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挥地方戏曲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2018-02-11 15:46
江西社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戏曲思想艺术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各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但是长久以来,思想教育工作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已经让一些在高中阶段经历过思想教育的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而地方戏曲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有其积极、优秀的成分,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中虽包含地方戏曲,但大多只是单纯地进行戏曲的学习,并没有联系到地方戏曲地域性的特点和戏曲自身的积极意义,将其利用到思想教育工作中。因此有必要充分挖掘地方戏曲中爱国主义、优良美德、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会有效地转化为思想教育方式,从而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改善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中国戏曲文化底蕴深厚,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其主体为文学剧本,将歌舞及语言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同时也是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各地方民间戏剧样式的统称。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使许多人忽略了有着深厚传统的戏曲艺术。如何使戏曲艺术得到保护和传承,这是目前社会文化生活中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其实最好的保存就是普及与传承,只有当代人能够欣赏且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美”,青年学生能够从中受益,这才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大学生作为青年的主力军,承担着中华文化的希望之责,将戏曲艺术融入大学课堂中,改变以往“唱念做打”单一的戏曲教学方式,激发年轻人对戏曲的兴趣是当前大学生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国内学者研究地方戏曲较为关注艺术人类学。赵倩认为地方戏曲表演对精神世界和乡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乡村的构建中也是一种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地方戏曲应通过艺术水平的提示以及剧目的更新,积极配合相关国家政策的实施。[1]苏翔认为把地方戏曲的传播作为一种社会语境,再将传播者重新放入语境中,观察地方戏曲演员或从业者对自身传播效果的认知及定位,或是一种自我认知怎样影响其传播行为。[2]周爱华主张地方戏曲艺术一定要扎根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尽量做到让其枝繁叶茂,坚守戏曲文化特色与艺术性,不要被其他艺术形式或强势剧种同化或肢解,让其保持多样性及独特性。[3]其他诸多专家比较关注地方戏曲教育。陈炜建议要以课题或舞台实践为主,再从实践中归纳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或不足。[4]林岩认为:戏曲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可以打开戏曲教学上的瓶颈,并提出“市场化”教学模式能突破戏曲教育的难题且能提升中高职院校中戏曲人才综合素质。[5]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地方戏曲这一主题的研究主要涉及社会学或教育学,对其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作用分析较少。为此,本文尝试对此进行阐述。

一、以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为引导,积极拓展思想教育的方式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教育,而戏曲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核心部分,它能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及熏陶。为此,2017年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既然是普及教育,那就先以产生兴趣为引导,比如,可让学生化上彩妆,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历史人物进行历史情景演绎,布置任务使学生熟知历史背景,以加深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而产生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这既是戏曲传承的重要方式,又可说是大学生思想教育课程的一种特别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要严谨,但是方式方法不是不可以改变,中国戏曲文化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感受到更为深刻的教育意义。当前大学生自主性强,有着强烈表达自己观点的想法,由于生长的环境不同,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对某一个事件都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事件的发展总要辩证看待,所以要想把这些不同的想法引导在一个合理、科学的思维方式上,前提就是先让他们表达,教师要重视思想引导性、尊重话语权前提下平等交流的教育方式,通过设定未知领域、人物角色和已经有结果的真实事件,让学生感受到在经历事件的本身,在探索未知领域过程中接受教育。利用新兴的媒体、网络平台兼传统与现代教学方式进行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对教学工具不产生反感。[6]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光依靠书本知识,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来分析新形势中产生的问题,并确切地解决大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戏曲艺术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作用

