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论语》遇到“绝对小孩”

2018-02-11 02:30洪涓
教育界·中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家校联系论语

洪涓

【摘要】“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是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篇》)笔者面对的是一群“绝对小孩”,背后是一群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关系到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这两年我充分利用了“班级空间”这个展示平台,坚持每周一到两次的更新,及时展示孩子们在校各方面的活动、获得的进步以及日常的行为表现等。家长们通过“班级空间”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安心的同时促进家庭教育的跟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我不善于在家长面前夸夸其谈,也没有很多时间用于班级微信群的回复,那我就多做实在的事,多展示日常片段吧。

【关键词】论语;家校联系;班级空间

宋朝的开国宰相赵普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治理国家,也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孔门的政治技巧,它讲的都是大原则。但是从这些大原则中我感悟了很多教育理念,渗透运用到了我的班主任工作中。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绝对小孩》系列一直是我的最爱之一,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让我们检视大人很多世俗无聊的言行举止以及想着如何呵护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近期央视的《朗读者》节目中,朱德庸朗读了写给童年的一封信,信中说:“成功是什么?成功是,就算所有的价值观都变成金钱的时候,你还是不违反你的‘梦天性,永远拥有梦。……谢谢你,小时候的我,我会和你在一起,用我们自己单纯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虽说没有时光机器,我也无法回到童年,但是我每天上班面對的五十多个懵懂天真的“绝对小孩”,不就是我的童年化身吗?想来班主任工作是可以把《论语》和“绝对小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篇》)就以这两句话来看,孔子和现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做一个正直诚信的人是首要的,其次才是学习。刚接这个班时,我就和孩子们说:诚信,就是先要自己诚实,别人才会信任你。每个人都有一张无形的信用卡,一旦做了些不诚实的事,“信用卡”的额度就会降低,再要恢复就得花加倍的努力。三年级刚开始默写词语或者做练习卷时,有的孩子会斜着眼看同桌的答案,或者回家作业不做却说忘带了,等等。这时我就会说:“额度降低到零的话就惨了啊!”多数情况下学生们会认识到并改正,但是有几个学生屡次提醒教育仍然不改,我会天天盯着他们的言行并且不相信他们所说的话,让他们感觉到不被人信任的痛苦,同时也让别的孩子知道“信用卡”额度的重要性,也就是一定要诚信做人。如今,快两年了,班级这些孩子讲诚信已是蔚然成风:我因为批得太快没改出来的题,他们会主动向我提出;做练习卷时即使老师不在教室都是自己做自己的,“歪脖子”“长颈鹿”之类的行为已经销声匿迹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可以这样理解:有智慧,学好知识,事情到手上就很清楚如何着手,不会迷惑。有一颗仁爱善良的心,就不会受环境动摇,没有烦忧。有勇于面对困难的气度,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天真的小孩子最终要成长,要面对复杂纷繁的世界,所以从现在起就要逐渐引领他们形成完美的人格。

知识和智慧不光是在课堂上学习获得的,课外的阅读与思考是并驾齐驱的。我每学期都制订阅读计划,组建班级图书馆,指定合适的必读书目,交流读后感受等,使得这些孩子能扩大知识范围。同时,经常开展各类活动,锻炼孩子们各方面能力,如三年级时每两周举行一次主题班会课,我确定主题后,由孩子们自行组织、编排、主持、评价;这学期我们一起在城市公园欣赏春天,人人参与课本剧的表演,儿童节举行义卖等。孩子们是充满想象力的,能把这样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他们的天性就是玩,在玩的时候无形中大人期待的各种能力都会得到培养。

