,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学生根据对问题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方式整合微课素材,为使微课更具吸引力和说服力,在微课讲授中,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式会经常出现,多种教学方法在微课中实现融合,使课程知识点更加清晰,使大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为到位,课程教学效果有效提升。
微课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以微课为载体,围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展开。
1.提出问题——培养大学生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视阈下问题教学,围绕课程教学目的,通过微课的形式思考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认识的起点。首先,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问题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范畴,在这一范畴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五门课程分别回答相应的问题,在这些问题之下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可以形成小问题。问题教学即是通过小问题理解大问题。形成小问题基础在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材高度凝练,大学生在通读教材之后会有许多疑惑点,这些疑惑点就是大学生提出问题的关键点,以此为切入口,联系课程内容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内容深入学习。其次,形成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核心问题。在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教师形成课程内容的核心问题,以核心内容为中心,分解出各个章节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再细化出与现实紧密结合的问题。问题教学主动回应学生关切、不回避现实问题,把社会热点和学生自身思考结合起来,通过微课来展现学生自身在学习中的关注点,这些关注点就是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点。各课程任课教师解决好课程内的问题,才能实现各思政课之间的有机衔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育的整体教学效果才有可能实现。再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间形成问题链。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提出、归纳能够反映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核心问题,然后定位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从逻辑上将其勾连起来,形成问题链。[2]由于课程开设有先后,在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中,任课教师应有意识联系前面所学内容,提出相互关联的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相互贯通,并在时机成熟时结合学生专业内容提出思考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所有课程学习。因此,在实际的课程承担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教师尽可能承担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唯有在与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才能深刻把握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才能深刻认识到学生在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问题,才能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才会具有持续性。最后,形成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群。问题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学生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学生是课程学习的主体,主动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提出问题是对知识点的思考,一定程度上,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的意义还要重大,回答问题仅是对问题的简单应答,而提出问题是对社会现实的主动关注反思,前者是被动的,后者更为主动。
2.解决问题——培养大学生内化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问题。通过微课,结合所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解决提出的问题。通常问题的提出包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社会提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使用相应的解决方法。充分利用传统的课堂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堂中提出共性问题,学生在课后整合素材形成微课解决问题,教师对比同一问题不同专业学生的回答,分析不同专业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中的差异,在教学中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同时,教师总结学生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理解,在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中心环节,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解答主体是学生,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次引导,使问题更能契合课程内容,进而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课程理论解答问题,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内化思想政治理论。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以对课程的认识为问题点,思考课程内容,在课程学习中,对课程内容的疑惑点、思考点、启发点等提出问题,在章节内容学习结束时,结合实际提出自己的问题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解答方式多样,其中关键知识点和难点问题要求学生以微课的形式全面解答。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自己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回答,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其他学生思考回答,同一问题不同专业、组群学生共同回答。对于争议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师生共同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大学生反复内化学到的理论知识,教师引导大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充分使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专业课程实践场所,学生把专业课程学习、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学内容结合起来,作为微课素材,通过多次社会实践思考多个问题,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思考,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对社会的一次主动认识和客观分析,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次主动接近,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一步。以微课解决问题是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深化了对课程理论的学习,真正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实现课程价值。
3.反思问题——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思想政治工作旨在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讲清楚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理论可能会忘记,唯有思维能够长久发挥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理想状态就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微课途径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清教材基本内容,弄明白理论知识的科学内涵,形成课程内容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通常对问题的反思设置在课程章节结束之时,在学生对章节内容有了认识和了解,通过课前、课中的问题领会教学内容之后,对章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思考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3]形成理性思维认识。对问题的反思,同样以问题的形式表达,以微课的方式解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课程章节内容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总结所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以问题的形式把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结合起来。总结课程所学,是对所学内容的重新回顾,是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归纳出核心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教师及时引导,使学生的思维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相吻合,坚持实事求是,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课后反思的问题可以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疑惑点,可以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己理解最为透彻的知识点,可以是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可以是理论与自身实际的思考。提出问题是感性认识,解决问题是内化理论,反思问题则是要培养理性思维。通过反思问题,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反思问题不是胡思乱想,是基于实事求是的思考,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努力的结果。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反思,形成理性思维,提升大学生理性分析社会现实的能力。
创新引领发展,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适应时代要求,创新课程教学方法,在微课视阈下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时代感和吸引力,培养适应时代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