青年学子是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不仅要有强壮的身体素质,还要有丰厚的思想素养,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不应该缺少中华传统文化,地方戏曲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特殊性可以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培养更多爱好者,将戏曲传播开来,爱好者的增加同时就是戏曲在大学生和当下社会发挥作用的效应,更多的青年会感受到戏曲艺术在精神层面上的愉悦,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潜移默化的教学是印象最为深刻的教学,也就是教育学中常说的无意识教学,以江西地方传统戏曲宜黄戏在江西高校的实践为例,通过戏曲舞台实践,可使学生通过戏曲舞台上的人物角色告诫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潜移默化地提示道德底线意识。宜黄戏经典剧目所弘扬的精神品质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等公民道德规范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谐、阴柔阳刚之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显。戏曲剧目中所弘扬的仁义礼智信、礼义廉耻、百善孝为先等都是通过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潜移默化地传递,文化的力量首先在于构建人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戏曲艺术在爱国主义和美德教育方面的作用

以爱国主义、舍己救人等作为剧目内容,是我国戏曲艺术用来歌颂祖国、宣传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戏曲中以“讲故事”的方式和艺术表演相结合,再现许多历史和现代的道德楷模、爱国英雄,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如《苏武牧羊》《完璧归赵》等剧目中的人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爱国情怀更是让大学生铭记于心,不需要空喊口号,只是将真实故事进行艺术的升华就能给我们留下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如《苏武牧羊》匈奴王单于逼苏武降,苏武宁死不从,被放于北海牧羊。匈奴太尉胡克丹之女胡阿云因拒充单于姬妾,单于怒而将其配与苏武,夫妻情笃。后汉廷知苏武未死,遣将讨还苏武,单于放苏武回国,不放阿云,阿云自刎而死。这些内容的戏曲音乐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宜黄戏里也有表达爱国尽忠的题材。《下南唐》《下河东》中的内容都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中华优秀儿女对国家的忠诚。当代大学生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于心,勤用于行,而宜黄戏中的这几部剧目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使高校学生懂得国家的重要性,明白爱国的真正意义。艺术从实践中服务于国家建设,这类戏曲作品能弘扬大学生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除了爱国,家庭伦理道德的内容也是戏曲艺术中常见的,京剧、评剧、黄梅戏等多个剧种都有这方面的曲目,家喻户晓的《木兰从军》《掘地救母》等都起到了反映家庭和睦的作用。江西高校学生可能对宜黄戏的《回国图》《阴阳镜》比较熟悉,这些剧目内容在思想教育中可以更好地传达戏曲艺术的精髓,宜黄戏同样也是通过表演方式,以感性诉求来烘托剧中子女孝敬长辈、歌颂亲情的题材。戏曲艺术因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多以情动人,用故事感人,声情并茂,把教育目的隐藏其中。在通过地方戏曲接受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是放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状态,学生自主选择、润物无声、顺势而自然地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大学生的思想更容易接受这种表达方式,更符合他们的年龄和内心情感,所以戏曲艺术可以较好地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有助于高校学子树立崇高的价值观、人生观

戏曲中有许多正确人生导向的情节,这也是戏曲艺术长期沉淀下来的。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正确引导,而高等学府的思想教育目的正迎合了这一点,它能指引一个正确的成长方向,帮助大学生“成”人,为社会输送人才。在大学的思想道德教育中加入戏曲赏析或戏曲演唱课程。思政工作者要善于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音乐会、戏曲类专业汇报等活动,在丰富大学生在校生活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教育主题和深化教育意义,提高活动价值,特别是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对培养忠诚于党的事业的接班人、坚定文化自信的教育,高校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能否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为市场化和世俗化的不良风气所影响,言传身教,率先垂范,注重师德师风建设,既教书、又育人,注重学生心理引导,才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潜移默化的让学生从感官、思想上区别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从而在现实生活中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戏曲艺术所具有的隐性教育作用是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所缺少的,传统课程大篇幅、显性式的灌输教育已经落后于时代,而戏曲的艺术形态可以弥补当前传统教育的缺陷。戏曲艺术教育的优势在于:一方面,不是明显地告诉学生教化的意图,也没有强制理解和灌输的方式出现,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另一方面,也为日常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德育环境。例如宜黄戏,最早的功能主要是祭祀祈福,后来逐渐发展为一种具有故事情节的剧种。人们从观赏戏曲的过程中融入社会,产生认同。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及人生取向等都通过戏曲艺术来传递人们在性情上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老师——妈妈》《三娘教子》都是宜黄戏的曲目,这些剧目的剧情跌宕起伏,以讴歌园丁教育人们用优良的道德情操对待生活,促使人心向真、向善、向美。

