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殖民科研活动研究

2018-02-11 23:18:05谭忠艳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满铁殖民者科研活动

谭忠艳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3)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殖民者在其殖民统治范围之内设置了以满铁中央试验所为代表的一大批科学研究机构,在多个领域展开了研究,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性科研活动,为维护其殖民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侵略性和殖民性。

一、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设立科研机构

日本殖民者在其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过程中设置了上百所的科研机构,据统计,到1942年9月为止,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地区设立的科学研究机构达93所之多,这些科研机构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体系以及行业,但是共同点在于目标具有一致性,体现了较高的专业性以及科研水平。

1.满铁的科研机构

满铁在华调查机关大致分为三类:一般调查机关、社业调查机关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实验机关,其中第三类的业务与前两类有很大的差别,但是“满铁自始就把它纳入调查机关的范畴,这是获取殖民地资源的需要,且只有以国家资本为经营基础的满铁才有可能经营这类机构”①。满铁的科研机构以满铁中央实验所为代表,其次则为地质调查所、农事试验场、卫生研究所、兽疫研究所等。

满铁中央试验所是后藤新平文装武备论思想的重要体现,1907年在后藤新平的建议之下,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满铁中央试验所,1908年正式运营。作为满铁在东北建立的规模最大、时间最早、水平最高的研究机构,直接对满铁负责,中央试验所最初只从事初级的工业研发工作,后来经过逐渐发展成为东亚规模最大的科学研究机关之一。从业务范围分析,满铁中央试验所早期主要从事大豆制油业和窑业方面的工业研发,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开辟了液体燃料、轻金属等一批新的研究领域,成为殖民地化学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质调查所是满铁成立最早的一个研究机构,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7年,满铁成立时设立的矿业部地质课,到1938年移交给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它的主要职能调查地质矿产资源,它的调查活动主要区域在中国的东北地区,但是在中国华北和南方地区也进行了一些调查,向北、向东延伸到西伯利亚和朝鲜。它的一些调查发现例如鞍山一带的铁矿等,在日本殖民者发展殖民工业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农事试验场。1913年满铁在奉天省公主岭附属地内设立了产业试验场本场,开展农事试验,同年5月满铁将奉天省盖平县熊岳城满铁苗圃设立为分场,1918年改名为农业试验场,1938年移交给伪满洲国。公主岭农事试验1935年增设了农业经营科,农业经营科的成立与日本的移民政策密切相关,主要负责为大量日本移民从经济的角度提供工业经营方面的指导。

卫生研究所。满铁1925年成立卫生研究所。1938年随着满铁附属地行政权转让给伪满洲国,该所的所属权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军部只靠日本供应疫苗和血清很困难,需要在满洲实现自给,似希望无论如何要接管卫生研究所,最后,以一部分下放给民间为条件,决定移交给关东军(七三一部队隶属)”②,改称为大连卫生研究所,在研究所内部设立了化学科、血清科以及细菌科等七个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和生产鼠疫、霍乱、伤寒以及猩红热等疫苗。

兽疫研究所。满铁成立之后,遏制畜疫是扩张畜牧业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1923年满铁筹划成立了兽疫研究所,由北海道帝国大学教授、农学博士和兽医学学士葛西胜弥筹建,1925年兽疫研究所在奉天正式成立,1938年兽疫研究所移交给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兽疫研究所在发展过程中业务范围逐步扩大,负责调查研究家畜传染病以及普通疾病,同时负责生产和配给血清以及诊断液等。

2.伪满洲国的科研机构

大陆科学院。1935年3月,伪满洲国宣布成立大陆科学院,规定“大陆科学院直属于国务总理,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目的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研究机构”③。大陆科学院刚刚成立的时候规模很小,只有5个研究室,经过不断的对外扩张,到1937年7月已经成立了12个研究室和4个实验室。到1942年末,大陆科学院的本院已经发展拥有了20个研究室、3个实验室以及4个工厂。大陆科学院在发展本院的同时,从1937年开始通过接受的方式建立了一批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面广,组织形式丰富的庞大的科研机构组织。

国立农事试验场。1938年由于内部改革,满铁由于内部改革将一批农事试验机关移交给了满洲国,改为国立农事试验机关,其中包括公主岭农事试验场、熊岳城分场、押木营子分场、辽阳棉花试验地等。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在移交给伪满洲国之后,逐渐发展成为综合性的中央农事试验机关,统一领导整个满洲的农事试验研究工作,到1941年升格为全满的农事试验场统辖机关,进行综合性的农事试验科研活动。

