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并发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2-11 10:04孙雪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5期
关键词: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孙雪娟

[摘要] 目的 回顾性观察糖尿病并发肾病治疗中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52例,分别给予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腹透组16例,血透组36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腹透组患者血压、BUN、SCr、PTH、Ca、P、ALB、白蛋白水平均与血透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血压、PTH、ALB、白蛋白水平腹透组均低于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N、SCr、Ca、P水平腹透组与血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透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血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不大,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及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

[关键词] 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175-02

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即为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会有20%~40%患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死亡率较高。临床治疗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时,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无法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病情进展后,透析指征出现,需给予患者透析治疗,使机体受到的代谢产物损伤减轻,病情进展速度减缓[1]。目前,可采用的透析方法比较多,疗效不尽相同,该院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以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该疾病治疗中的效果,旨在为临床选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接收的糖尿病并发肾病新进入透析患者52例,按照治疗方式,腹透组16例,血透组36例。腹透组中,男9例,女7例;年龄46~71岁,平均(51.8±2.9)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5.6±1.7)年;2型糖尿病15例,Ⅰ型糖尿病1例。血透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2.4±3.1)岁;糖尿病病程2~12年,平均(5.3±1.9)年;2型糖尿病35例,1型糖尿病1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均具有透析指征;③均对该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经比较,两组患者资料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对血糖有效控制,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利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促红细胞生成素常规补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补充铁剂等。常規治疗基础上,腹膜透析组进行的为非卧床腹膜透析, 透析置管方式选择常规脐旁手术切开方法置管, 管道为 Tenchhoff 直管。透析液及透析装置为Baxter公司生产的腹膜透析液及 Y 型透析装置,1.5%~2.5%腹膜透析液2 000 mL/次,4次/d,共透析3个月;血液透析组患者的透析机型号为:德国费尤斯、金宝, 透析器型号为 FX60,采用碳酸氢盐透析液,透析血管通路为中心静脉经皮插管或动静脉瘘, 血流量控制200~250 mL/min,透析3~4次/周,4 h/次,根据个体情况适当调整超滤量及超滤模式,共透析3个月。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磷(P)、白蛋白(ALB)水平;观察两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利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血压、BUN、SCr水平比较

治疗前,腹透组患者血压、BUN、SCr水平均与血透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腹透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血透组;而BUN、SCr水平腹透组与血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后PTH、Ca、P、ALB、白蛋白水平比较

治疗前,腹透组患者PTH、Ca、P、ALB、白蛋白水平均与血透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腹透组患者PTH、ALB、白蛋白水平均低于血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P水平与血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透析期间,腹透组有3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6.7%(3/16),其中,感染1例,心脑血管疾病2例;血透组有5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13.9%(5/36),其中,感染1例,心脑血管疾病4例。腹透组患者透析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与血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指出,与非糖尿病肾病患者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更为复杂的病情,治疗难度也更高。现阶段,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透析治疗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受到广泛的关注,尽管学者并未形成关于不同透析方式疗效方面的共识,但绝大多数学者认识到,透析方式选择时的重要依据为并发症、生存率等指标[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中包含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时,会提高2倍肾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且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高血压均参与[3]。学者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时,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后,可明显降低心肌梗死等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发生率,降低幅度能够达到24%[4]。该研究中,腹透组患者经腹膜透析治疗后,患者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治疗的血透组,这说明,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可对患者合并的高血压更为有效的控制,原因可能是腹膜透析能够更为良好的将中大分子毒素物质清除,减少升血压物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钠离子与钙离子浓度降低,实现降压并有效控制的目的,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5]。endprint

低蛋白血症的营养不良与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和病史率增加有关,被认为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6]。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不充分、糖尿病胃轻瘫以及感染等并发症有关。该研究表明,血透组白蛋白较初始透析前显著升高,而腹透組白蛋白较透析前改善不明显,并显著低于血透组,这可能由于腹透过程中,经腹膜丢失大量蛋白,加之从腹膜透析液中持续吸收葡萄糖抑制食欲,大量腹膜透析液增加腹部饱胀感,导致患者进食少,故较易发生营养不良。多中心数据显示腹透患者营养不良患病率较血透患者显著升高(42.3% vs 30.8%)[7]。

目前国内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透析方式的选择还是主要基于该中心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开展情况,医师的个人经验和看法,糖尿病并发症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环境、主观意愿等。糖尿病肾病患者腹透和 血透这两种替代治疗方法在透析充分性、残余肾功能、远期预后及生存率、并发症和营养状况方面各具优势。该次研究结果显示, 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这与杨光等[8]研究结果相符合。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不大,各有优缺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根据自身条件及患者的病情酌情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次研究样本量小,时间短,缺乏对患者透析后生存率的统计,故研究结果仍然有待大样本,长时间全面随访的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 潘章磊,尹翘,贾彦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方式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效果的Meta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7, 38(2):147-149.

[2] 汤梦娟,李岩,肖蕊,等.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20):3886-3888.

[3] 张清霞,邱晶,王丽莹.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 12(7):32-33.

[4] 陈庆云.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5):65-67.

[5] 孙亦兵,刘月英,王莹.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20(3):378-380.

[6] Yang W, Lu J, Weng J,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191.

[7] Kovesdy CP, Shinaberger CS, Kalantar-Zadeh K. Epidemiol ogy of dietary nutrient intake in ESRD[J].Semin Dial,2010, 23:353-358.

[8] 杨光,黎小燕.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3,3(11):45-46.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膜透析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腹膜透析导管破裂3例保守处理过程及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及治疗现状
贝那普利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病因分析
腹膜透析在尿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