三、在高校中实施戏曲音乐教育的建议

《关于戏曲进高校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文化基因,加强戏曲通识普及教育,增进学生对戏曲艺术的了解和体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都应该汇聚资源、聚集力量支持戏曲艺术进校园。充分调动学校、个人、家庭的积极性,在学校方面要将戏曲列为课程工作内容,进行工作总结和计划,学生方面要以戏曲艺术实践和欣赏作为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区、民族特点发挥本地戏曲的优势,发扬本地戏曲的传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专业类别、心理特点,探索新形式的思想道德教育课程。

(一)注重学生接受戏曲的心理

人的心理接受的事物是受宣传和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也取决于宣传和教育的方式多样化和力度大小。而教育和宣传的目的则是影响甚至改变人的行为,通过谈话、演说、报刊文章及其他手段的作用从而使人的内心逐步发生变化,所以对人们心理意识施加影响是一个很复杂的活动,这项活动要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考虑到接受影响人的心理情况。戏曲艺术首先要做到在高校校园文化中有氛围有环境,才能在其后培养更多的群体接受和传承。

大学生每天接收的信息量空前巨大,网络时代大量的信息充斥着他们的生活,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交织着,精神上受着双重“挤压”,在大量的信息中哪些是大学生主动接收的信息,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对事物的接受规律一般是从简单到复杂,戏曲知识的掌握也不例外。当代大学生对戏曲的兴趣,一般是对现代样板戏和地方戏的兴趣高于对昆曲的兴趣,所以在戏曲教学或戏曲赏析中,都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先易后难,这可能和其他学科稍有不同,但是这里面的侧重点是让戏曲首先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然后培养出戏曲艺术的爱好者,唯其如此,戏曲艺术让更多大学生接受才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戏曲的选择也是一门学问,不能过度随意地进行教材筛选,要充分考虑带入课堂是否恰当,学生是否感兴趣,在理解大学生自身认知能力的情况下为他们选择有价值的曲目,这样才有助于实现教育的目的。

在面对当今多元化的文化市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紧扣时代脉搏,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引导,时刻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问题,积极与他们交流沟通,尊重并满足他们对于自身发展问题的需要,从基本的需求着眼,逐渐引导向更高级的需求转变。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摒弃传统的教育和被教育者关系,因为这关系下根本谈不上学生主体地位,靠外因起作用依旧是难以达到预想的效果。当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就会较顺利地促使其进行自我教育。

(二)开设戏曲公共选修课

戏曲公共选修课是让大学生接触和了解戏曲知识的重要方式,一堂好的戏曲课,能够将戏曲知识、戏曲中的积极因素通过艺术教育的方式传递到学生。加大戏曲选修课的教学力度,与其他课程资源共享,利用戏曲教学课件和网络教学,增加学生的重视程度和兴趣程度。开设戏曲选修课,目的是给学生传授入门知识,通过戏曲知识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

另外,开设戏曲选修课的具体剧种,不同地区要有所侧重,江西及周边地区就可以选择赣南采茶戏,采茶戏自身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以及文化地位,能够激发本地学生的自豪感,同时也可能吸引外地学生的兴趣。就本地及周边大学生来讲,大部分都听过或者看过赣南采茶戏、宜黄戏的,所以开设戏曲选修课也是为学生搭建接触戏曲平台的首要任务,是给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了解戏曲,从而感化自己内心,协助思想道德教育。选修课的剧种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地域文化及大众的审美差异,重视地方戏的影响力,将地方戏曲纳入本地高等学府课堂,发挥地方戏曲思想道德的作用,达到培养戏曲爱好者的目的,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戏曲文化。

