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颖
(中央民族大学 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北京 10008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众多语言趋于消失的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语言消失的速度也将更加迅速。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消失都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损失。在此背景下,语言保护规划应运而生,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1993年定为“抢救濒危语言年”开始,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几个国家内以濒危语言问题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地区性机构纷纷成立。各有关机构的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濒危语言问题的影响力,社会对濒危语言关注度提升又进一步促进了语言学界对濒危语言的研究和抢救工作。中国是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实际,为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中国于2005年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由此,全国范围内的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调查、记录工作全面开展。赫哲族是我国北方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赫哲族共5354人,其中黑龙江省3613人,占总人口的67.5%。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无记录本族语言的文字,赫哲族文化都是靠着口耳相传世代传承。为此,赫哲语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饶河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边陲,隶属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县辖4个镇、5个乡,分别为:饶河镇、小佳河镇、西丰镇、五林洞镇、西林子乡、四排赫哲族乡、大佳河乡、山里乡、大通河乡。饶河镇是饶河县政府所在地。四排赫哲族乡是饶河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四排赫哲族乡距县城21.5公里,全乡总面积52平方公里。据县民族宗教局提供的数据,2009年饶河县赫哲族人口总数为992人,饶河镇740人,四排赫哲族乡176人,其余分散于各个乡镇。笔者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近年来镇内赫哲族人口的迅速增加,主要是因子女升学的需求和追求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四排赫哲族乡的大量居民在饶河镇内购置房产,移居至饶河镇,少数农民在春耕、秋收时期返回四排乡。故本次调查不局限于四排赫哲族乡,而是整个饶河县辖内。
新时期,赫哲族人口一直持增长趋势,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下,赫哲族传统生产方式开始转化为现代化新的生产作业之路,赫哲族地区全面实行上岸转产,弃渔务农,实行产业结构调整。物质条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适龄青年不愁婚嫁,婚生子女不愁抚养。完善的医疗条件和科学的生育观为婴儿健康出生和成长提供了保障,疾病的适时预防与及时治疗使赫哲族人的平均寿命大大提高,国家和政府对赫哲族给予的优惠政策让更多赫哲族人回归本民族,但赫哲族总人口的增加对赫哲语的掌握并未起正面作用。
据何学娟等人在2001至2002年在赫哲族人口聚居区的调查,以掌握赫哲语词汇量的多寡为赫哲语使用频率的判定依据,统计结果显示四排赫哲族乡赫哲语掌握情况是0.7%的人掌握,饶河镇是13.25%的人掌握,即饶河县赫哲语掌握情况为13.95%的人掌握赫哲语,86.05%的人不掌握。赫哲语的掌握情况总体趋势为使用者的年龄越大,掌握的赫哲语单词数量就越多,赫哲语使用趋向高龄化。能听懂和会说赫哲语已经成为一种本领,在为数不多的会说赫哲语人中,也不作为交际工具使用。其调查结论认为赫哲族这一群体,现在留存的赫哲人中的赫哲语主要是单词和短语,随着时间推移,高龄使用者的故去,可以说赫哲语已经到了极其濒危的程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种的国家,各民族的语言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使用者都会产生深厚的感情,热爱自己的母语。语言是识别民族成分的重要标志,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语言的权利,因此,科学保护各民族的语言,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饶河县赫哲语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近年来颇有成效,主要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提出 “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一观点,这是国家在新时期对待中国语言文字的指导思想和决策。这一决策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积极态度,为语言文字的保护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据饶河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介绍,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6年12月)、《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2017年5月),以及国家民委审议通过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为科学保护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文化提供了政策保障和物质支持。饶河县现行的各项赫哲族相关的举措均有专项资金,均以以上三项规划为政治依托,通过纵向申请取得支持,政府有政策保障、落实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实施有专项基金,使赫哲语保护相关工作规范化、责任化、常态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进行民族成分识别工作,正式确认赫哲族成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赫哲族得到平等的社会地位,各个民族之间平等、和谐共处。特别是改革开放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赫哲族人民对民族情感的关注日益增多,对自身身份认同感增强,民族认同感也随之加深。
当被问到“您认为赫哲语和汉语哪种语言比较重要”,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中心校退休的尤金兰老师认为赫哲语和汉语都重要,希望赫哲族孩子们能二者兼通,学会汉语是人际沟通和交往的必要技能,为了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也应该学赫哲语,尽量延缓赫哲语消失的时间。在与尤老师的对话中了解到,从1986年原四排村小合并了周边几个小学改为四排赫哲族中心学校时,主动向上级申请开设赫哲语课程,尤老师说:“想着自己会说,但赫哲族的孩子却不说自己的语言了,觉得应该教一教,有这个责任让本民族的孩子学习自己的语言,不能让这个语言就这么没了”。从与尤老师的交谈中能感受到她对本民族的热爱,并且在身体力行地为自己民族的发展出力,为了让下一代的孩子们学民族语,主动请缨开班授课;为了给后代留下些材料,让赫哲语免于无人知晓的境地,尤老师现在仍积极地整理、编写教材,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浓浓的民族情感。