二、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进行的科研活动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地区设置了科研机构,开展了科研活动,包括化学工业研究、农事试验及农产品加工、地质调查研究、医疗卫生科研等。这些科研活动从科研本身角度讲取得了成果,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但是从本质思考都是为日军的侵略以及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

满铁中央试验所是日本殖民者进行化学工业研究的重要机构,满铁中央试验所的科研业务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进行大豆以及其副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其次,进行铝、镁等有色金属工业的研发,再次,对抚顺页岩油的提炼以及煤炭液化展开深入研究,最后,开展陶瓷类军用耐火材料以及副产品的研究。伪满洲国大陆科学无机化学研究室,进行了矿物的分析鉴定及调查,在吉林发现了用于油的精制、脱色、吸湿剂、吸着剂及维生素精制上不可或缺的酸性白土层。另外,燃料研究室研究了煤炭溶剂萘满及苯酚提取法、煤炭的完全瓦斯化、高新烷值挥发油的合成等。

公主岭农事试验场在农事试验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设立伊始进行了牲畜改良等该种试验,但是由于场地的缺乏,影响了研究工作的开展,最终采取了牲畜寄养的方式。从1926年开始,进行蒙古马的改良和蒙古牛的育肥试验以及关于鸡的试验,在进行品种改良的同时,附带进行了猪肉的加工试验、绵羊毛皮和鞣制利用试验。另外,公主岭农事试验场致力于土壤的调查研究,对于土壤的性质进行调查,对于土壤类型进行分类,土壤生产力进行判定,改良盐碱土壤利用。在土性调查方面,对于满铁沿线以及其培养线上的南满东部、内蒙古、伊通县、双阳县、怀德县、梨树县、昌图县、平齐线、白音太拉线腹地的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另外,从1914年到1930年,先后在盖平白旗和汤岗子进行了盐碱土壤改良和作物抗盐性试验。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地质调查方面主要进行矿产地调查、地质图测绘、一般地质调查。日本殖民者通过积极的地质调查活动,先后发现了鞍山铁矿床、油页岩、菱镁矿、矾土页岩。另外,地质测绘所测绘了地质图,“1915年制成‘满洲关东州地质图’(比例尺20万分之1),1917年完成南满洲地质预察图(比例尺100万分之1),1919年制成了关于南满洲一带比例尺为40万分之1的地质图”④,将南满洲地区划分为20个区,进行测绘,到1932年营口、大连、凤城、奉天、吉林、大孤山、桓仁、公主岭、图们江9各地区的测绘图完成,直至地质调查所移交伪满洲国为止,关于关东州的地质图完成了41幅(比例尺十万分之一)。

医疗卫生科研。日本殖民者进行的医疗卫生科研主要包括对传染病、营养问题以及环境卫生的调查研究。满铁卫生研究所调查研究了满蒙地区的主要传染病,例如鼠疫、斑疹伤寒、猩红热、天花、鼻疽、狂犬病等,另外,伤寒、脾脱疽、赤痢等问题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鼠疫是满洲地区的比较严重的传染疾病,1928年卫生研究所开始着手从防疫方面对鼠疫进行根本的研究,在预防治疗以及诊断方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例如从鼠疫菌中提取了有效的成分,研发出不含菌体的全新的疫苗,截止到1936年,在鼠疫流行的区域接种疫苗达30万人,经过彻底的治疗,最终仅有12个部落的148患者没有痊愈。

另外,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地区展开了兽疫科研,对于动物改良、育种等进行了研究。伪满洲国大陆科学院在接受满铁铁道研究所上下水道研究室及新京污水处理试验所的基础之上成立了上下水研究室,对于城市建设、改造以及上下水工程进行了研究。1937年7月大陆科学院成立院长研究室,对于资源开发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调查,例如工业布局的调查、国内替代资源研究等。总之,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地区展开的科研活动,范围广、规模大、水平高、针对性以及实用性比较强,对于日本关东军军事实力的增强以及日本政府侵略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伪满时期日本在东北地区科研的侵略性体现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东北地区广泛设置科研机构,进行科研活动,这些科研活动打着“学术研究”的旗号,但是研究的重点一直是实用技术以及应用技术研究,不管是从研究的目的还是研究成果的最终的用途分析,都体现了日本殖民者科研活动的侵略性以及殖民性。

