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朋举 王昌金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我国从2000年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企业和政府的养老支出、消费结构、医疗保障资金、长期照料服务等产生很大的压力。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将成为一个受到大家普遍关注的群体,特别是面对老年人在面对退休、子女不在身边、失去老伴、失能、半失能等状况时,这些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了留守老年人,他们的家庭幸福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幸福是我们每一个人追求的生活目标,也是我们经常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个话题或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句话里面就包含着幸福。测量人们幸福与否及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幸福感。它一般指的是人们对当前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既包括积极的情绪,如喜悦或安详,也包括积极的状态,如沉浸或欣慰。借用主观幸福感的定义,我们可以认为家庭幸福感是一种以高水平的家庭生活满意度和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为特征的积极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老年人将更加体验到家庭幸福带给自身的快乐,也更加能融入到社会、家庭生活,从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达成身心愉悦的目标。
在20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认为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和个体的生物学因素是交互影响个体发展的,他把影响人的发展的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提出了社会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到间接环境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统以及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他认为,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微观系统包含了人直接接触的环境中所有的个人活动和互动。这个系统是与个体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系统,对于大部分老年人而言,这个微观系统就是他们的家庭环境。生活在养老院等照料机构中的老年人,他的微观系统还包括照料机构。老年人不但受到微观系统的影响,也会与微系统中的人相互的影响,进而促进个体的发展。
中间系统是个体与其所处的微系统及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过程。包括诸如家庭、同伴等这些微系统之间的连接和相互关系。这个系统处在微观系统的外部,会对个体所处的微观系统产生各种交互影响。如果微系统之间缺乏支持性的联结,就会导致麻烦的产生。例如,当老年同伴群体对某位老年人持否定态度,就会导致这位老年人从此郁郁寡欢,即使家人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他,都无济于事。
外层系统是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会对其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外系统包括正式的组织和非正式的组织。正式组织,包括社区机构和社会健康福利服务系统。非正式的组织,包括社区邻居、亲朋、各种媒体等。一般上来说,个体并不会参与到外层系统中,但外层系统的衰弱会给个体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特别是当一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
宏观系统是一个文化系统,涵盖社会的文化价值观、政治法律制度、风俗习惯等。它会影响到一个社会对老年人的态度、行为等,比如东方社会强调集体主义,西方社会强调个人主义,这反映在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会有不同的体现,我国老年人更会从集体中获得支持和满足,而西方社会中的老年人会从个人成就中获得满足感。
时间系统是这个四个系统的时间维度,它更强调四个子系统的即时变化和非静止性。它是不断变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都可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往的“4-2-1”家庭结构模式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只有变化也必然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
在这里,布朗芬.布伦纳进一步认为,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在最小的微观系统中生活,这些活动空间又相互交织成中间系统,外面又包裹着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每个个体都需要与这些系统保持一种最佳融合状态,否则,个体会调整、重塑系统来提供这种融合状态,以致达到最佳状态。
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显示,家庭幸福感比较高的人群有以下几个特征:女性、年龄更长、健康良好、非农户籍、受教育程度较高和初婚有配偶。
从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系统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是与微观系统、中间系统紧密相连的,比如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健康与否、婚姻状况,社区条件等会对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又受到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因此,决定老年人家庭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有内在的健康、家庭因素和外在的经济状况、社会支持因素。
有不少研究都发现身心健康会影响个体的家庭幸福感。比如2015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40%的受访者将“家人健康”作为决定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的基础,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家人健康”是决定个人幸福和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四个因素之一。对于老年人来说,自身健康状况、健康交流是老年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少老年人深受健康问题的长期困扰,这种困扰有些可以通过医疗条件的改善得到解决,而不少困扰是没法解决的。
尤其是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行动能力、自我照顾能力、日常活动能力等出现问题时,他们更需要获得家人和亲朋的照顾,但不少老年人非常看重独立性,他们不愿意给周围人增加太大的麻烦,由此又导致心理上出现一些忧虑,进而更造成身体上的脆弱。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可能会演变成一种恶性循环,交织在一起,彼此互相加重。从这个角度来说,健康对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与婚姻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配偶健康生活的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较高,而离异、丧偶或者终身未娶的老年人的孤独感较强,家庭生活的幸福感不如夫妻共同生活的老年人。“老伴老伴,老来伴”正是体现这个影响因素的最好写照,老年夫妻相互照顾,相互帮助,这样从心里上才会踏实,才会对生活满意,才会产生更多的幸福。
