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要】随着新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推进,教学要求也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满足不了学生能力发展需求,教师不能将眼光局限在理论知识点的讲述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帮助打好英语基础,保证未来在英语方面的有效发展。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及时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选择最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途径,体现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引导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本文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 自主学习能力 师生关系
在当下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认知程度,转变对英语的刻板印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融入英语课堂,在帮助下一步步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未来的英语学习道路扫清障碍。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观念、课堂教学途径等等方面着手,对教学方案作出全方面的完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正确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持有错误的教学观念,认为现阶段教学的重点是讲述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不会为学生提供自主消化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浅层次,在实际解题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也会在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中慢慢失去学习积极心,不利于下阶段教学的开展,更不要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扭转本末倒置的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
教师要正确定义自身在课堂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在讲解理论内容的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得他们通过高效的方式完善英语综合能力。正确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课堂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尽可能减少课堂对学生英语思维发挥的限制,构建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保证他们能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更有效。
二、巧用情境教学法,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各种各样新型的教学手段不断涌现,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情境教学法作为情境作用较为明显的一种被大部分教育工作者认同,它能以知识点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创建相应学习情境,将抽象的知识点的形象化具体化,降低了理解难度的同时增加了教学趣味性,使得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加高效。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优点,让学生更轻松地发现英语内涵,进一步完善英语综合素养。
情境创建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一种对应的作用也不同,如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挖掘英语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融入适当素材为学生构建贴近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使得他们意识到英语学习对生活的重要意义,主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又如问题情境,教师可以整合英语重难点,用关键性问题进行串联,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技巧。情境的创建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學习途径,弥补英语知识框架中的不足。
例如在进行《My week》这个单元的教学时,我会选择使用生活化情境帮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我会让学生用相机记录周末活动的场景,作为生活化情境创建的基础。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这些图片,使得课堂充满生活化气息,让学生的集中在课堂中,然后要求他们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在生活化情境中学生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转变,学习积极性提升了一个档次,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也变得高效,提高了英语综合能力。教师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教学效果。
三、开展课外教学,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只用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培养,教师要适当拓展教学途径,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探究的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完成的英语知识框架。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有弊,益处是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不会被课堂限制,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弊处也比较明显,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差,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容易丢失学习目标,浪费时间,不利于下阶段学习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完善课外教学方案,保证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高效性。
例如在进行《Ways to go to school》的教学时,我会使用课外教学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完成了课堂教学之后,我会让学生统计班级成员去学校的方式,用所学内容将统计内容整合起来,在下堂课展示。学生在课外学习热情高涨,为了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会重新钻研本单元的内容,通过自主学习方式完善综合能力。最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外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从根本上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中的体现,引导他们通过高效的学习方式完善英语综合素养,成功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马秀华.浅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4):168-169.
[2]屠锦花.小学英语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80):11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