“仁”是《论语》这部书的核心思想,我们教育工作者也一贯教导孩子们要善良仁爱。“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论语·里仁篇》)这两则都说明仁的修养,要在心地上下功,孩子天性纯真,在幼小之时就需要引导其走上“仁”的大道。平时教学当中,学生的点滴言行都值得我们班主任关注并找到切入点进行教育。班级里有一名随班就读的孩子,智商稍有问题,爱唱歌,上课时会影响到同学们,专用教室上课时经常会趁老师不备溜出去在校园里玩,有时下课还会做些危险动作。还有一名行为有异常的学生,一直要攻击同学,会在课上随意奔跑和大声讲话。三年级刚接这个班时,我发现同学们对这两位“特殊学生”都是避而远之,不和他俩交流,这两个孩子很明显地被孤立了。在学校里他俩无助无依,必然会使他们变本加厉地扰乱课堂纪律,制造各种麻烦。我并没有和同学们讲大道理,也没有对这两个孩子制造出的各种麻烦严厉斥责,我只是学着用孔子“仁爱”的思想去影响同学们:关心这两个孩子的日常生活,他俩犯了错时以宽恕原谅为主,各类课外活动让他俩参与其中,爱唱歌的特殊学生每次在活动中唱歌时我真诚地带头鼓掌……渐渐地,同学们耳闻目染,开始认同他俩是正常的孩子,只是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而已,而这时候正是需要伸出援助之手的。“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用多讲道理,多讲规定,收效却是明显的。有次午饭后,我有事走到校门口,无意间发现班里的程梓涵同学拉着那位爱唱歌的孩子的手,跟着他看橱窗,然后又拉着他回到四楼的教室,生怕他会在校园里乱跑。后来我了解到这类同学们帮助、提醒、关心他俩的事情每天都有,只是我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罢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真的很欣慰。这两个孩子也在转变,他们感觉到了我们大家的爱,他们也很“有爱”了,他们乖了!

说到“勇者无惧”就想到有一次上语文课的时候,学习课文《翻越远方的大山》,文章是写刘翔把名将阿兰·约翰逊当作远方的大山,不断超越自己,克服万难,最终翻越了也就是战胜了曾经的偶像,达到成功的顶峰。当时还和同学们开玩笑说老师也要去翻越大山了,真正的山——珠穆朗玛峰,刚说完,同学们一阵爆笑,都说不可能:老师没时间,没过硬的身体,没有一流的攀登技术,没有……总之,万无可能。我说:“困难那么多,那么大,我想想也是不行了,算了,算了,我继续上课吧。只是我想问一下:难道那么多登上珠峰的人都是一抬腿就登上去吗?”同学们沉默,小小的心灵其实是有所触动和感悟的,那就是只有做一个勇敢的人,有一颗不怕困难的心,再加上实际行动,成功的使者是会来敲门的。朱德庸在《绝对小孩3》里曾这样说:“到每一个梦拐角,找回你自己。”但愿我们这些亲爱的小孩都能找到一个梦想的拐角,找回智慧、仁爱、勇敢的自己。

学生在校的日常围绕一个字,那就是“学”。关于如何学习,《论语》里有多处提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篇》);“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篇》);“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篇》);“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一言以蔽之,就是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学习才有更高的效率。身边处处是榜样,晨会课、品德与社会课上经常会结合事例和孩子们讨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有时我也“现身说法”,告诉孩子们我近阶段看的书目、学的内容以及取得的进步,让他们真切理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是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篇》)我面对的是一群“绝对小孩”,背后是一群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关系到家校之间的良好合作。这两年我充分利用昆山智慧教育云平台中的“班级空间”板块,坚持每周一到两次的更新,及时展示孩子们在校各方面的活动、获得的进步和日常的行为表现等。家长们通过“班级空间”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況,安心的同时促进家庭教育的跟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篇》)我不善于在家长面前夸夸其谈,也没有很多时间用于班级微信群的回复,那我就多做实在的事,多展示日常片段吧,让家长在空间中自行捕捉孩子的身影,知晓孩子日常在校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难道不比在QQ、微信群中跟家长用言语沟通更具说服力吗?

《论语》,我一直在学习感悟;孩子,我一直在面对这样相遇相知的机缘,我愿意一直相守。

猜你喜欢
家校联系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电脑派位下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