不但婚姻状况会影响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也会对它造成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温情融洽、有组织性的家庭环境有助于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家庭环境的好坏,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度,以及家庭氛围的融洽与否都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因为在不同的家庭结构中,老年人所体验到的关爱和幸福是不同的。并且在中国不少家庭中,祖辈抚养未成年子女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样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在教养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老年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降低其家庭幸福感。
经济因素对于家庭幸福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认为,家庭经济对老年人幸福感没有影响。但更多的研究发现,家庭幸福感与家庭平均月收入呈现倒U形曲线相关。也就是说随着金钱的增多,个体的幸福感并不会一直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开始下降。对于大部分老年人已经过了财富积累的阶段,拥有财富的多少对于其家庭幸福感的影响程度并不大。他们对于财富的看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系统的不断完善,绝大部分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一定的保证,家庭的经济状况能够为老年人生活提供物质基础,老年人都会体验到比较高的家庭幸福感。
但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子女和孙辈为了改善住房条件,往往要付出较多的金钱,由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许多老年人也开始想为整个大家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外层系统,社会支持系统在促进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方面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一般来说,外向的、善于交际的老年人可能有更多机会与别人互动,从而减轻自我独处时的孤独感,易于增进自尊和生活满意度。因此,外向的人格和老年期良好的精神状态呈正相关。如果缺少与周围人的良性互动,很多老年人将会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绝望和悲观状态。这从进城带孙辈的很多老年人例子中可以看到。社会支持会持续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一般来讲,老年人是从家人那里获得帮助,首先是自己的配偶,如果没有配偶就是子女,或是兄弟姐妹,如果这些人都没有,他的亲戚朋友也会帮助他。有研究比较城市老年人和农村老年人,发现享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支持资源的城市老年人比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
社会支持不但包括来自亲朋好友和政府的,还包括来自邻里、陌生人的社会支持。比如提倡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会让老年人觉得受到了尊重,这些也都使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不断得到满足。
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升老年人家庭幸福感可以从不同的层级系统着手,利用每个系统自身的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时间系统的维度下逐步提升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
心理学的很多研究都表明,身心健康是影响个体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健康的理念、健康的行为和健康的追求不仅是家庭幸福的基石,也是全社会健康文化发展的基础。从宏观系统来说,国家和社会不但需要增加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也需要不断完善健康行业的标准,比如食品、医疗器械、健康体育、老年保健等行业,与此同时,也需要注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将心理调节的内容作为大健康的内容之一。
从中间系统和外层系统来说,老年同伴群体、社区、社会组织都可以为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各自的作用,比如成立老年歌舞团、老年心理健康讲座、老年养生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老年人家庭幸福感。
家庭在经济支持、情感支持、日常照例等方面保持稳定发展对老年人安度晚年具有积极意义。由于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交圈子越来越小,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成为家庭活动的重要来源。不少研究都发现,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会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许多老年人会在照顾孙辈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他们会把自己与孙辈的关系看作是自己与未来的重要纽带,也把照顾孙辈看作是家庭对自己能力的一种肯定。需要提供科学、规范、合理的亲子教育、家庭教育、家庭关系等指导,解决老年人面临的实际困难。
同样,来自家庭成员的关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少老年人期望得到家庭成员更多的情感支持而非实际帮助。因此,全社会都需要倡导家庭建设,重视良好家教、家风建设,促进家庭成员之间亲情、爱情的健康发展,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从根本上建构和谐家庭关系,给老年人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一般来说,老年人倾向于与熟悉的人一起参加熟悉的活动,在没有退休前,人际交往的范围是自己单位、朋友圈和周边小区。退休之后,老年人的交往范围就只有周边小区。这时候,一个良性互动的同伴群体对于老年人的积极情绪起着关键的作用,当有许多老年人住在自己周围,而且有许多志趣相投的同伴时,无论城区还是农村的老年人,都会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只要邻居和周边朋友能够提供社会支持,那么家庭的有无就不那么重要了,当然这并不是说邻里关系可以代替家庭关系。
在日常的生活中,完全可以通过改善老年人的同伴关系,形成同伴间的良性互动,以避免其产生孤独感、体验到消极情绪。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老年人逐渐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因为拥有一定的兴趣爱好不仅仅可以丰富老年人的生活,同时也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交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同时,这方面的工作也需要子女和社区的不断推动。
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社会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提供有效的保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保障以及医疗保障的基础都有所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不论是在基础生活还是医疗卫生方面,我国老年人的保障制度都在不断地完善,老年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保证。很多地区建立了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服务机构或者服务窗口,使老年人在就医、购物等方面都能享受到较为便捷的服务。很多医院都设立有专门的老年病服务诊室或者定期组织专家、医生到社区为老年人解决医疗问题。不论是制度的完善还是医疗服务的提高,都对推动老年人家庭幸福感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社会生态系统论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出发来阐释影响老年人家庭幸福感的因素,健康、家庭、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家庭幸福感。社会中各系统通过与老年人的有效互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形成同伴间的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和养老体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必定能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的家庭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