由北京赫哲族研究会、黑龙江省赫哲族研究会等联合主办,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和人文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赫哲族发展高峰论坛”在佳木斯大学和饶河县召开。该大会邀请从事人口较少民族问题研究的专家、赫哲族研究的学者、赫哲族文化传承人及俄罗斯那乃人①代表等人参加论坛,会议旨在研究探讨赫哲族历史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
以高等学校为腹地,专家、学者通过田野调查了解现阶段赫哲族的赫哲语掌握情况、赫哲族人对赫哲语的态度及认同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状况。同时,各地的赫哲族研究会积极参与协作,在民间推动大众对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这些举措对掌握赫哲族语言状况,传承和发展赫哲族语言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饶河县的赫哲语保护工作在政府、专门机关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年在语言保护及文化传承上取得一定成效。
在访谈中了解到,2017年赫哲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乌日贡”盛会在饶河县举办。“乌日贡”是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族人民的节日盛会,给予了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得以展示的平台,把赫哲族同胞紧紧团结在一起,饶河县政府还积极邀请俄罗斯的那乃人参与其中,加强了身处两国的跨境民族沟通和交往。“乌日贡”大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国家对赫哲族群体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反言之,大会也是全体赫哲族向党和国家对赫哲族同胞给予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植的成果展示及献礼。
“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在201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伊玛堪是赫哲族独特的说唱艺术,表演形式为一个人说唱结合地叙述,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传承赫哲族语言、信仰、民俗和习惯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组织伊玛堪传习所是饶河县坚持了7年的举措,传习所从2011年开始举办,持续到2017年,在学伊玛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赫哲语,比专门开设语言学习班的效果更好。在访谈中了解到,饶河县在赫哲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中相关单位协同合作,分工明确。饶河县民宗局是宏观规划,具体落实是在省文化厅,县内由文广新局负责,文广新局下专设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专项负责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工作,国家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有一定的组织经费。有专门负责教学的老师,少数民族可以来上课,其他民族也可参加学习,相关“非遗”的工作有专人专管。在伊玛堪传习所上课的学员可获得一定金额的补贴,任课教师也有报酬,一定程度上鼓励带动了学员的积极性。
在2017年全国魅力城市评选活动中,赫哲族作为双鸭山市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文化的名片,饶河县伊玛堪传承人葛玉霞带领赫哲族儿童在中央电视台表演传统赫哲族说唱艺术,向全国人们展示了古老又神秘的民族文化的魅力。国家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扶持极大促进了语言保护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增强了赫哲族人民学习的动力和民族自信心,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和努力,给赫哲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
近年来,濒危语言保护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记录和保护工作更为重要。在黑龙江省民委和饶河县民宗局的支持下,退休后的尤老师及其大女儿开始整理赫哲语教材,历时两年,于2013年完成《赫哲语口语教材》的编写。该书着眼于日常生活语言,通过汉语、赫哲语音、汉语拼音比照方式编写,非常简单易学。不论老人还是儿童,只要会汉语拼音,都可以利用这本书学习赫哲语。在与尤金兰老师对话中,尤老师表示,虽然汉语拼音记音的方式不如国际音标记音准确、规范,但采取汉语拼音标记赫哲语语音,学员们更容易学,国际音标太过专业,学员学习前还要学音标,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放弃学习。
为保护和传承赫哲族语言及文化,佳木斯大学成立“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该基地定期举办赫哲语培训班,尤老师作为赫哲语主讲老师于2017年10月在佳木斯大学讲学,学员主要由各赫哲族地区主管领导、各地赫哲族研究会会长、民委主任、赫哲民族乡学校校长和老师组成,培训班所用的教材就是《赫哲语口语教材》一书。除定期举办培训,强化语言学习外,《中国赫哲族民歌大全》一书也在该基地资助下再版,民歌的内容都是围绕着赫哲族的生活和民俗文化,这对赫哲族文化的宣传和传播具有深远意义。高校与赫哲族研究会、社会优秀人士携手合作,大力推动了赫哲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相关纸质书籍的出版,不仅给赫哲族后代留下了宝贵资料,更为提高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赫哲族创造了条件。
语言是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宝贵的资源,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的消失都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保护濒危语言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赫哲语的保护和维持绝不是简单易行的短期行为,是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和语言工作者多方协同努力坚持的。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从可持续的角度出发,政府要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来保护赫哲族人行使和使用自己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保护其语言使用的环境,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认识,积极推广赫哲族语言保护行动并捍卫赫哲语保护的成果,让赫哲族的民族之花在华夏大地持续盛开。
[注释]
①俄罗斯的那乃人即中国的赫哲族,赫哲族是个跨国民族,在俄罗斯境内有赫哲族人口2万余人,当地人称他们为“那乃人”。
[参 考 文 献]
[1]戴庆厦. 中国濒危语言个案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480.
[2]高晓梅. 濒危语言赫哲语的语言变迁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6):104-105.
[3]何学娟.濒危状态的赫哲语[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20-123.
[4]李伟佳. 抢救赫哲族语言刻不容缓[J].满语研究,1996(1):130-132.
[5]游志能. 从赫哲族语言消亡看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保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