从研究的侧重点分析,日本的殖民科研活动重技术性,轻学术性。日本殖民者设立科学研究机关以及开展的科研活动,并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活动,他们集结了大量的知识分子以及科学家在东北地区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解决技术难题,以及东北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据统计,地质调查所同时进行的调查八廓金矿及沙金地调查12项、铁矿及硫化矿调查20项、燃料矿物及窑业原料矿物调查26项;其他有用矿物调查17项以及一般地质调查11项。

另外通过科研机构的内部设置可以看出日本殖民地科研的研究倾向,以满铁中央试验所为例,日本战败前内部组织为:燃料化学课以及农产化学课,在燃料化学课下设了煤炭研究室、矿油研究室、合成燃料研究室、瓦斯研究室以及高压化学机械研究室等,这充分说明满铁中央试验室以技术性研发为主,以为日军服务的军事工业以及日本国内急需的民用工业为主,主要是为了满足日本军事战争以及掠夺资源的需要。

从研究的目的和作用看,其研究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日本殖民侵略的需要。日俄战争结束后,后藤新平就如何利用铁路实现“经营满洲”提出了种种主张,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出根据形势的变化,有必要在东北地区设立一个类似于台湾的大调查机关以及中央试验所,通过中央试验所设立的目的以及过程分析可知,日本科研机构设立本质是“经营满洲”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满铁中央试验所的试验成果对于日本的军事侵略战争起了推动作用,例如,中央试验所研发的2号重油成为日本海军舰艇的主要动力燃料,在珍珠港海战中广泛应用,对于日本海军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夏威夷海战后的1942年,日本海军部的永野军令部长、鸠田海军大臣,以日本海相的名义发来贺电以示感谢,对满铁中央试验所和抚顺炼油厂表示感谢”⑤。1933年昭和制钢所成立,生产国防工业所必须的钢材材料,昭和制钢所所长伍棠卓雄供认,考虑到满洲及其接壤地区突然发生事变时,制造军需品主要材料的钢铁,在当地生产是如何重要,这是无须多说的。另外,日本科研机构所进行的科研活动,许多课多及项目来自于日本军方的委托,例如满铁中央试验所进行了“装甲车试验、关于飞机用燃料油冻结的研究等18项军工研究”⑥。满铁中央试验所的部分科研项目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并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但是这样的成果极少。

日伪时期日本殖民者进行的科研活动体现了明显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一方面表现为以学术研究为幌子进行技术性以及应用性的科研活动,另一方面,部分农事试验以及卫生保健科研成果推广应用,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有限的利益,以发挥麻痹民众的作用。例如对于东北地区的特产大豆,满铁中央试验所“在满洲南北分设试验所,实验确定北部地区的土壤、气候等适合种植用于土地肥料及牲畜饲料的大豆种类,并根据土壤成分制作适合的肥料”⑦,对大豆的品种进行改良,将改良之后的品种以及肥料发放给老百姓,鼓励种植并回收,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认同,但是日本殖民者的根本措施在于通过有效的试验以及推广,增加农场品的产量,以掠夺更多的资源,保证战争供给,是其根本目的。

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在中国设立了众多的科研机构,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科研选题、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以至于专利制度和保密制度都已经相当完备和系统化、规模化,可以说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殖民地科学技术体系”,与日本本土的科研机构遥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科研体系,掌握了先进的科研技术,在东亚地区科研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日本殖民地科研体系在日本殖民侵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日军的军事实力,使日本殖民者更多的掠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战略资源,实现了服务于战争的目的。总之,伪满时期日本殖民者以学术研究为掩护,进行技术性研究以及地质勘测活动,提升军力、掠夺资源,体现了日本殖民者科研活动的殖民性和侵略性,说明日本殖民者大规模进行科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殖民侵略。

注 释:

①解学诗.评满铁调查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8.

②解学诗,(日)松井高夫.战争与恶疫——日军对华细菌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5.

③韩健平.日伪时期的殖民地科研机构[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52.

④梁波,冯炜.满铁地质调查所[J].科学学研究,2002,(3):253.

⑤王晓峰.后藤新平“文装武备论”侵略性探讨——以满铁中央试验所为例[J].东北史地,2014,(3):90.

⑥(日)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总务部资料课.满洲事变と满铁[R].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1934:441—442.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馆藏档案,编号:10078.

⑦(日)鹤见佑辐.后藤新平(第二卷)[R].东京:后藤新平伯传记编撰会,1937:871.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资料馆,编号:16697.

猜你喜欢
满铁殖民者科研活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满铁研究述评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英语文摘(2022年6期)2022-07-23 05:46:12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满铁研究中心
满铁对清代东北内务府官庄的调查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英国殖民者曾食人“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