(三)引导和加强学生社团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是联系学校和大学生的纽带,在高校鼓励具有戏曲艺术特长的学生自发组成戏曲文学社等社团,吸收有兴趣的同学参与。”[7]学生社团组织不但能给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而且还是思想教育的肥沃土壤。高校的思想教育通过戏曲音乐社团建设,充分调动戏曲社团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一批戏曲社团成员,结合地方上的戏曲剧种,激发他们对地方戏曲艺术的爱好,鼓励戏曲社团成员参加戏曲排演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及坚强的意志。社团建设可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艺术骨干。校园文化应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整个学校。在高校教职工群体中,不乏地方戏曲艺术的爱好者、票友和戏迷,甚至还有不少有造诣的戏剧研究者。在高校中进行戏曲传播就要广泛调动这些爱好戏剧的师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形成广泛的艺术氛围,把这些人作为校园戏曲艺术的骨干、继承者和传承者。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戏曲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组织参与省内甚至全国的各种戏剧活动,举办戏剧讲座,开办戏剧演唱会,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戏曲汇演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逐步扩大戏剧传播的力度。高校以提供排演场地和经费等支持方式,鼓励戏曲社团成员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通过自编自演的形式搬上舞台,并邀请戏曲专家和学工部门分别对新编剧目及剧本内容进行指导和把关。社团的建立还要将高校与戏曲艺术团体实现对接,将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请进校园让这些优秀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将民族的、优秀的东西展示给大学生,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陶冶大学生道德情操,触及心灵,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四)按期开展传统文化活动

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领悟戏曲的教育内涵,在校园文化生活中要注重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并且每年要定期开设传统文化周,这不但可以繁荣校园文化,还能提升校园文化思想。首先,在学校宣传栏张贴宣传教育海报。校园文化宣传栏是文化建设的关键窗口,学校所有的主题活动一般都要利用宣传栏做广告,比如读书月、英语角、演出节目单等,传统文化的各种活动也可以通过宣传栏发挥它的教育作用。其次,举办文艺汇演。大部分高校学生比较喜欢文艺汇演这种实践形式,戏曲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文艺汇演的实践形式。最后,可以通过互联网传播。网络平台是当今大学生特别钟爱的传播途径,借助网络平台宣传赣南采茶戏和宜黄戏,如在网站上建设主页,将有关戏曲艺术的图片、文字等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推送在主页上。

(五)更多地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为学生创造各种观摩机会,邀请赣南采茶戏、宜黄戏等戏曲专业团体,将经典剧目送进大学校园现场演出,以请进来的方式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欣赏水准。通过组建学生戏曲剧团,以流动舞台或演出小分队的方式,选择合适的机会送出校园,让大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进剧场”。戏曲是一门舞台艺术,现场中的舞台表演视觉冲击力比视频更强且更具感染力。剧场的专业舞台更具魅力,更能震撼观众。近年来,为繁荣戏曲音乐艺术,诸多戏曲团体为克服受众面小的尴尬局面,采取在各大高校出售低价团体票的方式,鼓励学生走进剧场现场观摩,让大学生更多地接触戏曲艺术。

四、结 语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正努力探索思政教育新思路及新途径。在当前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华优秀戏曲更应该充分发挥它积极健康的舆论引导、道德教育、精神塑造和人格培养等重要作用。戏曲艺术是中华文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必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同时也具有同中华文化同样的包容、博大的内涵在其中。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显得日益突出,不少现代的新鲜事物冲击着高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在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情况下,许多学生难以判断出是非,而通过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发挥戏曲艺术的特殊作用,不失为当今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好的方法。

猜你喜欢
戏曲思想艺术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纸的艺术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因艺术而生