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健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吉林分校,吉林 吉林 132000)
关于微课程的概念,至今学界并未给出一个标准统一的界定,大多学者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理解微课程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根据胡铁生等人的已有研究以及教育部发布的微课参评项目要求的文件,文章认为,“微课”是“微课程”的一种形式,全称“微型视频课程”,是在微型学习理论指导下,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核心知识点讲授、实验操作、疑难问题解答等环节展开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相关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其核心要素是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此外还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馈以及微反思等其他辅助性教学材料,它们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理解,本文认为,所谓“微课程”应至少包括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时间短。一般来讲,“微课程”的持续时间在5-15分钟之内最佳。几分钟的时间相对于传统课堂40分钟的教学时长短小了很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短时间进行高效的知识建构。
(2)直击知识点。“微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是以知识点为基本单位的,每个微视频仅讲述一个知识点,以将一个知识点讲懂讲透为最终目的。如果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较多,可以做成系列微课的形式来呈现。
(3)使用灵活方便。“微课程”主要由微视频组成,因而其具有体积小,适合在多种设备进行播放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学习,有利于将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加以利用。
(4)个性化程度高。“微课程”除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应用,更多的时候适合学生利用自己的闲散时间来学习使用。被学生选中用来自学的微视频多数是学生个人感兴趣或者与之工作生活相关的,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征。
《经济法律基础》这门课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科专业的必修课,是会计学、金融等专科专业的选修课程,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等本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
该门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主要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大专水平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会计人才、金融人才等服务的;它可为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学等开放教育各专业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一些涉及经济法律内容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可为企业、个人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利益提供帮助。
由于《经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包含较多的知识点,且其中不乏一些较为枯燥难懂内容,如果仅仅按照先前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授,不但容易让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处境,而且教师容易受到学生情绪的影响从而带来较差的教学效果。“微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进行短时间的基于知识点的学习,在传统的《经济法律基础》课程中应用微课程进行适当的教学模式改革,相信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所裨益。
为了能使“微课程”的引入更加适合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本研究首先对本课程2016级秋季26个学生进行了有关“微课程”的调研,得出如下表1所示的结果:
表1:《经济法律基础》学生前期调研结果
通过表1可以知道,选择《经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生全部拥有智能设备,这里主要是智能手机,为本研究提出的开展基于微课程的教学策略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此外,多数学生先前听说过“微课程”,并且乐于将“微课程”引入现有的传统课堂教学中,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加以改进,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和形式等媒体因素的总和。它具有指导性而非规定性。没有一种教学策略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活动,本研究针对吉林市广播电视大学2016级秋季选择《经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学生经过不断的教学策略改进,得出以下几种有利于提升学员学习效率和积极性的教学策略,通过对下述几种教学策略的提出,希望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提供可供实施的模式,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水平的最终提升提供一定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在传统的《经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环节,课程的引入是由主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归纳总结后,通过板书和PPT相结合的模式向学生呈现。在引入“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形式后,本研究在课前首先为学员播放三个微视频,播放结束后让学员通过投票的形式选择最想要学习内容,得票数最多的微视频为本节课教师将要为学生深入讲授的内容。
学生在每节课前通过对三段微视频的观看,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成了三个知识点的学习,对于落选的两个微视频,教师会在课后将相关的学习资料发到本课程的教学群中,供学生在课后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选择学习。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经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拥有较多的新名词,很多知识点较难理解,课堂上学生容易陷入被动接受的情形,参与热情较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引入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策略。在具体应用时,教师首先将26名学生进行随机分组,这里将其分为5组,其中4组为5人,1组为6人。分组完毕,让各组学员利用自己的智能手机观看教师事先放在网络上的微课程,观看结束后,组织各组学员选择代表回答教师就微课程中呈现的知识点而提出的问题,教师为各组学员的答题情况进行打分,得分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本研究设计制作的微课程多为八分钟左右,考虑到每次的课堂教学时间,这里在每节面授课中开展三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通过该教学策略的引入,本研究发现,原本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较少的情况有所改善,学生间通过几轮互动彼此加深了理解,更加愿意参与进来,学习氛围明显提升。
由于“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适合学生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加以学习的特点,本研究在课内和课外都将“微课程”加以利用。考虑到电大学员具有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足等特点,本研究将适当的奖励策略引入到《经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之中。
教师在每节“微课程”之后,均为学生准备2-3个问题,学生在观看完“微课程”之后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选择性的回答某个或全部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结果进行记录并给出相应的分数,对于总分排名为前五的学生,在全部面授课程进行一半时,教师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和小礼物,作为对其学习情况的鼓励。之所以选择在期中为学生发放奖品,是因为希望让没有获得奖品的学生向已经获得奖励的学生学习,争取在期末时候做的更好,获得期末的学习奖励。
通过两轮的奖励机制,本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所提高,学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更加频繁,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既轻松又活跃,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改善。
在将“微课程”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引入《经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后,虽然每节微课均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但是在学生使用过程中仍需根据学生的使用反馈情况加以改进,以此来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课堂教学之余,本研究组织学生就自己观看的微视频给出反馈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已经发布的微课程加以改进。
学生评价教学策略的开展,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体验进一步提升,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均围绕学生而展开,他们不再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导着整个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基调。通过为期一学期的观察,本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所提升,学习兴趣有所增加。
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基于“微课程”的《经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策略研究,本研究发现,学生的期末考试平均分为92.5分,比上个学期的平均分86.7分高出5.8分。
此外,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仍保持着联系,遇到问题还会去课程教学群中提问。学生之间的关系并未随着课程的结束而结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依旧高涨。
本研究认为,“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潜力较大,如果运用的得当,确实能够为传统远程开放教育面授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善提供可能。接下来,本研究将会继续探究“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课堂内外的有效应用策略,期望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一点有意义的尝试和借鉴,为推动远程开放教育学习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出一点力所能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李小刚,王运武.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31-35.
[3]刘名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27-131.
[4]单从凯,王丽.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3,(12):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