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英译历史文化传承问题研究

2018-02-12 06:42付明明张丽宏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

付明明 袁 福 张丽宏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文化是人们通过长期的积累所创造出来的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是社会的遗产。中医文化则是从文化的视角解读中医之独特之处,其目的在于谋求中医现代化的发展。广义的中医文化是指中医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而狭义的中医文化则是指中医学理论体系所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蕴含的人文价值与文化特征。

一、中医英译的历史发展情况

中医英译历史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历史,其中经历了从以外国人为翻译主体的探索阶段,到中国人参与并逐渐成为主体翻译人群的发展阶段,最后进入了中医英译的标准化阶段。

在初期的探索阶段,著名的药化学博士伊伯恩 (Read BE,1887-1949),自1928年起,连续用十四年的时间翻译了《本草纲目》的兽、禽、麟、介、金石部;英国著名科学家、皇家学会会员,研究中国科技史及医学史的权威李约瑟 (Needham,J.,1900-1995)博士,历经近三十年,完成了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在发展阶段,继王吉民、伍连德先生出版的研究中国医学史发展历程的全英著作《中国医史》(“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后,许多中国人都开始加入到了中医英译的队伍中来。如被誉为“中医典籍全英译本第一人”的罗希文先生,他是搭建中医走向世界桥梁之人。他在这一阶段英译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清晰梳理了经典脉络并汇集了历代名家的注释。李约瑟博士在为罗希文的《伤寒论》做序言时评价说:“在这部著作中,罗希文作出了具有异乎寻常价值的工作,这将对全世界的学者更好地理解中国医学史作出贡献。”

进入中医英译的标准化阶段后,大批的中医英译工作者开始致力于规范中医英译的词汇与用法的工作,大量的中医汉英、英汉辞书、词典不断出现,最具影响力的如2004年由谢竹籓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该书在“2004年10月21-22日制定传统中医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第一次非正式研讨会”上,被确定为制定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主要参考用书。

二、中医英译历史过程中文化的重要性

1、文化的吸引是促成中医英译作品出现的原因之一

纵观中医英译历史人物,无一不是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爱与敬仰之情。如国内的王吉民、伍连德先生,基于特定历史时期,介于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医文化处于国际的劣势地位之时,为了向国际社会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挺身而出,编撰“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这是对中华文化的由衷热爱之举;国外中医英译的工作者在英译中医之初,亦是受到中国文化的感染,在深深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独特之时,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对中国文化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最终助其传播。如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的第六卷医学卷中首先介绍的内容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医学”。其中涵盖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足以看出李约瑟先生对中医背后中国文化的重视与理解程度。也正是基于对中国文化的敬仰,才促使李约瑟博士能够愿意耗时近三十年来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

2、文化是评价中医英译作品质量的标准之一

对于英译作品来说,“信、达、雅”是衡量优劣的基本标准。中医英译时,是否能够参透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否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做到无障碍的传播,其中涉及的文化内容是评价中医英译作品质量的标准之一。中医作为一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学科,它是我们祖先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疾病的经验总结。其中字里行间都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正所谓“一字一世界,一笔一乾坤”。中国文化在中医作品中可谓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中医的“气”,“气”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有着丰富内涵的核心词汇,它贯穿于中国哲学的始终。中国传统哲学用“气”来阐释宇宙万物的生成,解释生命的起源以及生命和精神的构成要素。中医学继承、发挥了中国传统哲学“气”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元素的思想,用“气”来指运行于体内的人体机能原动力。所以,想要将“气”准确的翻译成英文,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入的了解,是无法准确把握的。

三、实现中医英译过程中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

自18世纪以来,古今中外许多中医爱好者都试图将中医这门传统医学传播于世,希望其能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并应用,许许多多英译人员也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去推动中医英译事业的发展,但历经百年仍困难重重。中医译事之难在于形神俱合,信达雅兼备,而译者之难在于融合东西方文化精髓,通晓古今知识流变。

1、重视中医英译人员的文化水平

20世纪60年代以前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语言问题,往往忽视了人在翻译实践中所发挥的作用。事实上,从语言产生之日起就离不开人的参与,因为人就是语言的发明者和使用者。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译本还是不能具有与原文等同的质量,(通常)不是因为这种目的语本身的句法或词汇存储量不够,而是因为译者篇章分析的能力有限。作为科技翻译和文化翻译的结合体,中医翻译是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英译不仅涉及语言而且还涉及文化因素。对于中医英译的工作人员来说,个人文化水平将会限制英译文本最终的高度和深度,换言之,译者是决定译著质量的关键。所以,一定要不断提高译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才能不断出现更加优秀的中医英译作品。

2、中医英译作品要注重彰显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学理论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其特点是从哲学的视角探索生命,将天、地、人完美地结合成一个整体。要对其进行翻译,就必然要考虑文化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为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若是翻译工作者欲进行中医英译工作,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应当系统地对中国文化进行学习。中医文化是西方人眼中东方主义的代表之一,具有神秘感。译者需要从文化身份的定位和中医文化认知等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翻译素质,这样才有可能做到翻译的原汁原味。

3、进一步完善中医英译标准化工作

2007年10月16日WHO西太区在北京颁布首个《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历经了数年的研究与探讨,对于英译的选择原则、西方医学名词术语的应用、标准名词术语与直译、标准化术语的内容、标准化术语的结构、标准化术语的注释等问题,《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一书中都给出了标准。但虽然说是标准,却尚且存在许多不足。例如,作为制定名词术语国际标准的参考书目太少,主要是采用谢竹藩主编的《中医药常用名词术语英译》;另外,选取的标准化词条太少,第二次研讨会通过的词条只有4200条,且标准表述过于简单,衡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是“约定俗成”,所有的英文单词均来自被普遍认可的字典,对于一些虽词不达意的词条却仍继续使用,这就避免不了中医英译过程中出现文化缺失的现象。

肖平指出:目前中医名词术语翻译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乱’,几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多少字典或文献,就有多少种表述方法,从用词到句式都不一样,令读者无所适从。这种局面急待解决,正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中医英译也是,没有严格的标准,就没有办法将其准确的传播,会使得读者对中医困惑不解,甚至误解中医原意。中医标准化英译工作的有效开展,将会为全世界中医药的教育、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信息传播以及各国间的经贸往来,都带来极大的便以和社会效益。

中医作为世界传统医学的代表,面对当下人类回归自然的医学理念,中医学以其独特的医疗模式和显著的医疗效果以及极小的毒副作用,再一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以及面向世界“一带一路”步伐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强调中医学向世界传播过程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既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人的责任和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小芳,刘成刘,海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中医术语的英译[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4,(1).

[2]曹凤龙.论中医方剂学中“气”的翻译[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

[3]张宗明.关于中医方法论课程设置的思考[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4]石少楠.释义理论视角下中医文化国际传播翻译原则探析[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

[5]尹宜宜,任冰文,王丹.归化与异化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12).

猜你喜欢
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现代临床医学》名词术语书写要求
标准化简述
摘要英译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论语》英译的转喻分析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